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北京的紫禁城,无论是通过门廊向大殿内作惊鸿一瞥,还是屏息蹑足从金銮殿肃然穿过,或是漫步于内苑禁宫,都会将人的思绪带回往日的岁月,使人为那些富丽堂皇、千奇百怪的家具陈设所倾倒。这些家具,有的以漆制而描上纹饰或镀上金银,有的以木制而镶嵌宝石螺钿或是色彩斑斓瑰丽的掐丝珐琅,各自成套,依旧日宫廷布置而摆放井然,琳琅满目,确实令人叹为观止。尤其令人惊愕的是,绝大部分木制桌、椅、柜、宝座、屏风以至香几都是以一种黝黑若煤的木料制成的。这种木料,正是所谓紫檀。 游览颐和园和承德避暑山庄及其他著名的历史建筑,你同样会感到,清室确实对紫檀家具独垂青眼。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这个中国艺术精品荟萃之地,不论书斋还是其他家具布置的特展室,除紫檀外,别无他种木材制成的家具展品。 难怪近世观者总认为现代或过去的中国人俱以紫檀为家具木材的首选。 紫檀,早在公元三世纪已在中国文献中有记载(晋崔豹《古今注》,《草木》第六,载《四部丛刊》三篇卷二第2页),是一种产于热带的硬木材,是豆科中的一属,约有十多种。明清两代曾大量从国外进口紫檀木,但从紫檀家具上的板材直径与板宽比较窄的特点来推断树身高度,这些泛称紫檀的似乎应属其中称为蔷薇木的一种。据陈嵘著《中国树木分类学》记载(陈嵘《中国树木分类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9年12月新一版),与美国学者E.H.Schafer的考证(EdwardH.Schafer,Rosewood,DragonsBlood and Lac,Journal Ot Ameri- can Oriental Society,V01.77,No.2,1957),此木产于印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半岛及中国广东。 在各种硬木中,紫檀是最重、纹理最致密的,质地也是最坚硬的。它可以有不同的颜色,从棕红到近乎黑紫色,但有些则黑似漆,其纹理细密到几乎难以辨认。紫檀木纹大多顺直,偶尔带些小波纹。剖开后木心呈橙红色,旧料新开亦有此现象。 紫檀不论外观与内蕴,皆极引人入胜,其幽怡沉穆,古意盎然,莹泽如缎,润滑如玉,优美无瑕,加之物以稀为贵,能不令人珍而重之!其下数件精美绝伦的家具实例,或能令人感受其中奥妙。 几件明及清初实例 近代研究中国家具之父王世襄先生所收藏的明式紫檀画案,所使用的黑色紫檀木,以其庄重、尊贵和古朴使画案更显得坚实、清雅和完美。独板面心髹黑漆,正显示了当日时尚所趋。这种桌面髹黑漆式样,明末文人极为欣赏,奉为至美的典范(Craig Clunas,Chinese Furni-ture,库勒斯《中国家具一维多利亚艾尔拔博物馆远东藏品》第42页,1988年于伦敦出版)。 在晚明时期,古琴是文人雅士们生活中的常见伴侣,凭曲寄意,蔚为风尚,置放乐器的家具也受到了相应的重视,什么样的尺寸,什么样的木材配什么样的乐器,适合于什么样的摆放方式都颇有讲究(明王佐《新增格古要论》,著于1462年,其中<古琴论>第三页)。 图4紫檀琴桌牙子锼出壶门式轮廓,线条柔婉。牙条两端与牙头各透雕卷叶纹相抵,形状优美。三弯形的霸王枨从桌腿上部内侧伸出,与面板下的穿带连接,增加琴桌受力压时的稳固性。图3所示画案亦设有霸王枨。