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样一个刷微博,求粉丝,快节奏的时代,郑晓龙像一个古人,他的生活方式很慢。有人调侃他:"2011年3月19日,郑导写了一条微博,‘开始写微博,开始网络新生活。’然而到2013年,我们都没有看到第二条微博。"郑晓龙边磕着瓜子边说道:"我觉得网络回复都是很浅的,我更愿意和三两好友坐下来聊天。或者和一两个朋友说说话,喝喝茶。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而不是得一万个知己。" 生活中的郑晓龙无疑是一个慢性子的人,他没有被名利俘虏,安享荣华富贵和沉醉于鲜花掌声中,而是脚踏实地地落在自己的生活里。作为名导演,他的作品拍摄过程堪称慢中奇葩:《甄嬛传》从最初看到小说到完成剧本用了整整4年半的时间。早前红遍大江南北的《金婚》从最初的创意到找王宛平来编剧,然后开拍,光剧本就用了差不多3年时间。《北京人在纽约》从小说到剧本也用了差不多1年半的时间。在这样一个快餐时代,能够这么沉下来拍一部电视剧的导演少之又少。而他在整个拍摄的过程中仍不断地调整与更改剧本,以期更好地贴近百姓生活,更加合情合理。 在拍甄嬛陷害皇后的那场戏时,剧本还没有改好,但他不骄不躁,"不要着急,慢一点点,剧本没有改好,我们就停一下,把剧本改好了再拍,不要为了赶时间,怕钱不够用而急急忙忙,导致最后结果特别不好。"郑晓龙认为慢一点点对创作很有帮助,他并不满足于现状,也不看重名利权位:"什么是精品,不是你今年得奖,收视率高,或者挣钱多就是精品。其实,好的作品都应该有对时代、对历史的认识价值,或是批判价值。"于是,很多人从《甄嬛传》里吸取营养:有的人学着处理职场关系,有的人学会了和爱人相处,有的人认识到了真正的友情几乎所有人都能够从这部剧中得到那么一点和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经验价值。 和很多知名导演不同,他的作品火了,但是他却隐去了光芒。如果郑晓龙和他的徒弟冯小刚一起走在路上,很多人都会跑上去找冯小刚签名,而对他却置若罔闻。即便看过《甄嬛传》的人不在少数,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这部剧的导演叫郑晓龙,更鲜有人知道郑晓龙长什么模样。他就像一个普通的路人,和大众有着一样的质朴与平凡。关于此事,撒贝宁曾问他:"是不是会失落?"想当年,他一个指令,冯小刚就得鞍前马后。对此,郑晓龙笑笑,"给人家签名有什么好?大家不认识我,我就可以站在一边冷眼旁观,我拍了我想拍的东西,但是,我却没有丢失我的生活,不用戴着墨镜和帽子出门,生活里我还是一个普通人,这又有什么不好呢?" 郑晓龙的生活不在别人的眼光里,他更懂得自己需要什么,他的幸福来自于对自己的评价与突破。有人质疑他:"在大家都看腻了一些穿越的古装雷剧时,您拍了《甄嬛传》,所以,您就火了。在大家都看腻了一些婚变剧,您突然拍了一部特别温馨的《金婚》,所以您又火了,与其说您耐心等待,不如说您在等待一个机遇,等待一个更好的机会。"郑导把这种质疑的话理解为夸赞,他说:"早在2005年我就看到了《甄嬛传》小说,穿越、雷人都没有,我只在想我自己,我自己的对与不对。"关于慢,郑晓龙也有自己的理解:"我说的慢,就是放慢,不是等待,慢的时候是什么都不干吗?你同样还是往前走,但是每一步更真实。" 作为一个名导演,郑晓龙无疑是成功的,许多人记住了他的作品,而不是因为他的名气。作为一个普通人,他也是成功的,这成功在于他对生活的体悟与生命的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