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雅俗之间吉州窑


  吉州窑是唐宋时期一座能生产众多产品的综合性民间窑场,历史悠久,创烧于唐代,发展于北宋,极盛于南宋,入元以后逐渐衰弱,延烧时间约五百年。吉州窑遗址位于以今江西吉安县永和镇为中心的赣江两岸,其中以港口所在地永和镇最为集中,也最具代表性。如今的永和镇,仍然可见用古瓷片、匣钵和废窑砖铺砌而成的街巷古道,本觉寺、尹家岭、蒋家岭、曹门岭、肖家山岭、曾家岭等24个窑包,如冈似阜。在窑岭周围,各色古瓷片、古窑具,俯拾皆是。由于唐宋时期习惯上以属地州名命名窑场,吉安自隋至元初曾称吉州,永和属吉州管辖,因地得名,故称吉州窑;又因自东汉至宋,在永和曾置东昌县,所以吉州窑又称东昌窑、永和窑。
  作为宋元时期江西著名的民窑,吉州窑集南、北各大民窑之大成,博采众窑之长,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艺术风格,满足民间实用和审美的需求,以多变的釉色、丰富的装饰、优美的造型、独特的工艺和浓郁的乡土气息独树一帜,成为民窑的奇葩。它那淳厚质朴、含蓄秀丽的艺术风格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正如清人蓝浦《景德镇陶录》所云:"江西窑器,唐在洪州,宋出吉州。"吉州窑以其挺拔秀美的造型,配以绚丽多彩的釉色,或变化万千的结晶斑纹引人入胜,独步一时,将形态、色彩、绘画及至釉面亮度均调和得恰如其分,达到了科学技术与工艺美术表现的高峰。
  胎体"似陶非陶"
  吉州窑瓷胎的造型,唐代雍容、矮胖,宋代向挺拔、俊俏方向发展,元代则变得肥硕、厚重。因吉州窑的瓷土来源于附近地区,生产作坊位于赣江岸边的沙丘上,无法避免砂粒混入瓷土中,因而胎体含砂量大,胎质都较粗松,呈米黄色,亦有红褐色、砖红、灰白、青白瓷胎和陶胎,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数量最多的则是米黄色含砂胎。因胎土中含砂多,加之淘洗欠精,使得器物粗松似陶,有气孔,吸水率高,未达到高温瓷化效果,"似陶非陶",粗看似陶,但叩击之下有金属声。这是由吉州窑的生产环境所形成的个性,成为区别其他窑口的明显特征。吉州窑瓷器一般都较厚实,制作得也不太规整,尤其是底足,似是用模子压印后,再在圈足外壁用刀随意刮削而成,切削得很简单、粗糙,故底部与足端处有高低不平的压印痕及刮削痕,线条生硬,棱角分明,足低而厚,不成圈形。加之由于胎泥中含砂量大,修胎时往往发生阻刀、跳刀现象,在器底及圈足内能清晰地看见跳刀痕。
  现代吉州窑仿品多采用淘洗好的现成瓷土在封闭的室内制作,砂粒无从混入,人为地掺砂又极难把握比例,因而胎质多坚密,不含砂,色泽偏白,不存在胎表因砂粒引起的阻刀、跳刀现象,更不存在因此而留下的竖条形起伏感和竖条状釉面挂附不匀等釉层肌理。
  早期仿品多系电炉烧制,坯胎易在电炉骤然高温下爆裂,因而有在瓷土中掺入少许泥浆的做法。此种仿品胎质呈深灰色,类似砾质胎,但绝无砾质坚硬,磨胎落粉,敲之无金属声,多为瓶、罐、炉之类的大件,且多见于黑釉瓷,尤以剔花最多。因胎质不适合生产彩绘瓷,故而在彩绘瓷中未见仿品。
