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寻求算用结合的实效性


  摘要:新课程教学改革,计算与应用两大块内容融二为一,课堂实践之中何时相融、何时相分成了教学一大难点,也成了目前研究的一大热点。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探究,本文认为实际教学中的每一节课要么侧重算、要么侧重用、要么算用并重,让这些不同类型的课发挥出实效性。明确每课教学的目标,合理科学地统筹安排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理清每一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计算还是应用,然后适当安排教学,计算与应用才能共同有序提升。
  关键词:侧重算;侧重用;算用并重
  "计算"与"应用"是新课程小学数学教材里并进的两条线,每一次用数的过程实际上也都是一个数学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把计算教学融入到应用之中,让学生在应用中体会计算。也就是说,计算教学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获得感受、体验,认识运算的实际意义,并利用问题的现实背景经历、体会探索算法的过程。解决问题的教学又要让学生用所学的计算来解决,体会计算的作用和价值。但是实际教学中的每一节课要么侧重算、要么侧重用、要么算用并重等,如何让这些不同类型的课发挥出实效性呢?
  一、寻求算用结合中"侧重算"的教学实效性
  算用结合中"侧重算"的教学也就是我们说的计算教学,计算教学贯穿于整个小学数学教学,学习内容多、时间长。计算的课时约占小学阶段数学总课时的百分之五十。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侧重于计算,应用一般是已建模旧知识的巩固。一般不加入新的应用题型,即使有也只作穿插引入等之用,以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避免信息纷繁杂乱而影响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1、引入——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计算。新教材中出现的大量的主题图和情景图,给计算教学提供了具体、丰富的生活情景。如:运动会上的数学、游泳池的数学、金色的秋天等等。使原来枯燥的计算教学有了丰富的现实背景,同时背景又是学生所熟悉的,从熟悉的现实背景中引导出计算问题,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愿学乐学,才能使学生知道了为什么要计算。通过这样的"引",以用引算,算中有用,用中有算,使学生感受到计算的价值和现实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情感,而这样的情感又是智力发展的翅膀,是学生思维的内部动力。
  2、探究——让学生探究用什么样的方法计算。《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学中,要避免程式化叙述算理。因此,在理解算理的过程中,我们要将单调的算式放在具体的情境中,将抽象的计算算理融合到具体情境中,赋予计算活的灵魂。教学中算法及算理的理解,并不是由教师提出,由教师说了算,而是应该在实际情景中学生通过实践,从验证中得出。
  3、练习——让学生掌握用什么样的方法计算。练习是依据计算教学的目的和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由教师挖掘并提供有针对性、代表性的练习题组,或由学生提供练习素材,采用菜单式、超市式、程序式等形式进行练习。由于是针对性较强的练习,计算的强度比较大,应用只是作为一种辅助性的教学结合其中,在这里也作少许的提升,但一般不作大的建模,只是形式上比新授课更为多样,内容上也更为丰富。
  二、寻求算用结合中"侧重用"的教学实效性
  算用结合中"侧重用"的教学也就是我们说的用数学或解决问题的教学。用数学一般都安排在学生比较熟悉本单元计算之后,而且以新的应用模式出现。教学重点侧重于应用,而计算则为应用服务,注重应用题的模型建构,而且问题解决的方法也较以前有所提升。学生在提高计算能力的同时,他们的应用能力也是在拓展的,计算与应用是携手共进的,每一次用数学的过程实际上也都是一个数学实际应用能力提高的过程,因而每一单元的用数学也都有着它本身的教学重点。
  1、铺垫——做好解决问题的前期渗透。在教学实际问题之前,教师要采用渗透法做好铺垫:一是在数的认识中作铺垫,数是生活中具体事物数量抽象的结果,在书的认识的教学过程中本着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和数不离量的原则,训练学生用数说话。
  2、过程——注重解决问题的思考分析。重视过程就是要求教师为学生营造一个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的氛围,在开放的教学情境中让学生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即让学生观察图、观察情境,说图、说情境、读题,从中获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思考、探究、交流已知信息和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之间存在的关系,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根据实际问题中获取的信息与所要解决问题之间的关系列出算式,然后让学生独立计算。问题解决后让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进行反思。
  3、要求——明确解决问题的层次提升。教师要明确解决问题各阶段的要求,既不要拔高要求又不要降低要求。明确要求,首先是明确呈现要求。
  三、寻求算用结合中"算用并重"的教学实效性
  计算与应用的教学是由应用切入到计算,然后再进行计算的探索与研究,之后再由计算技能的逐步提升,转而进入应用的提升。而其中计算与应用虽然都有自己发展的脉络、线索,但它们是相互缠绕着的两条线索,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两条拧在了一块儿的两条线。
  1、练习课——精心设计算用并重的练习内容。每一节课练习中,教师引出生活中的画面情景,让学生再次算用结合,既有问题解决的内容,又有计算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说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课堂里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既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能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深入认识到数学学科的应用价值,形成良好的数学价值观,从综合的角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2、复习课——查漏梳理算用结合的复习内容。复习整理文本编排一般是先复习,然后整理,找出同一体系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或内在规律,再依据时间,安排相应的巩固练习或在巩固练习之后再编排一些实践应用。这一部分的教学任务比较重,除了对前面所学计算知识与应用知识的查漏补缺、梳理深化之外,还要注重融合,注重让学生感受到计算就在应用之中,计算是为应用而学,计算并不枯燥。
  总之,数学知识具有两种属性,即它们既表现为一种算法、操作过程,又表现为对象、结构,表现在计算上,计算既是一种技能,同时又表现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因此,我们的教学目标基本上就有:作为一种技能,要求有一定的熟练程度和正确率;作为一种工具,要求会运用计算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 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海南出版社.
  [2] 潘如芹.赵世平."教育学"1991.
  [3]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网站目录投稿:曼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