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乾隆宫廷掐丝珐琅器


  清代乾隆时期(1736-1795年),社会安定,经济文化繁荣,手工业获得了极大发展,各种工艺门类发展迅速,其中掐丝珐琅器的制作在宫廷和民间均十分繁盛。这时由宫廷造办处珐琅作负责皇家御用掐丝珐琅器的制作,这里集中了来自广东等地的珐琅工匠,制作了大批精美绝伦的掐丝珐琅器。乾隆皇帝不仅勤于治国政务,而且艺术造诣深厚,对工艺美术有着全面的爱好。他与其父雍正皇帝重画珐琅而轻掐丝珐琅不同,对掐丝珐琅器的制作十分关注。据《造办处各作承做活计清档》记载,乾隆皇帝在登基不久,便着手扩大珐琅器的生产,在圆明园增设珐琅作,以满足宫廷苑囿及皇家寺庙等处不断增加的陈设需要。不仅如此,在万机之余他还亲自过问掐丝珐琅器的设计和制作,对制作中出现的技术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对制作精美的掐丝珐琅器给予赞赏,对制作粗糙掐丝珐琅器的官员和工匠予以严惩。可以说乾隆朝掐丝珐琅器的制作凝结了乾隆皇帝的大量心血,他的审美情趣和品位,对这一时期掐丝珐琅器的造型、艺术风格等方面起了决定性作用。
  由于乾隆皇帝对掐丝珐琅的喜爱,因此上至王公大臣,下至地方官员,均以掐丝珐琅器进献皇帝,以博得皇帝的欢心,这也促进了各地掐丝珐琅器制作的发展。除宫廷造办处珐琅作外,广州、扬州也是制作掐丝珐琅器的重要地区,其制品以贡品进入宫廷,风格特点各不相同。广州是清代重要的对外通商口岸,由于受到西方工艺美术的新思想、新技术的影响,广州的掐丝珐琅制品将浓郁的西方艺术风格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扬州经济富庶,文化艺术繁荣,掐丝珐琅器制作继承了传统做工,但与内廷及广州掐丝珐琅的沉稳、凝重不同,其制品富于动感,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综上所述,由于乾隆帝对掐丝珐琅烧造的重视及严格要求,使乾隆时期掐丝珐琅器的制作在继承康熙、雍正两朝掐丝珐琅制作工艺的基础上获得了巨大发展,不仅在制作上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而且造型多样,纹饰题材广泛,在器形、釉色、装饰等方面均有所创新,成为清代掐丝珐琅器制作的—个高峰时期。
  通过对目前传世的大量乾隆时期掐丝珐琅器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乾隆朝掐丝珐琅器具有以下特点:
  珐琅胎
  乾隆时期的掐丝珐琅器多以红铜作为制胎的材料。红铜具有良好的加工成型性,在制作过程中易于锤打、焊接出所需的器形。同时红铜的熔点为1084.5℃,在入窑烧制的过程中不易变形,且容易与珐琅釉结合,使珐琅釉牢固地附着在胎体上。
  这时掐丝珐琅器的铜质匀净,杂质较少。在制作上除主要采用锤、焊成型外,还使用了铸胎成型与錾刻、掐丝相结合的复合制造工艺。器形规整,胎壁厚,较少出现变形的情况。
