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评论家咬定当代艺术不松口 "华尔街风暴"搅乱了世界的经济秩序,中国自不例外。备受煎熬的中国当代艺术在这场秋季"寒冬"里是旧伤未愈新伤又添。各种预测、多种责难的声音此起彼伏。诚如匡时拍卖公司当家人董国强先生2008年10月19日在其博文《金融危机引发艺术品行业媒体狂欢》中所言: 金融危机是眼下时髦的话题,艺术品市场会不会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受到拖累甚至崩溃,艺术品市场类媒体这段时间铺天盖地的也是这方面的报道。 一些所谓的市场评论专家忍俊不禁地开始说着各种各样的风凉话,展望着中国艺术品市场从此走向衰败的"美好"前景。而媒体恰恰需要这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发言,尽管很多内行的编辑们也觉得有些人的说法荒唐可笑,但是为了吸引眼球,为了生存,媒体必须要暂时放弃立场,以满足读者的心理需要。 董国强先生的看法是切中要害的。 中国大陆艺术品市场起步不过十来年光景,不规范的运作、有悖市场规律和价值规律的虚高、假拍现象盛行,表面繁荣经受不住资本市场风吹草动。当金融寒流不期而至,自然会引起业界媒体的格外关注和市场评论家的浮想联翩。由于中国当代艺术在秋拍中频频流标以及中国近现代书画"佳绩"连连,"一些所谓的市场评论专家"不仅"忍俊不禁地开始说着各种各样的风凉话,展望着中国艺术品市场从此走向衰败的‘美好前景",且不乏借此"良机"对中国当代艺术大肆口诛笔伐,大有"踏上一只脚,叫它永世不得翻身"的味道。 其实,金融风暴的波及者岂止是当代艺术。 当代艺术虽频频流拍但成交价不凡 香港苏富比秋拍成交额近11亿港币,为历年大拍居第三高位。如果仔细解读一下有关美术作品拍卖的数据,我们就会发现其中有必要引起警觉的问题是回避不了的。在春季还是高歌猛进的中国当代艺术直面了寒流,以往市场追捧的重量级、高价位的艺术家作品,7件拍品5件遭遇流拍:张晓刚《血缘系列:兄弟姐妹》(估价1000万至1500万港币)、曾梵志《安迪·沃霍尔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估价2000万至3000万港币)和岳敏君(《天空》估价待询)均无商量地流标;刘炜1994年创作的《革命家庭系列三联作》(估价1200万至1800万港币),即便拍卖师无奈地将估价降至800万港币依然未能改变厄运。唐志冈《儿童会议系列》、白南准装置《大肩膀》、严培明《瞎子叔叔》、方力钧《1996,No.3》及王广义2件作品也是逝者如斯夫。必须拈出来说一下的是,曾梵志作品与半年前的情形不啻天壤对比——1996年作《面具系列1996NO.6》(二联作)5月24日在香港佳士得以6851余万港币成交,2005年作《毛语录》5月31日在金仕发以148.75万美元成交,《跳水一人体姿态研究》5月31日在北京匡时以117.6万元成交。 在秋拍中曾梵志作品风光依旧,作于1998年的《Untitled》在2008年10月19日伦敦佳士得以50.7456万美元成交;2008年10月5日,《无题》和两幅《面具系列》在香港苏富比分别以571.78万、219.22万、259.9万港币成交;2008年9月17日,《Mask Series》在纽约苏富比以108.25万美元成交。 中国当代艺术的领军人物张晓刚作品显示出抗跌态势,《血缘系列:大家庭l号》在苏富比香港秋拍中以2000万港币拍出;紧接着在2008年11月30日香港佳士得"亚洲当代艺术夜场",估价待询的《血缘系列:大家庭2号》以2642万港币成交,远远高出被有些市场评论家称之为"撑起艺术市场信心指数重棒"的中国近现代书画,这两个超出2000万元的拍卖数据能视若无睹吗? 在同场拍卖会上,刘野《无题》、《红·黄·蓝》也分别以12987万和722万港币的成交。 此外,有媒体称蔡国强估价1200万一1600万港币的《天空中的鹰、眼镜和人们一人》(八屏),以超出最低估价300万港币成交。笔者查了一下拍卖数据,此作10月5日在香港苏富比以1746万港币成交。蔡国强作为在绘画材质和创作理念上具有颠覆意义的艺术家,给人们带来的思考和启迪是非常深刻的,因而作品在拍场上总是激发着收藏家和投资者的举牌欲,这是有数据为证的:《Two Eagles gunpowder on paper》于9月17日在纽约苏富比以42.25万美元拍出、《钱袋一为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创作》于10月5日在香港苏富比以482万港币易手、《九二一的烙印》于11月30日在香港佳士得以422万港币成交。 