  中期仿品改在瓷土中掺石膏粉或立德粉,由于材料在高温下易爆裂,所以多用低温烧成,敲之声闷,磨胎落粉,胎质虽略泛黄色,但绝无米黄色,而且时间一长,泛黄现象消失,呈色白中泛灰。此类仿品多见于彩绘瓷或半截釉黑釉窑变瓷。
  晚期仿品吸取以往经验,有埋入土中过蚀、在成品上涂胶过火以仿土锈制造假象者。土锈靠胶粘附,见水易溶化甚至脱落,有时只要用手指蘸点唾液涂抹于锈面就可发现手指沾有土色。
  高仿品包括用老器底敷新胎和利用粗糙老坯重新上釉窑变两种。这类仿品凡露胎处均为老胎,极具欺骗性。识别的方法,前者可用指弹法或物敲法辨别声音,上下声音异样者为赝品;后者可观察釉与胎的结合部,老品胎釉合一,挂附自然,无掉釉或起皮现象,反之则为仿品。因老胎少,故现今的高仿品多做成木叶纹、兔毫纹、玳瑁纹、虎皮纹等稀见名品,以求暴利。
  釉色多变,居同时期窑场之首
  吉州窑由于无法改变瓷土中含砂量大的事实,形成了重釉轻胎的生产习惯,在坯胎制作上较为草率,刻意追求釉色变化,博采众长,丰富多变,各地窑场主要瓷品的釉色在这里几乎都有生产,既有南方窑系流行的黑釉、黄釉、青白釉,又烧造北方窑系常见的乳白釉、褐釉、绿釉和琉璃器,以黑釉为大宗,在同时期各窑场中釉色最为丰富。各种釉色瓷器烧造的大致情况是:唐、五代主要烧造酱褐、青灰釉和乳白釉瓷;北宋时,酱褐、青灰釉瓷停烧,乳白釉瓷质量有了明显提高,新创黑釉瓷,并成为宋、元时期瓷器的主要品种;南宋时,新创釉下彩绘瓷,酱釉瓷。
  黑釉瓷又称"天目瓷",是吉州窑最有名、最具代表性,也是产量最大、品种最丰富、装饰工艺最具地方特色的产品,创烧于北宋,盛行于南宋,并延续到元代,是顺应宋人斗茶风习而产生的。吉州窑黑釉因含铁量比其他窑口低,而钛、钾、钙、镁的含量相对要高,故烧成后,釉质肥厚莹润,黑色深沉柔和,仔细观察,可见黑中泛褐、泛紫、泛红,纯黑者少,釉薄处表现得更为明显。器型有罐、瓶、壶、碗、盏、碟、钵、盆、粉盒、炉等。
  乳白釉瓷是吉州窑生产时间最长的一种产品,从晚唐五代创烧,一直延续到元代,胎质灰白,釉色白中泛青黄,薄釉不及底,底足切削较粗糙,底有平底、宽圈足和窄圈足之分,有的圈足高达2厘米以上,装饰以印花为主,器型有碗、罐、壶、钵、盏等,以各式碗为大宗,均系日用粗瓷。
  吉州窑还生产一定数量的绿釉瓷,以铜为着色剂,含有少量锡,釉面光润,呈色纯绿,釉色有深绿、黄绿、淡绿等;主要器型有枕、盆、碗、盏、碟、瓶、壶、炉、器盖等生活用品和筒瓦、鸱吻一类建筑构件,以各式枕为大宗;装饰手法上,盘、碗等以印花为主,枕则以刻划与印花相结合,塔则雕塑成型。
  吉州窑绿釉瓷,有确切纪年的是1986年安徽省黄山市新年乡三保村北宋宣和三年(1121)沈格夫妇合葬墓出土的两件八角形绿釉枕,米黄色胎,其中一件枕面饰荷花纹,底部有"真郭家枕"戳记,另一件枕面饰蕉叶纹。绿釉瓷胎质较其他釉色瓷更白,但由于烧成温度较低,胎体瓷化程度低,胎质更显粗松,釉色莹亮,个别器物有剥釉现象;纹饰以釉下刻花、印花装饰居多,常见纹样有弦纹、蕉叶纹、圆圈纹、缠枝牡丹纹、水波纹等,风格简练直率;器型有钵、枕、炉、建筑构件等,以枕为大宗。
  在施釉方面,吉州窑除木叶纹和剪纸贴花等工艺精致的瓷器外,一般釉层薄,器外壁施釉不及底,少见流釉现象,琢器釉层较薄,器内壁多不施釉。北宋及北宋以前,为了防止粘釉,器物均施半截釉;南宋时期,使用窑钱(垫圈)来保持叠烧器物之间的间隙,有效地防止了粘釉,这样器物外壁只露少许