  除红铜胎外,乾隆时期还制作了金、银胎掐丝珐琅器。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有金胎掐丝嵌画珐琅开光仕女图葫芦式执壶(图一)、金胎掐丝嵌画珐琅开光仕女图执壶(图二)、金胎掐丝珐琅开光画珐琅红山水图盏、托,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有金胎掐丝珐琅凤耳豆(图三)、K金胎掐丝珐琅多穆壶(图四)、银胎掐丝珐琅酥油茶罐(图五)。据《造办处各作承做活计清档》记载,金胎掐丝珐琅器在雍正时就有制作,但目前没有发现实物传世。乾隆金胎掐丝珐琅器的制作应是在继承雍正时期金胎掐丝珐琅器的制作工艺基础上发展成熟,并与画珐琅、錾花、镶嵌等技术相结合,反映了乾隆掐丝珐琅器在制作工艺上的进步。
  珐琅釉
  分为进口和国产两类,釉色种类丰富,主要有深蓝、浅蓝、深绿、浅绿、白、黄、姜黄、藕荷、红、深葡萄、粉红、黑等十余种釉色。其中粉红色是以金叶配合镪水、硇砂炼制而成的,在乾隆时大量应用于掐丝珐琅上,是这一时期釉色的新特点。
  乾隆时期掐丝珐琅器釉色艳丽匀净,呈蜡质或荧光的光泽。胎釉结合紧密,填釉饱满,釉层厚,磨釉平整。纹饰使用单色釉填饰,一叶一色,不用混合色。宫廷掐丝珐琅器除以常见的蓝釉为地色外,还出现以白釉、绿釉、黑釉、紫红釉为地色的情况,纹饰多施用红、黄、绿、粉等色,色彩绚丽。广州掐丝珐琅器以蓝中泛灰白的蓝灰釉为地色,纹饰以红、粉红、白、蓝、黄等色填饰。扬州掐丝珐琅器则有以蓝釉、豆绿釉及白釉为地色的,纹饰留白并多施以蓝、绿、姜黄等色,色调偏冷,缺少光泽。
  掐丝
  乾隆掐丝珐琅器上的掐丝使用的是红铜丝,这是由于红铜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宫廷掐丝珐琅器掐丝均匀,与康熙时掐丝纤细不同,多使用粗丝,少用细丝,枝叶卷草等纹饰多用双线勾勒而成,掐工熟练,与明代多用单线勾勒有明显的区别。镀金工艺较好,镀金光亮。扬州掐丝珐琅器多用细丝,掐工流畅,灵动婉转。镀金较薄,有锈蚀脱落的情况。
  器形
  与康熙、雍正两朝掐丝珐琅在器形上多仿明代宣德、景泰掐丝珐琅且多为小型器物不同,乾隆掐丝珐琅的器形有了极大的发展。其造型依照"内廷恭造之式",讲求精、巧、秀、雅,器形规整,比例适当,讲究对称。由于烧造技术的进步,大型器物的烧造发展成熟,已经能够烧造高达231厘米的喇嘛塔和高近3米的屏风,因此大、中、小形器物皆备。不仅造型千姿百态,而且种类繁多,既有宫廷陈设品、宗教用品,也有日常生活用具、文房用具。同时,乾隆掐丝珐琅中的仿古器形大大增加,出现了大量仿古代青铜器式样的掐丝珐琅器。此外还有仿明代掐丝珐琅、仿宣德炉、仿瓷器、仿剔红等式样的掐丝珐琅器。
  乾隆掐丝珐琅不仅是精美的陈设器,而且与实用功能相结合,又是极好的实用器。按用途可分为以下几类:
  陈设器:多用于皇帝进行重要政治活动的宫殿(如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等处的陈设,器形高大庄严,尽显皇家气派。此外则用于皇宫中殿堂的日常观赏陈设。主要有香筒、熏炉(图六)、三足炉、双耳盖罐、瓜式盖罐、缠枝莲纹壶、蒜头扁壶、提梁壶、石榴尊、挂屏(图七)、插屏、屏风等。
  瓶类造型较多,既有传统式样,也有创新,主要有梅瓶、天球瓶、长颈瓶、双连锦袱瓶、六方贯耳瓶(图八)、蛇颈瓶、双管式瓶、琮式瓶、蒜头瓶、抱月瓶、葫芦瓶、扁瓶、环耳瓶、橄榄瓶、八方瓶、连体瓶、带盖梅瓶、壁瓶等。