成交价在400万以内的当代艺术作品也不在少数,如方力钧1994年作《1994NO.8》估价200万至300万港币,成交价为230万港币。当然,低于估价成交的如王广义2005年作《大批判一宾特利》最低估价240万港币,218万港币成交,唐志冈2004年作《中国童话》最低估价250万港币,成交价242万港币;刘炜《游泳》(1994年作)、《革命家庭》(1992年作)各以458万和290万港币成交。 香港佳士得"亚洲当代艺术夜场"总体上除了张晓刚和刘野作品外,其他艺术家作品成交价格均没有超过500万港币。然其成交价的价格指数并不逊于中国近现代书画版块。 非但如此,香港佳士得11月30日"20世纪中国艺术夜场"中,赵无极早期创作的《向杜甫致敬》以4546万港币拍出。此作为赵无极融东西美学的精心之作,以西方抽象艺术手法诠释中国古老文字甲骨文的内涵,完美而得体地体现了中国风味,被称之为具有极高的学术和历史价值的典范。另一位融贯中西的杰出画家吴冠中《滨海树苗》(油画)以266万港币成交。他的《百花山》(油画)于12月1日在罗芙奥香港2008秋季拍卖会上以645.9997万港币成交。在人类进入21世纪的今天,艺术创作的东西方手法、材质、理念的相互借鉴是一条回避不了的必然之路。 无可否认,2008下半年,当代艺术拍卖显然失去了昔日的辉煌,成交率的萎缩和成交价的跌落,都足以说明前些年的"天价"与操盘手的做局不无关系。但是,"四大天王"并没有出现"崩盘"现象。上半年上拍作品119件,流拍16件,流拍率为13.4%;下半年(截至12月1日)上拍91件,流拍22件,流拍率为24.2%。 囿于"华尔街风暴"的作用力,我曾预测"美术拍品的整体价格回落是不可避免的,而这又可被看作是艺术品市场的一次不得已的被动洗牌,被动洗牌的结果会使中国的艺术品市场进一步趋向理性。"实际上,从10月4日苏富比香港秋拍到12月1日香港佳士得"中国二十世纪艺术""第二场亚洲当代艺术",回击了所谓市场评论家对当代艺 术的"落井下石"。 据报道,12月1日香港佳士得"中国二十世纪艺术"日间拍卖到场人员相对前一天少。但有部分作品依然表现强劲,吸引了很多来自海内外的藏家们纷纷以各种形式进行激烈竞投,创下了两项艺术家纪录,成交额4148.275万港币。上拍作品109件,成交68件,成交率62%,以价值计算则达69%。赵无极《15-4-70》以506万港币成交,王济远《自画像》以338万港币打破了画家作品拍卖纪录,陈丹青《进城》以314万港币成交。 "第二场亚洲当代艺术"专场是理智的拍场,主要表现在拍品的预估价不是太高,相比较11月30日香港佳士得"亚洲当代艺术夜场"的拍品估价,都有大幅度降低,才得以创下29项艺术家纪录且有29件拍品成交价超过100万港币。有41%的拍品成交价格高于估价,整场拍卖上拍作品383件,成交210件,成交额8014.7万港币,以上拍作品计算55%,以价值计算64%。其中石冲《行走的人之二》以290万港币居首,张晓刚《无题》和曾梵志《面具系列1997No.3》均拍出了242万港币。此外,张晓刚《Bloodline Series(Boy)oil on canvas》于11月13日在纽约佳士得2008秋季拍卖会(二)"战后当代艺术下午场(中国艺术品部分)"以36.25万美元(约合247.5875万元人民币)成交、《戴红领巾的女孩》于12月1日在台北罗芙奥的香港2008秋季拍卖会"亚洲现代与当代艺术"专场以283.1997万港币成交;曾梵志(《竹子·人》以471.9998万港币拍出。值得注意的是,在12月1日香港佳士得秋拍中上拍张晓刚作品4件悉数成交,另外两件《无题》以182万港币拍出,仅《血缘:大家庭》(平版印刷)成交价10.625万港币;曾梵志作品7件,4件流拍,《安迪·沃霍尔》《跳水》均以218万港币成交。 佳士得亚洲当代艺术及中国二十世纪艺术部门主管张丁元认为,尽管目前当代艺术市场的表现略显保守,但可以肯定的是全球性的藏家基础依然存在:"海内外的藏家对优秀的当代艺术作品的浓厚兴趣和收藏热情依然不减,且仍然具备充足的流动资金在恰当的时机进入艺术市场。目前亚洲当代艺术市场进入了一个理性调整期,当代艺术的买家们会更加理性地寻求艺术品的合理价格后积极出手,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藏家们在对当代艺术品合理价格的认知方面也更加成熟。"在我看来,真正有品位、有修养、有眼光、有财力的收藏家、交易商和投资者会对今天的金融风暴持感谢的态度,而那些天价做局的操盘手以及那些靠抄袭、复制、变异西方所谓当代艺术图式的画家会在这场金融风暴中成为衰败的落叶。 如果比照一下流拍率和成交价,"撑住秋拍大潮之势"的中国近现代书画是不足以乐观的。 近现代书画虽"成交率有保"但成交价下跌 2008年11月29日某刊《近现代书画有撑住秋拍大潮之势成交率有保》及12月2日某网站专稿《香港佳士得中国书画依然坚挺》,虽日近现代书画作品在这次秋拍中成交率不错,但较此前业绩差强人意,仔细梳理一下近现代书画的拍卖数据,就会发现"依然坚挺"的说法难以令人信服。 