  胎,即通常所说的釉不及底;南宋中后期,随着工艺水平的提高,窑钱趋薄,使得器物内外壁满釉,仅圈足内露胎。因釉料稀,施釉薄,黑釉瓷口沿往往显现淡淡的黄线圈,受釉冷却快慢的温差影响,几乎所有的黑釉窑变瓷的釉面在放大镜下均可看到不规则的冰裂纹和许多缺釉毛孔,显得粗糙干涩。但置入水中后,水分会迅速填满釉层表面的毛孔,釉面就会显得浑然一体、晶莹剔透。
  老瓷使用天然矿物釉料,釉色自然古朴,加之年深岁久,多有使用磨损痕迹,即使釉色极好的出土老瓷,器表泛光亦显柔和。仿品的釉料多为化学原料勾兑,烧成后釉面光亮匀称,尽管采用酸碱除光亮法或埋入土中过蚀法,仍缺乏岁月侵蚀和使用磨损,显得扎眼。品种丰富,以各式茶盏最为有名
  吉州窑产品丰富,既有低档的民间日用瓷,又有高档的艺术瓷,品种有碗、盘、杯、碟、盏、盆、瓶、壶、罐、炉、枕和瓷塑等20多种,以各式茶盏最为有名。
  吉州窑的黑釉盏,基本形制是大口小足,口唇较薄,略微向外卷,口沿下端内收,颈部有一道凹棱,壁斜,下狭上宽,状如漏斗或斗笠,胎体厚实凝重,器口釉薄,器腹釉渐厚,器足露胎,质地粗松,呈栗壳色,盏口有敞口和敛口之分,形体有大小之别,小者一般口径10~12厘米,大者口径14~16厘米。1996年江西省上饶市南宋开禧二年(1206)赵氏墓出土的木叶纹盏,束口,斜腹,小圈足。通体黑釉,釉色滋润,晶莹光亮,底足露灰白色胎。内壁饰木叶纹,叶尖朝向盏沿,叶面几乎占器壁的二分之一。在漆黑的釉色衬托下,叶之茎脉,由粗渐细,四处网络,偶有虫咬之小孔,釉色晕散处,漫漫渍渍,宛若秋雨中飘零之落叶,妙趣天成。这是目前唯一有确切纪年的吉州窑木叶纹盏,可作为同类器的断代坐标,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罐是吉州窑最为常见的盛贮器之一,有盖罐、系罐、长颈罐数种。基本造型为大口,短颈或长颈,深腹,圈足,或有四个小系,盖罐的盖为母口,与罐体的子口套合,罐体为假圈足;装饰工艺有黑釉剔花、贴花,窑变花釉和白地釉下彩绘等,装饰纹样有水波纹、折枝梅、竹、卷草纹和各式花卉纹。1966年江西省吉安市北宋元丰五年(1082)塔地宫出土的北宋褐釉大口罐,侈口,束颈,溜肩,深腹微鼓,矮圈足外撇。形制规整,釉汁莹润,釉面光洁。施半截褐釉,露灰白色胎,釉薄处泛棕红色,出土于有确切纪年的北宋塔地宫中,是目前所知时代最早的一件吉州窑产品,对吉州窑北宋瓷器具有重要的断代标尺作用。1985年江西南昌钢铁厂基建工地南宋淳熙(1174~1189)纪年墓出土、现藏江西省博物馆的黑釉玳瑁纹直口四系罐,直口,方唇,斜直颈,窄肩,置四个桥形钮,圆腹,高圈足,通体施窑变玳瑁釉不及底,露灰白色胎,有明显的旋削痕,这是唯一有确切纪年的吉州窑玳瑁釉罐,也是吉州窑带系罐类器中最早一件有确切纪年者,可以作为同类器的断代坐标。
  瓶为盛贮器或陈设器,一般形体修长,小口、深腹、矮圈足或假圈足,造型多样,纹饰丰富,器形的变化大多表现在口、颈与腹部,有梅瓶、长颈瓶、胆瓶、扁瓶、花口瓶、琮式瓶、玉壶春瓶等数种。梅瓶小口、短颈、丰肩、长腹、圈足,瓶体修长,形体气势高峭,轮廓分明,挺拔而刚健,很有亭亭玉立的韵味。梅瓶样式较多。北宋梅瓶作梯形颈、直口、溜肩、收腹、假圈足,略呈橄榄形。南宋梅瓶作梯形颈、唇口、圆肩、收腹、假圈足,重心较高,最大腹径在肩部,造型挺拔,比例适中;装饰工艺有黑釉剔花、白地釉下彩绘数种,装饰纹样有折枝梅、兰花等各式花卉。