据悉,华中农业大学、中南民族大学等高校目前已引入大数据管理系统,以辅助学生管理工作。学校通过收集学生校园一卡通消费和校园网登陆的时间、地址等信息,运用大数据管理系统做出分析,研判学生是否迟到、旷课、夜不归宿或失联等情况。(7月29日楚天都市报) 高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引入大数据乃大势所趋。现在大学生多为90后,作为信息时代的原住民,他们对互联网的感知往往会更敏锐,对互联网的依赖性往往更强。学校根据这个特点,将互联网与学生管理有机结合,一直以来难以解决的学生无故离校、旷课、宅宿舍等问题将得到有效治理。借助大数据管理系统织成的"天网",既能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又能指导学校相关管理部门提升服务质量,可谓一举两得。 然而,作为新鲜事物的大数据管理系统在运用过程中所伴随的争议也客观存在,如数据收集的科学性问题、侵犯学生隐私等问题。因此,大数据管理系统作为高校学生管理的辅助途径,必须明确数据收集、管理与使用过程中的规则边界,不能逾矩。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 首先,明确数据收集规则,给予学生知情的自由。刘瑜在《民主的细节》一书中曾说过:自由的保障,来自于对自由的限制。学校引入大数据管理系统辅助学生管理工作,需向全体学生进行宣介,让学生在了解"天网"系统的运行原理、数据收集与运用原则的基础上,明晰"天网"系统只是结合校规校纪而进行的辅助管理手段,学生在遵守校纪校规的情况下,大数据管理对其不产生任何实质性影响,学生享有规则之内的自由。 其二,严肃数据管理权限,捂住学生的私隐。"天网"管理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能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迟到、旷课、夜不归宿或失联等情况,有利于提升,工作的针对性,但数据管理如若没有严格制度制约其权限,可能会造成学生的隐私外泄。因此,对这个问题,学校必须严肃对待,在权限设置及赋权问题上做好充分论证,保障"天网"系统的数据被合情合理合法地运用。 其三,建构预警机制,提升学校应急处置的能力。"天网"系统的使用是一个系统工程,从数据的收集、系统分析到结论的得出与使用,每一个环节都非常重要,不容小觑。建构预警机制,能充分发挥大数据的预测功能,为学校处理潜在突发事件插上翅膀。 明确规则的边界及其延伸,可以克服大数据管理系统发展的消极一面,这样的大数据管理系统,才能为学生的自由发展建构一个更好的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