拍卖数据不仅要看其成交率,还应该去看成交价,以避免进入误区。12月2日香港佳士得"中国近现代书画"专场上拍239件,成交169件,成交率71%,成交价并不理想:吴冠中中西合璧的国画《白桦林》以506万港币成交,齐白石《烟雨秋山》《长年大利》分以338万、170万港币拍出(此场上拍齐白石作品22件,流拍14件,余者成交价都在数十万元);傅抱石《山阴图》《蜀山寻仙》分别以314万、92万港币成交;张大千《峨眉揽胜》266万港币(此场上拍张大千作品27件,流拍12件,3件作品拍了100多万,余者成交价都在数十万元);林风眠《湖畔农暇》以206万港币成交(上拍林风眠作品52件,流拍1件,余者成交价都在数十万元),李可染《雨余夕阳图》《漓江长帆》分以170万、158万港币成交(此场上拍李可染作品6件,其他4件的成交价均在数十万)。有什么理由认为"从这些名家的拍卖价格来看,中国的书画市场还是着实平稳、备受热捧。" 稍事回顾一下2007年近现代书画在拍场上的成交价,2008年已经结束的秋拍成交率和成交价是乏善可陈的。 2008年秋拍,吴冠中《长江万里图》以1578万港币成交,成为吴冠中中国画作品拍卖的第三高价。但较之2007年以4070万元拍出的《交河故城》,无论在尺寸上,还是在艺术水平上,这件巨制力作的价位都远逊《交河故城》。《交河故城》是吴冠中作品拍卖的最高价,创造了中国内地当代艺术家作品拍卖纪录。 张大千作品相对坚挺,《老树腾猿》以626万港币成交、《仿王蒙<林泉清集图>》以458万港币成交、《三巴话旧》以254万港币成交、《仿关仝<太乙观泉图>》以616万元人民币成交、《剑门》以280万元成交。成交价却大大逊于2007年。其1973年作《泼墨山水》镜心、1982年作《松下高土》镜心、1970年作《溪桥晓色》均以900多万元成交。昔日张大千作品最高价位是每平尺48万元。 2008年秋拍,最能代表徐悲鸿绘画艺术动物类作品《高岗狮吼》、《奔马))各以530万港币和263.2万元人民币成交。与2007年《课徒画谱》2070万元成交及2007年《人物课图稿》册页以1120万元成交的千万级价格没有可比性。昔日的徐悲鸿作品最高价位是每平尺49万元。 齐白石作品在内地拍场上可谓是绩优股,但在2008年秋拍中,齐白石《贝叶草虫》以219.52万成交。而在2007年北京匡时秋拍会上,齐白石《花果》(四屏)、《大富贵》(镜心)分以3248万元、1736万元成交。今日的219.52万元的成交价与昔日的最高价位350248元每平尺是何等的鲜明对照? 近几年在拍场上不断演绎千万元乃至数千万元"神话"的傅抱石作品,在2008年秋拍中,《水阁围棋》以254万港币成交;11月10日中国嘉德秋季拍卖会上,1946年作(《渊明沽酒》(立轴)161.28万元成交、1964年作《双瀑图》(镜心)196万元成交、1960年作《松阁观瀑图》(立轴)224万元成交、1943年作《东坡诗意图》(立轴)358.4万元成交、1946年作《溪上清话图》(立轴)548.8万元成交。而一年前,《东山丝竹》(立轴)、《听瀑图》(镜心)分以2240万元、1624万元成交;《青枫欲赤》以1100万元成交;1945年作《兰亭修禊图》(手卷)以2016万元成交。面对傅抱石昔日105万元每平尺的最高价位,眼下最高成交价《溪上清话图》的成交价值得圈点吗? 2008年秋拍,李可染《白毛女》《孺子牛图》皆以201.6万元拍出,这价格可能也是属于"羞于言表"的范畴,因为在2007年,1982年作《千岩万壑》(镜心)以900多万元成交;1964年作《娄山关词意》(镜心)以1163.3万元成交;《万山红遍》以逾3500万港币打破了李可染作品最高成交价纪录,同时成就了他的75万元每平尺的最高价位。 2008年秋拍,吴昌硕《花卉册》374万港币的成交价也只是2007年以672万元拍出的1917年作《岁朝图》的一半多,而吴昌硕昔日最高价位是19万元每平尺。 以上诸位近现代书画大家作品在2008年秋季重头拍卖会上的部分拍卖数据,无一件拍品达千万元级别,与2007年近现代书画拍卖超过千万元的排行(2000万至4000万元之间6件;超1000万元8件)相较,缩水幅度明显。如果说2008秋季拍卖近现代书画"成交率有保",那么,似乎也可以说是成交价暴跌。 在我看来,中国近现代书画市场的拍卖数据证明价格波动幅度不比当代艺术小。问题可能不仅仅是当代艺术或近现代书画本身。整个中国艺术品市场近几年的骤然勃起和迅猛发展,势必会导致其在很多层面有悖经济规律和艺术规律的感性成分居多。一旦遇上资本市场的强烈波动,理性才得以回归。正所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