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相信不管是为了孩子还是为了自己,家长们都已经听了无数的时间管理技巧,什么番茄钟,四象限法等等。 但是,围绕在心头的一个疑问在于,"为什么我听了那么多的道理,却还是处理不好?" 即使不受到疫情影响,相信大家都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地了解和学习过一些所谓的时间管理技巧,可是,能真正开始这些计划并完成这些计划的有多少呢? 学技巧有用吗?当然有用,比如这篇《著名企业家李开复这样进行时间管理,带娃在家,急需提升工作效率!(干货整理)》里面提到的很多适合家长的技巧,比如我们经常看到的推荐给孩子的时间管理工具和表格。 但是,如果仅凭一些管理时间的所谓技巧,就想让孩子真正学会管理时间,成得了表象,却成不了自律。 比如你教给了孩子,可以列清单来进行任务管理,实施起来也很简单便行,可是孩子就是没有办法按照清单来执行任务。明明早上八点该起床了,孩子却还是赖在睡梦中;10点该阅读英文了,孩子却抱着Ipad...... 因为,大多数的时间管理实际上只教了管理时间的技巧,却没有教孩子怎么去利用这些技巧。 时间管理的本质不是结果 而是培养自我管理意识 如果只谈浅层的时间管理,那么应对办法无非也就是传统的方式:威逼利诱、循循善诱。具体而言就是三板斧:威吓孩子、奖励孩子、用孩子喜欢的方式引导孩子。 确实,在孩子不想执行清单任务的时候,我们往往训斥他,或者给他一些奖励,或者把完成任务的奖励设置成孩子玩手机的时间,希望以此来提高孩子完成任务的积极性。 这对于一些浅层进度管理的确够用了。比如让孩子体会到不写作业的惩罚(被老师批评),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等等。这几样方法轮流起来,大棒加胡萝卜,大多数时候能确保孩子听从了。 然而,发现没有?这些技巧都需要父母的监督,也就是孩子要在外力的支持下,才能够实现和完成良好的时间管理。而一旦父母去上班了或者没空管孩子了,孩子学的那些时间管理技巧就全无用武之地了。 因此,要教孩子时间管理,真正要教的,其实是孩子的自我管理。这种情况下,无论孩子什么时候学习,是先玩再学习,还是先学习再玩,都没问题。因为懂得自我管理的孩子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包括对作业和自己学习状况的评估,自行为自己安排最合适的计划。 这种情况下,时间管理是表象,自律意识是内核。孩子管理的不是ta的时间,而是ta的学习状态。其本质和最深层的东西其实是孩子的自我管理。 时间管理教育的重点 是引导孩子看到自己的状态和期待 很多家长可能认为想让孩子做到自我管理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但实际上只需要着重关注孩子的这两点特质培养: 1. 对自己的状态有自我认知; 2. 对自己的成就有自我要求。 自我认知是"心里有数"的第一层:清楚自己的现状。对小孩而言,这是非常不容易的,很多孩子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你问他"你学会了吗","你哪儿没学会","你任务都完成了吗","你有什么困难",他都是答不上来的。 自我要求是"心里有数"的第二层:清楚自己想怎样。不一定每个孩子的自我要求都是拿第一名,有的小孩可能满足于班上一般名次。有的孩子可能是希望自己某些方面做到更好,或者只是简单地不想落后。只要有期许,就有自我调节。 简单来说就是自己认为自己现在的状态是什么样的,然后知道自己期待的想要达成的状态是什么样的。 对一个成年人来说,这听起来其实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事实也是如此。大部分思维正常的成年人都具备一定的自我约束力,也就是自我管理能力,只是这份能力的高低而已。 越是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现有的状态和自己想要达到的状态的人,其自我管理能力通常来说就越强。 