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熊孩子出没家长更需自省


  据媒体报道,近日,在途经嘉兴南站的高铁上,发生了一起伤人事件。大人聊得热火朝天,几个孩子在车厢里闹,有位外籍男士实在受不了,就提醒小孩的家长管一管。结果孩子的父母火气很大,年轻妈妈还动手打了这位男士一耳光,造成他左眼球出血。
  孩子在公共场合吵闹,并不鲜见。或许这位家长见怪不怪,才觉得外籍男士多管闲事,便找他理论,最后演变成伤人事件。这起伤人事件并非源于文化的差异,而是家庭教育观念的冲突。在外籍男士看来,公共场所不应吵闹,孩子吵闹,家长应该及时提醒和制止。而在家长看来,孩子吵闹是本能和天性使然,无可厚非。很显然,前者才是正确的态度和做法。
  《论语·里仁》有云:"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生活中,不乏讲文明、懂礼貌、守规则的孩子。家长看到别人的孩子遵守公共秩序,就要"思齐",见到别人的孩子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就要"自省",见到自己的孩子不守规则,更要反思。只有这样,孩子才能从小形成规则意识和公共意识。报道中的孩子的家长不仅没有"自省",反而护短,纵容孩子,这其实是在造就"熊孩子"。
  "熊孩子"经常出没,破坏规则,且伤害他人,更多的家长需要"自省",即反思家庭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从严格的意义上说,这些吵闹的孩子还称不上"熊孩子"。但家长面对他人善意的提醒,不是表示歉意,而是跟人理论,甚至掌掴他人,这是典型的"熊家长"。"熊孩子"并非天生的,"病症"在孩子身上,家长也得"吃药"。家长自身起示范作用,这才是预防"熊孩子"产生的最有效的"药方"。
  家庭文化会代代相传,"熊孩子"一旦长大成人,便会效仿自己父母的护犊方式,也会把不良的行为习惯传递给孩子。那么,"熊孩子"不仅不会减少,反而会增多,有可能影响未来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遵守规则是社会责任,更是道德义务。每位家长都有责任和义务采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孩子敬畏规则、遵守规则。更为重要的是,为了防止孩子成为"熊孩子",家长必须为孩子树立遵守规则的标杆。
网站目录投稿:寻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