长颈瓶的基本造型为长颈、溜肩、垂腹、圈足,重心在下半部分,稳定性好,瓶口分直口、唇口、花口、敞口数种;装饰工艺有黑釉剔花、窑变花釉和白地釉下彩绘等,装饰纹样有折枝梅、竹、水波纹、卷草纹、梅喜纹和莲池鸳鸯纹等,往往在肩、颈部饰回纹、弦纹,腹部饰水波纹或以多弧开光形式表现画面主题,内绘跃鹿、鸳鸯戏水一类图案,外面衬以水波纹、回纹、织锦、蕉叶、卷草纹、弦纹之类地纹。1982年江西省宜春市郊南宋庆元五年(1199)墓出土的黑釉剔花折枝梅纹长颈瓶,直口微侈,长颈微束,鼓腹下垂,矮圈足;施黑釉,底足露灰白色胎,胎质较粗松,腹部两面各饰折枝梅花一枝,枝梢、花瓣皆采用剔釉手法,彩绘花蕊,刀法洗练,笔道遒劲,构图简洁,生动自然。这也是吉州窑瓶类器中最早一件有确切纪年的标本,可以作为同类器物断代的标准器。
  枕均为箱形枕,系多块泥片粘合而成,一侧常有四个支烧痕,说明枕是装在匣钵中竖烧;釉色分釉下彩绘和绿釉。彩绘者,作束腰形,边沿多绘宽带纹,内为三连弧与六连弧开窗,窗内绘梅竹、松枝、水波纹或诗文。绿釉枕多为印花或刻花,器型有如意形和八角形,装饰纹样有蕉叶纹、荷花纹等,有的底部印有"舒家记""严家记""曾家记号""陈家印置""元祖肖家大枕""元祖郭家大枕记号"等标志作坊名号的长方形底款,上部覆以荷叶,下部托以荷花。1974年江西省樟树市临江镇寒山南宋淳熙(1174~1189)年间纪年墓出土的绿釉陈家印置蕉叶纹如意形枕,通体施绿釉,有剥釉现象,枕底露灰白色胎,压印"陈家印置"款,枕面呈如意形,刻蕉叶纹,枕腰印圆圈纹,一侧有一个小气孔,另一侧有四个支烧痕,可以作为南宋吉州窑同类枕断代的标准器。
  釉装饰的创新和彩绘装饰手法的突破
  吉州窑瓷器的装饰工艺,形式多样,寓意丰富,在吸收北方定窑、磁州窑釉上、釉下彩绘装饰手法并借鉴南方建窑窑变釉装饰手法的同时,将陶瓷技艺与装饰工艺结合在一起,有所创新,突破了当时五大名窑单色釉的局限,运用丰富多彩的装饰技法,开启了陶瓷装饰的新纪元,釉装饰的创新和彩绘装饰手法的突破,是其装饰工艺的两大特征,有洒釉、彩绘、刻花、剔花、印花、剪纸贴花、木叶纹和捏塑等,尤以黑釉剪纸贴花、木叶纹、玳瑁纹和彩绘最具地方特色,在宋、元陶瓷装饰工艺中独树一帜。
  黑釉是利用天然黑色原料,通过独特的制作技巧而烧造的颜色釉,有时在黑地上施洒一层掺入了不同的金属原料作呈色剂的釉,在高温烧制过程中因物理、化学反应,呈现出色泽不同的、不规则的黄色釉斑,产生独特的窑变结晶,釉面与釉斑交相辉映,别具风韵,名贵的有"鹧鸪纹""兔毫纹""虎皮纹"和"玳瑁纹"等,纹样变化多彩,或如云雾、细雨,或如夜空中的繁星、风雪中的芦花,或如玳瑁的甲壳,或如老虎皮的斑纹,或如青蓝紫绿的火焰,显得清新雅致,璀璨华丽。
  吉州窑的彩绘工艺分釉上彩绘与釉下彩绘两种,以釉下彩绘最为多见。彩绘工艺是直接在坯胎上施铁质涂料,然后施加一层薄釉。烧成后画面成分为三氧化二铁,其色调因含铁量的多少,以及在焙烧过程中火候的高低而产生差
  异,一般深者为黑色,浅者为褐色。烧成的器物,白地褐花,清新淡雅。从江西省新干县界埠公社南宋淳熙十年(1183)曾照远墓出土的跃鹿纹盖罐、南昌县嘉定二年(1209)墓所出跃鹿纹盖罐和莲荷纹炉等精美文物来看,釉下彩绘技术在南宋前期已达于十分娴熟、完美的程度。釉下彩绘的主要器物有罐、瓶、盆、壶、炉、枕等。