所以一个120斤的胖姑娘不一定就比一个90斤的瘦姑娘自我管理能力差,因为对于前者而言,她可能是一个非常满意自己现在状态的人,所以她不会有过多的纠结和矛盾,而后者却可能时常陷入暴食——节食的循环,一时觉得满足口腹之欲最重要,一时觉得好身材更重要。 我们说自我管理,都是建立在自我的基础上的,只要你清晰知道你现在是什么样的,你期待的未来是什么样的,那么无论这个"未来"和外界的眼光和别人的期待是否相符,我们都可以说你是一个具备高自我管理的人。 假如你的现在就是你期待的未来,那么维持现状,就是你最好的自我管理。 没有人比你更了解自己,只有你自己知道你更在乎享受食物的快乐,还是符合你审美的身材。 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样的,不同的地方在于,孩子受生理发育的特点,无论是对自身的现状难进行清晰的评估,还是对于未来有明确的要求和期许都是比成年人更困难的。 训 增加孩子的自我掌控感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认知能力等也会发展,从而可以具备更高的自我管理水平,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只能等待孩子成长,这种能力也可以通过一些方法锻炼。 《儿童心理学手册(第六版):社会、情绪与人格发展》这本书里就写到: "大量实验研究文献证明,儿童早期发展起来的自我调节能力与母亲回应性的、支持性的照看方式有关,而父母过度控制、惩罚和对孩子的负面情感与孩子的行为失调有关。" "在2岁的时候,儿童不断发展的语言接受能力不仅明确了自己作为被评价对象的身份,而且他们还会通过语言来表达这种评价。这些过程促进了"概念性自我"的出现。" 这里其实恰好对应了我们前面提到的两点。 对于认识自我,获得清晰的自我认知而言,最重要的是语言交流。当你对孩子进行一些评价性交流的时候,孩子会去理解你的意思,然后去思索自己的状态是否匹配,从而达到认知自我的锻炼。 因此,要训练孩子的自我概念,就要多和孩子交流孩子的内心想法,比如:你喜欢这本书还是那本呢?或者说:玩具车没有组装好,我知道你很沮丧,但是没关系,慢慢来。 而要让孩子"有"自我要求的关键则是增加孩子的自我掌控感。如果孩子总是被迫"服从命令",那么他就不会觉得自己的未来是属于自己的,因此就不会产生什么期待,也就没有自我掌控的感觉。 要获得自我掌控感,就要多鼓励孩子自己去做决定,自己去完成任务,自己去承担相应的后果。 比如孩子不愿意写作业的时候,别逼他,和他好好交流,让他意识到写作业是为了他自己,写于不写对他自己会产生哪些后果,在他意识到这些点后,再去鼓励他。 这样,不成功的羞愧和成功的体验会大大增强孩子对于完成作业的动机,后者还会增加孩子的自我效能感,让孩子明白,通过自己的努力,自己是可以做到的。 5本时间管理好书推荐 最开始说的,时间管理技巧是有用的,但是要注意怎么用,最终的目标是什么。 想让孩子养成好的时间观念,还可以通过阅读相关时间管理书籍来了解。这些书籍不仅能教如何培养孩子学习时间管理知识,还能激发孩子做更有趣和深入的思考。 小渡为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分别精选了5本广受好评的书籍,给有需求的家长参考,这些好书在各大电商平台可以买到。 1.学龄前儿童(爸妈读) 书名:《忍住!别插手!》 作者:高取志津香 推荐原因:适合父母跟孩子一起看的书,语言生动有趣,道理深入浅出 2. 6-10岁(孩子读) 书名:《做事磨蹭怎么办》 作者:帕梅拉·埃斯佩兰德、 伊丽莎白·沃迪克 推荐原因:本书不仅给出了孩子们拖延的常见借口和理由,还给出了解决问题的实用方法,最重要是还有避免陷入拖延恶性循环的技巧 3.10-14岁(孩子读) 书名:《巨人的时间》 作者:卡门·奇卡 推荐原因:相比于前面的书籍而言,语言更复诗意,整体故事更复哲理,引导孩子思考时间的意义 书名:《吃掉那只青蛙》 作者:博恩·崔西 推荐原因:这是一本偏技巧类的书籍,大人孩子都适合,可以参考其中进行时间管理的方法 4.14岁以上(孩子读) 书名:《GettingThings Done for Teens》 作者:David Allen 推荐原因:较严肃地探讨了互联网时代"浪费时间"的现象和解决之道,关于如何处理越来越庞杂的信息和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