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书。四十五卷。旧题宋司马光撰。实际是宋仁宗命王洙、胡宿、掌禹锡、张次立等人相继纂修的。宋治平三年(1066年)由司马光接代,已经成书,次年缮写完毕。宋宝元二年(1039年)丁度等人修纂《集韵》,因增字较多,不能与《玉篇》相互参照,所以由王洙等人修纂《类篇》,同《集韵》相辅而行。《类篇》是修纂《集韵》的副产品。 《类篇》全书分十四卷,又目录一卷,每卷又分为上、中、下三卷。其部首建立和部首排列次序完全依照《说文解字》,只有个别地方作了改动。全书分五百四十四部,即将艸、食、木、水四部各分为上、下两部,比《说文解字》多出四部。全书正文收字三万一千三百一十九个,重音字二万一千八百四十六个,总计五万三千一百六十五字。书中所列每一字头下,先列本字的各种异体字,然后再标明反切,再转录《说文解字》的说解进行释义,最后根据其它书证注明该字的其它意义。所引书证和所作释义都较为简明扼要。 《类篇》分部依据《说文解字》,但每部首之内列字顺序却依照韵书,这是它以前的字书所没有的体例。如《示》部,先列"��"、"",再列"祇"、"禔"、"��"、"祎"、"祇"、"禗"、"祠"等字。 《类篇》的编纂,继承了《说文解字》和《玉篇》的传统,讲求古音、古训,阐述古今字形的衍变,同时又大量收录了因时代发展而孳乳的新字,对研究汉字的历史具有较高价值。《类篇》的不足主要表现为所收重文多有推演痕迹;有的字分见于两部;此外,引书证很多没有篇名,引旧说只引人名,使用起来不大方便。 《类篇》常见的有《楝亭五种》本和姚觐元根据"楝亭本"重刊的"姚刊三韵"本,另有"光绪二年川东官舍重刊本"。现有一九八四年中华书局据"姚刊三韵"本的影印本。此书收入《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