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长寿,就是人们茶余饭后,最为关心和关注的话题。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不断地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步入了长寿的队伍中。 古人言: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 人的寿命可达到百岁,那么寿命长的人有哪些特征呢? 寿命长的人,通常有"2长2大",哪怕占一个,也说明你还算健康 2长 1、使道长 使道隧以长,基墙高以方,通调营卫,三部三里起,骨高肉满,百岁乃得终。 使道隧以长:指的是鼻孔和人中深邃而长的特征。 人中和鼻孔越深长,则代表脾胃之气越充足;后天之本功能好,人自然就比较健康。 所以说,这是长寿面相的一个特征。 2、眉毛长 《神相全编》中记载:眉毛长垂,高寿无疑。 中医将眉毛,称为"保寿宫",可见它与人的生命有关系。 也就是说,眉毛高长,且眉尾下垂的人长寿无疑;如果眉毛黑亮且密长,则寿命更长。 2大 1、手劲大 手劲大,也是身体强壮的表现。 它反应了一个人的心脏,肾脏,以及肺脏功能等器官,都处于正常的运行中。 同时,手也是骨头,关节主要的体现,手劲大的人,骨骼健康,骨密度更高。 科学研究显示,手劲大的人,都是比较长寿的。 2、颧骨大 《灵枢》中记载:颧骨者,骨之本也。颧大则骨大,颧小则骨小。颧小则夭也。 也就是说,颧骨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骨骼的大小。 颧骨高大且丰满的人,骨骼坚固,这样的人更易长寿。 想要健康长寿: 预防3种疾病,做到3不抗! 想要健康长寿: 预防3种疾病 一、肠胃疾病 人到了一定年纪,身体器官开始衰退,肠胃功能也会减弱。 尤其是中年以后,人们便开始享受生活,吃喝玩乐。 很多人还好烟酒,吃辛辣,重口味等,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都会破坏肠胃功能,严重损伤胃黏膜,诱发肠胃疾病。 措施: 1、三餐规律 胃有自己的生物钟 ,消化系统也有自己的记忆,到时间就会为进餐做准备。 如果到点不进食,会导致胃酸分泌无处可用,反而伤胃粘膜。 所以,日常要养成一日三餐规律饮食,定时定量,这样不仅能预防胃病,还能减少胃肠道的负担。 2、淡茶水 茶疗,温和持久,是调理脾胃最便捷的方式之一。 并且,喝茶有其独特的优势,在水里面加点养护脾胃的小植物,做成茶饮,功效更佳。 可将蒲公英根和陈柑皮搭配一起,制成蒲公英陈柑皮茶泡水喝即可。 蒲公英,是一种药食两用的植物,入胃经,有清胃热、消胃炎的作用。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蒲公英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替代临床上的抗生素,对慢性胃炎、胃溃疡有不错的疗效。 还有研究证实,蒲公英可杀灭、抑制幽门螺杆菌,促进溃疡面愈合,减少疼痛。 陈柑皮,即陈皮。归脾经,要至少3年的陈皮才有效,其具有理气健脾、调中和胃的作用,擅于治疗脾胃气滞证。 另外,陈柑皮含有挥发油,可刺激胃肠道平滑肌,促进消化,排肠道积气,增强食欲。二者搭配,对养胃消炎,调理脾胃很有好处。 二、血管疾病 人体的血管,就像是马路一样,一处损伤,将影响着整个身体的健康。 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毒素的堆积,自然老化,血管健康,也就成为了中老人朋友关注的焦点。 措施: 1、减少抽烟 烟草中有300多种毒素,长期抽烟不止,不仅会对肺脏造成损伤,对心血管的危害也甚大。 研究表明,80%以上的心血管患者,都有吸烟史! 烟草中的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造成机体缺氧; 一氧化碳还会使血液黏稠度增加,使小血管堵塞,最终造成冠心病、心肌梗塞等严重疾病。 2、握拳检查 紧握拳头,保持30秒,松开后,观察手掌颜色。 如果颜色迅速恢复,不超3秒,说明血液通畅,血管健康; 如果较长时间(超过5秒,甚至10秒),才能恢复原有颜色, 说明血管弹性不佳,有堵塞的情况。 三、眼部疾病 人们形容老人,常用"老眼昏花"。 的确,人的年纪越大,眼睛晶状体的弹性,越会逐渐变小,睫状肌的调节能力随之降低,白内障、黄斑变性等疾病也易找上门。 措施: 1、晨起转眼 每天早上起床的时候,双眼微闭,让眼珠在眼眶中顺时针、逆时针各转24圈。 同时边转眼,边按摩承泣穴。 此穴有消除黑眼圈、治疗近视、口眼歪斜等作用。 2、护眼食物 眼睛,其实也是需要营养的! 平时可多吃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可以保护眼角膜,防止角膜干燥、退化,有益视力健康。 动物的肝脏,胡萝卜,都是维生素A的良好来源。 想要健康长寿: 做到3不抗! 1、不抗病 人到了一定年龄,总会出现一些小痛小痒。 如果有些疼痛持续时间长,或是身体出现了异常的表现,一定不要抗病,因为这些可能是某些大病的预警信号。 要及时到医院做相关检查,避免小病拖成大病。 2、不抗困 安寝乃人生最乐,睡足而起,神清气爽,真不啻无际真人。 可见睡眠,与人们的精神状态、健康的重要关系。 所以,人到了晚上,一定不要熬夜,要按时睡觉,休息,这样方可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 3、不抗饿 人到了一定年纪,身体消化机能开始衰退,稍不注意就会造成消化不良、胀气等问题。 因此,在食物咀嚼上一定要坚持三原则:软而缓,鲜而淡,少而精。 每餐饮食量要少,七八分饱即可,如果饥饿,就一定要及时补充能量,以免造成自身低血糖,增加疾病的隐患。 少吃多餐,有益健康! 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麻烦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