  仿古陈设器造型庄重古朴,主要有仿商、周青铜器式样的簋、方鼎、圆鼎、豆、甗(图九)、方觚、圆觚、提梁卣、爵盘、尊(图十)、簠、觥、钟、觯、罍、斝、壶等。
  仿明代掐丝珐琅的陈设器有两种情况,一是严格按照原器仿造,几可乱真;二是重新设计造型、纹饰,与原器完全不同。主要有掐丝珐琅摩羯纹双螭饰钵、掐丝珐琅摩羯纹朝冠耳三足炉、掐丝珐琅花蝶纹天球瓶、掐丝珐琅莲瓣式炉。此外还有仿明代宣德炉式样的掐丝珐琅缠枝莲纹三乳足炉、仿明代瓷器
  式样的掐丝珐琅海水云龙纹长颈瓶(图十一)、仿剔红工艺的掐丝珐琅壁瓶。
  仿动物造型的陈设器不仅有自然界的动物形象,而且还有传说中的瑞兽。主要有凫壶(图十二)、角端、天鸡尊、牺尊、太平有象、仙鹤、神龟、狮子、孔雀等。
  宗教用器: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用于厅堂、书房内陈设供奉的案供。主要是炉瓶三式,又称为"炉瓶盒"三式。多由香炉、瓶、香盒组成,也有增加香罐、香盘共五件组成的。炉用于点香,盒用于置香,瓶内插有香铲和铜箸。据《造办处各作承做活计清档》记载,乾隆时制作了大量的炉瓶三式,均专殿专用,在器底阴刻有年款和该殿的名称,或在年款下落以千字文的字号。另一类是用于宫中佛堂内或皇家陵寝的陈设供奉及宗教活动的庙供。主要是五供,由二香筒、二蜡扦、一炉组成。此外受藏传佛教影响的宗教用器有转心玛尼、净水瓶、巴苓(藏传佛教佛前供器)、喇嘛塔、坛城(图十三)、八宝(轮、螺、伞、盖、花、罐、鱼、肠)、贲巴壶、八宝纹钵等。
  生活用具既有盘、碗等饮食用具,也有各种生活实用器,几乎包含了生活的各个方面。主要有香插、烛台(图十四)、铜镜、水注、盘、碗、围棋棋子盒、围棋棋盘盒、象棋棋盘盒、方胜式盒、书卷形盒、书卷式几、四足匣、圆洗、手炉、执壶、冰箱、多穆壶、酥油茶罐、鼻烟壶(图十五)、高足碗、唾盂、冠架、方凳、香插等。
  文房用具:既有独立使用的,也有成套使用的,器型虽小,但制作精巧。主要有笔架、笔洗、水丞、墨床、镇纸、暖砚等。
  装饰
  乾隆掐丝珐琅器在装饰上注重与造型的完美结合,装饰繁复,极尽工巧。以图案装饰为主,纹饰细密、繁缛、华丽,构图形式多样,有开光、缠枝、通景等,题材广泛。除传统的缠枝莲图案外,还出现了大量的花卉、动物、吉祥、宗教等纹饰。
  宫廷掐丝珐琅器上的缠枝莲纹主要分为两类,一类花头硕大,以红、黄、绿色釉填饰,花瓣有六至十片,对称弯曲,形体肥厚,顶端呈锯齿形。另一类花瓣多且分为两层,瓣尖有钩,花心为石榴形或大头相对的两个桃形,枝蔓上有红色的小圭形伸出。广州与扬州掐丝珐琅器上的缠枝莲纹花瓣均稀疏分散,花心突出呈石榴形。
  花卉纹饰主要有缠枝花、菊花、皮球花、梅花、勾莲、灵芝、冰梅、牡丹、罂粟、芍药、碧桃、秋葵、兰花等,除单独作为主纹外,还与勾莲纹、蜂蝶相结合,构图方式多样。
  动物纹饰除自然界中常见的狮子、鸟、狗、羊、牛、虎、猴、兔、鹿、象、团蝶、花蝶外,还有云龙、摩羯、海兽等传说中的神兽。
  宗教纹饰主要有宝相花、火焰纹、八卦、七珍、八宝、太极图、瘦体梵文等。
  吉祥纹饰是用寓意吉祥的图案和文字作为装饰。主要有"万寿无疆"、"寿"字、海水江崖(寓意江山万代)、福山寿海、八仙人物、暗八仙、云蝠(寓意"福")、鸳鸯、鹭鸶(寓意成双成对)、凤穿牡丹、丹凤朝阳等。