此构件为明末清初家具所独有。琴桌面板用一块纹理精美的鸡翅木造成,故此跟前述画案有一共同点,即桌面均以另类木材制成。也许由于取材接近树脂层,牙条木色异常斑驳多姿,为现代紫檀的鉴赏提供了新的审美观。图5所示小盒上盖亦有类似的悦目色彩。 古代文人的另一雅兴是赏玩各式珍岩异石,大者置于园林之中,小巧者则摆放于室内案头或几上。图6所见典雅的紫檀几可能正用于此途。此几的制作比例恰到好处,其造型简练,线条清新优雅,木质丽出天然,简直是集所有优点于一身。因为这些优点,使近人对中国古典家具趋之若鹜。此几面板合紫檀而选桦木,妍美秀丽。至于足下攒边打槽装板的托子,则以黄花梨木做。这三件优秀的明代紫檀桌几,均采用另类木材为心板,令人推断,以不同木材作桌案面板,是当时人的喜好。 图7所见交杌在设计上承袭了源远流长的传统特色。早在汉代,这种式样的小杌凳被称为"胡床"。此杌凳以紫檀制成,秀丽精巧,脚踏更见别致,是美国加州文艺复兴村中国古典家具博物馆旧藏。 晚明清前期制紫檀家具中富有文饰者,首推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一件宝座,除座面及束腰部分外雕满了形象写实的莲花、莲茎及莲叶纹,看上去栩栩如生,表现出不同凡响的制作水平。中国学者朱家氵晋(朱家氵晋《漫谈椅凳及其陈设格式》,《文物》1959年第6期)曾撰文写出,此类大型扶手椅,往往被当作宝座置于殿上,后列画屏翎扇;或设在大型书桌之后,作伏案书写用;或单独摆放于家居临窗处,以便饱览窗外景致。明代文献也称之为"禅椅",因座位宽敞,可盘膝坐于其上。椅背多有一个供靠头用的搭脑。 图9中那雕饰精巧的大画案,是故宫博物院中另一个传统装饰的超级精品,除了桌面以外雕满了灵芝图案,细密的紫檀纹理使高浮雕的纹饰效果更臻完美。此画案与前述宝座俱为明代雕刻艺术的杰作。 传世的明末清初紫檀家具中,以椅子最为罕见。这里的两件实例确属珍贵异常。体积较大的一件为南宫帽扶手椅,木质莹泽如缎。四足外挓,侧脚显著。座面前边弧度向前弯出,平面略呈扇面形。搭脑的弧度则向后弯,与椅盘方向相反。靠背板浮雕云头形花纹一窠,由四钩云组成。较小者为玫瑰椅,木质润滑如玉。靠背在横枨和外框所形成的长方形空间中,用板条攒成壶门式券口牙子,下落横枨,枨下加工匠称"矮老"的短柱。在玫瑰椅中这是明代常见的式样。椅盘下与脚踏下不用牙条而施高罗锅枨,不留空档而紧贴椅盘与脚踏下面,却是在清初较常见,就成为将此椅定为17世纪的主要依据。前例南宫帽椅也具同样特征。 两组清初紫檀家具,长方凳成对与琴桌,也在那具有创新精神的变化中,保存了明式家具的神韵。琴桌与另一张藏于北京颐和园的琴桌(王世襄《明式家具珍赏》图版95,1986年于香港出版),同出一辙,原本应是一对。 最后三例所显示的皆属案头小家具。图14所见的折叠式镜架雕有龙头,玲珑纤丽。从版画及绘画中常见大型架子床侧妆台上置有此类镜架。至于图15,则是一件双陆棋盘,内板上镶象牙。据文献记载,早在唐代宫廷中已有此玩意(陈曾弼《双陆》,《文物》1982年第四期),这种棋术一直流行到清初才逐渐势衰。图16的卷书几的简练造型更增加了自然材料的美感。 明末清初时,黄花梨比紫檀更为时尚 对中国家具研究饶有心得的学者们都一致认为,紫檀是中国人心目中最重要的家具木材。近年来,大量人力物力倾注于明式硬木家具的研究。过去二十年所发表的有关这方面的学术性文章及著作,超过了旧有资料总和的多倍。1989年,中国文博大家王世襄所著《明式家具研究》一书面世,详录了作者四十多年来对明式家具的研究心得,所收录家具品种之广泛,前所未见。