  吉州窑的釉下彩绘工艺与磁州窑一脉相承,只是在坯胎上不施化妆土,烧成釉色呈红褐色,而不是黑色。这是由于吉州窑瓷器胎色白中泛黄,如果用黑彩,胎釉反差过于强烈,显得生硬,相比之下,改用褐彩则显得自然、和谐。这种彩绘瓷,黑褐色的图案装饰在米黄色的瓷胎上,黑白分明,对比强烈,描绘的形象一气呵成,特征准确,生动传神,流畅自然,充分表达作者健康奔放的感情,突出了作品神形兼备的神韵,深化了吉祥如意的主题,体现出清新雅致、富有情趣的艺术风格,创造了与两宋颜色釉瓷尤其是官窑绝然不同的审美境界,与磁州窑一起开启了我国瓷器彩绘装饰的新纪元。
  吉州窑装饰内容以正面讴歌生活为主,画面以充满喜庆吉祥、长命富贵和向往美满幸福的未来为主要题材,为大众所喜闻乐见。装饰纹样取材于自然界中的动、植物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大致可以分为花卉、禽鸟与几何纹三类,富有生活情趣,都是民间艺术中常见的图案,多为表现吉祥如意、幸福美满之类意愿的民风民俗写意画,如双鱼、双鸭、双凤、双蝶、跃鹿、喜鹊、并蒂莲等,或为与绘画相关的牡丹、折枝梅、芦草、卷革、梅竹、月梅,或为水波、锦地纹、弦纹、八卦纹、连弧纹一类的几何纹样,题材广泛,丰富多彩,雅俗共赏,富有浓郁的社会生活气息。宋代的跃鹿纹、元代的水波纹是吉州窑富有个性和时代特色的装饰纹样,不见于同时期其他窑口。鹿纹是吉州窑具有代表性的装饰纹样,以釉下彩绘的方式出现。小鹿双目圆睁,双耳竖起,口衔瑞草,四肢瘦小,身躯紧缩,弓身翘尾,抓住了小鹿腾空跃起瞬间的动态,生动地刻画出小鹿在奔跑状态中保持的机警特性,显得简洁传神,活泼可爱。
  吉州窑瓷器的画面构图简约、明快,构图方式灵活多变,根据不同的器型需要而设计,或以二方、四方连续的多组纹样组合成精美图案,主次分明,层次清晰;或用简洁的手法处理,主题突出,疏密有致,动静结合,节奏起伏,笔法犀利,线条粗犷,流畅奔放,自然飘逸,动感极强。
  吉州窑瓷画构图中最为独特的是开光装饰手法的运用。开光的形式有圆南宋木叶纹。木叶纹是吉州窑独创的装饰工形、方形、长方形、银锭形、四连弧形、六连弧形、椭圆形、菱花形等,不仅在有效的空间内增加了纹饰的层次,而且也使图案主次分明,别开生面。以开光和边饰相结合的方式来突出主体纹样,这是前所未有的现象。在陶瓷圆器上构图是一门艺术,如何使有弧度的瓶子构图完美,怎样让欣赏者从每个角度观察都是一幅完整美妙的画面,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开光装饰手法是对传统的通景式构图手法的突破。开光装饰手法的运用,创造了形式与内容的新的结合,打破了传统的构图形式,使画面更加新颖活泼,把画面自然分割成若干装饰区域,并且使开光与周围形成对比,更好地突出主体纹饰,增加了作品的观赏性,达到更好的视觉效果,赋予作品以节奏美感。宋代的开光,为一粗一细两条弦纹或二条细弦纹,如江西省新干县界埠公社南宋淳熙十年(1183)曾照远墓出土的跃鹿纹盖罐、南昌县嘉定二年(1209)墓所出跃鹿纹盖罐;元代则为二条细弦纹夹一条粗弦纹,如江西高安市元代窖藏出土的釉里红开光花鸟纹罐、青花缠枝牡丹如意云肩纹带盖梅瓶、1990年江西省宜春市元代窖藏出土的釉下彩绘莲荷纹三足炉等。
网站目录投稿:若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