  由于乾隆帝嗜古,因此随着仿古掐丝珐琅器烧造的增多,这一时期还出现了兽面纹、夔龙纹、蟠螭纹、凤鸟纹、云雷纹等仿古纹饰,这些纹饰均是对我国古代商、周时期青铜器上的图案纹饰加以变形而来的。
  扬州掐丝珐琅上则出现了用掐丝与色釉结合模仿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工笔、青绿技法的山水人物、仙山楼阁、山村农庄、四友(松、竹、梅、兰)图、洗象图、五岳图等图案。
  乾隆时期在挂屏、屏心、屏风、壁瓶等器物上还出现了用錾刻表现书法作品并与掐丝山水人物、田园风光、花卉相结合的图案纹饰,显得十分雅致。主要有结屋乔林下图、山复水环处图、兰花图、桂花图等,与之相配的文字多为乾隆御制诗,主要有《赋得春日载阳》《赋得日华川上动》《赋得方诸见月》《赋得桂枝生自直》《冬兰诗》等。除乾隆御笔外,多为永璇、于敏中、董诰、梁国治等人书写。永璇(1711-1799)为乾隆第八子,书法赵孟頫。于敏中(1714-1779)为乾隆二年状元,文华殿大学士,书法近董其昌,廷谕多出其手。董诰(1740-1818),官至大学士,工诗古文词,书法宗王羲之、王献之。梁国治(1723-1786)为乾隆十三年状元,官至东阁大学士,工唐人楷书。
  此外,用掐丝表现绘画作品则是乾隆掐丝珐琅的一个创新。主要有仿唐代画家韩斡的《明皇试马图》、仿乾隆时期画家金廷标的《秋英图》等作品。
  除以纹饰图案装饰外,还分别以镀金、錾刻和镶嵌工艺进行装饰,使器物更加华丽。乾隆掐丝珐琅在镀金装饰方面不惜工本,特别是宫廷造办处制作的掐丝珐琅器镀金光亮灿烂、厚实,显得富丽堂皇。广州和扬州掐丝珐琅器上的镀金较薄,但广州掐丝珐琅由于运用了新的镀金工艺,因此镀金光亮夺目,扬州掐丝珐琅用金成色与火镀次数不足,镀金亮度较差。此外在器物的口沿,肩部、腹壁多安置有镀金摩羯、独角龙、镀金螭龙、镀金螭虎等镀金铜件装饰。
  錾刻装饰是在器物的盖钮上錾刻云龙纹、莲瓣纹,在器物的口沿、圈足錾刻卷草纹、回纹、缠枝莲纹、蕉叶纹等作为装饰。
  镶嵌装饰多是在宫廷掐丝珐琅器上镶嵌绿松石、青金石、珊瑚、珍珠作为装饰。此外在扬州掐丝珐琅上还有嵌玉和嵌錾花金片装饰。而将掐丝珐琅与嵌画珐琅相结合则是乾隆时期的一种创新。画珐琅多运用渲染的方法来表现人物、山水等图案,层次感和立体感很强。题材主要有侍女、西洋妇婴图、教子图、西洋房合、山水、花卉等图案纹饰。
  款识
  乾隆掐丝珐琅器的款识字体工整,多位于器物的口沿或外底正中,可分四字款、六字款和九字款。四字款直书一行、双行或十字形排列,无栏圈或围以单圆圈、双方框,写作"乾隆年制"或"乾隆仿古",书体有楷书和宋体,书写方式分为去地阳文、錾刻阴文、錾刻填珐琅、掐丝填珐琅或直接用珐琅釉书写。此外在"万寿无疆"铭碗的外底则阴刻有"子孙永保"双直行篆书款。六字款直书一行或双行,围以双方框或双龙环抱,写作"大清乾隆年制"或"大清乾隆御制",书体为楷书。书写方式有去地阳文、錾刻阴文。值得注意的是无论四字款还是六字款,其"制"字下半部的衣字上多缺少一点。九字款直书一行,围以单方框,阳文楷书"大清乾隆甲午年敬造"。仿明代款识有"景泰年制"四字楷书款,也有仿明代掐丝珐琅器书本朝年款的情况。
网站目录投稿:乐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