学术性及鉴赏力水平得以不断提高,实有赖于源源不绝的新资料与例证的配合。 若以这等学术研究,加上不断亮相的存世实物及其所提供的新资料作后盾,对紫檀牢不可破的超然地位进行重新探讨,其可行性或会较高。 明末文献中,屠隆于1607年所著的《考盘馀事》,文震亨(1585~1645)之《长物志》及李渔(1611~1680)之《闲情偶寄》均有片段论及家具及其布置格式,并指出如何判断品位之高下。 在《长物志》卷六中有关"榻"一条,文震亨写道:"近有大理石镶者,有退光朱漆,中刻竹树,以粉填者,有新螺钿者,大非雅器。他如花楠、紫檀、乌木、花梨,照旧式制成俱可用……" 至于"天然几"一条,文氏指出:"天然几:以文木如梨花、铁梨、香楠等木造之……"谈及椅类,则有以下一段话:"椅之制多,曾见元螺钿椅,大可容二人,其制最古;乌木镶大理石者最称贵重,然亦须照古式为之……"这样看来,明末善判品位的学者中,起码有一位认为紫檀跟其他木材无大分别,甚至从有关用木选材的字句中,可看出乌木更为人所器重。 传世紫檀家具中,清中叶以至晚清及本世纪的制品多不胜数。北京紫禁城与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颇富。广东大户人家有整堂紫檀家具者,亦不稀奇。今日香港及台湾的中国艺术品收藏家,客厅布置用紫檀者,亦比比皆是。 清式紫檀家具存世数量极多,但明式者却寥寥可数。近二十年来,由于早期家具传世实例不断面世,学术及收藏界均把注意力集中在新发现较早期的家具上。这些家具多属黄花梨木制,一种产于东南亚的热带硬木,色泽由浅蜜至浓艳的赤褐色不等,纹理优美。至于同期的紫檀家具,则极为罕见。使人感兴趣的是,王世襄先生著的《明式家具珍赏》收录165件家具实例,紫檀只占25件。而其中属明式者,仅为13件。就笔者个人的经验所得,紫檀家具在所有明式家具中所占的比例,不及百分之一。日后紫檀所占百分比倘有上升,研究时务要格外留神。因为在上世纪90年代,市场已出现来历不明而质优价廉的紫檀木,香港及华南地区不断仿制几可乱真的明式紫檀家具,造旧后充作古董。在21世纪,各地来源的大叶、小叶紫檀木更大量出现,而中国大陆各城镇也生产仿制明式紫檀家具,赝品充斥市场。 如果紫檀为明代人士最珍重的家具用材,为何与黄花梨相比,存世的紫檀家具却如此稀少?莫非因为紫檀身价过高,使购者止步,致传世品数目这样少? 参考王世襄先生的调查(王世襄《明式家具研究》文字卷,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香港,1989,页139)及明清时记录各样木价与海钞关税率记载,有以下所得: 明代紫檀木价比花梨的确高出两倍半,但在清代,紫檀木进口所课的关税竟比花梨木高于三倍多至九倍。这明显表示高价格并未令清代人对紫檀家具却步。 综合以上所得,似乎可肯定,清中叶以来,在多类贵重家具木材中,国人确对紫檀特别钟爱,虽然其价钱实在令人咋舌。至于明末清初时人有否相同喜好,从传世实例比重,紫檀明式家具不及黄花梨的百分之一,得知黄花梨木家具更为当时人器重,是硬木家具首选,比紫檀木家具更为时尚。 毫无疑问,紫檀木价钱较高,而紫檀家具在数量上则远比黄花梨为少。因此,亦当受明代时人珍视,对其魅力亦毋庸置疑。然而,今日世人对紫檀另眼相看并给予崇高评价,是秉承了清人而非明人之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