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伯龙根之歌》是一本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著作,78.00元出版的568图书,本书定价:精装,页数:2017-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尼伯龙根之歌》精选点评: ●白茫茫一片真干净。瓦格纳改编很成功。 ●翻译没那么好 有些中文语法用词问题 ●最后依然是悲剧(也就是死光光)收场,所谓的英雄人物,也会被欲望和怒火埋葬。 ●情感张力极强的德国古代史诗,序言中有故事简介剧透,但上万行读下来,情感倾向也可能发生变化。古朴寓示着狂放、粗蛮与直接,只有到二十世纪才特么讲究百转千回。 ●至少写了点地理名 ●小姑子和大嫂因莫名其妙的嫉妒发生口角,引发血案,都是一家人何必呢……小姑子没钱没权没人,隐忍十几年,即使二嫁匈奴王还想着为前夫报仇,这是女版的越王勾践啊…… 特洛伊的海伦,尼伯龙的克里姆希尔特,陈圆圆,貌似看热闹的都喜欢将战争起因归罪于女性,避谈双方真正的目的, 不过,史诗之所以流传,有其自身特色,不能以现代人的价值观去评判当时的骑士精神 ●德意志的荷马史诗,艺术高度略有不及。对权势,阴谋跟杀戮的描写很是隆重大概是因为隐射了很多史实(又要增加拓展阅读量了)。译文不少地方不符合汉语语法,不知道是不是德语原文让译者不得不折中,因为不会德语,也没看过原作就不多做评论了。 ●这个版本翻译的用词真的有点emmmmmm 感觉好难啃 ●看得好生气,各种意义上。这种家族纷争和权力斗争都能被称为史诗???而且把引起冲突和战争的原因都怪在女性角色身上,到了关键时刻那些骑士和勇士就当起了缩头乌龟。哈根心狠手辣,阴险狡猾,很讨厌是没错,更讨厌贡特尔,简直是一条大型傻屌,到处都可吐槽。克里姆希尔特太惨了,摊上这三个哥哥 ●复仇是一名女性神祇 她的名字叫做克里姆希尔特 只有女性神祇才能具有这种狂热 愤怒 和自我毁灭的浪漫 《尼伯龙根之歌》读后感(一):英雄·爱情·人性的自由赞歌 通常提到史诗,人们都会想到印度的《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但丁的《神曲》等等。其实《尼伯龙根之歌》同样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它成书于公园1200年前后,是德语国家中广泛流传的一部英雄史诗。 由于《尼伯龙根之歌》扎根于德国民族历史的素材,综合了民族大迁徙时期不同日耳曼部落的传说,为不同历史时期的德国人提供了构成其意识形态所需的精神养料。作为一部陪伴德国人走过漫长的历史长河,经历命运沉浮的史诗,《尼伯龙根之歌》中引发的许多问题发人深省,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读者都有所启发。 今天我们重新阅读《尼伯龙根之歌:德国民间史诗》首先是感受英雄史诗的精彩内容。这部"典藏本"德语英雄史诗,由翻译家曹乃云先生根据荷恩埃姆斯·拉斯贝尔克版译出。史诗由两部原本并不相连的传说《西格弗里特传奇》和《布尔恭腾王朝复灭记》重新组合而成。故事讲述的是古代尼德兰王国的王子西格弗里特在夺取尼伯龙根宝藏之后,迎娶了美貌公主克里姆希尔特,继而被谋杀。妻子克里姆希尔特未报丧夫之仇掀起战争,引发无数杀戮,最终也被愤怒至极的武士砍下首级。至此,一部英雄传说在遍地尸体的血泊中收场。 史诗是一种以长篇叙事为体裁讲述英雄人物(来源于历史或神话中)经历或事迹的诗,其特点是背景庞大、人物众多,涉及大量的虚构地理,且时间跨度大。在《尼伯龙根之歌》中,涉及了恭特尔、勃吕恩希尔特、西格弗里特、克里姆希尔特四位皇家男女的婚姻;也有两位王家姑嫂之间的不和与纷争,更有宫廷中的密谋、残杀、宝藏、复仇与战争等情节与元素。这些精彩内容源自欧洲历史上的众多材料和典故,因而场面宏大、气势磅礴,内容包罗万象,甚至还具有鲜明的东方色彩,十分引人入胜。 既然是史诗,那在篇幅上就一定会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与情节的跌宕起伏。《尼伯龙根之歌》全书共有三十八章,2451个小节。诗歌题材独有的韵律使得故事的叙述既丝丝入扣,又有张有驰,情节前后呼应,读来朗朗上口,读罢更觉荡气回肠,难以忘怀。书中还穿插了不同时期画家的画作,与故事情节相得益彰,可以恰到好处地引发读者的想象。 在阅读《尼伯龙根之歌》的过程中,一方面是被故事的情节吸引,另一方面就是随时可以感受到诗歌的语言魅力,这是与阅读小说作品十分不同的一种体验。故事中,英雄与骑士的品质是勇敢、忠诚;男女之间的爱情,无论是国王、王宫大臣,还是平民百姓,也都是专一、忠诚。王子与公主的爱情既浪漫又虐心,克里姆希尔特为夫雪恨,不惜让众人残杀,倾王国之文武,图一人报复之快。这样的情节又不得不令人慨叹,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人们争当英雄,推动时代的车轮滚滚前行,人们追求爱情的甜蜜,逃避失去的悔恨,面临选择时的不同决定,也往往注定了最终的结局。这究竟是人性的自由绽放,还是历史的必然,唯有留予后人思索与评鉴。 作为一部经典史诗作品,《尼伯龙根之歌》以不同的方式长久地滋润着全世界人们的精神世界。瓦格纳根据尼伯龙根的传说创作的《尼伯龙根的指环》是歌剧的传世之作;有关《尼伯龙根之歌》中的基督教因素、民族心理学研究、战争行为对德国军事的影响等研究文章也层出不穷。人们对《尼伯龙根之歌》多角度、多元化的解读使得这部作品焕发出历久弥新的光彩,让我们跟着那位不知名的作者,娓娓道来,走进德国的民间史诗,去感受一个时代中英雄与爱情的伟大,去聆听一曲人性自由的赞歌。 《尼伯龙根之歌》读后感(二):半吊子未完成 本来是想好好读的,都开始认真做笔记了。 * 别称:德语圣经、德国民间史诗 * 成书于1200前后 * 发源地:普龙堡 * 体裁:叙事诗、英雄传说 * 内容: 《西格弗里特传奇》+《布尔恭藤王朝覆灭记》 第一部分(一至十九章) 四位王家男女:恭特尔、勃吕恩希尔特、西格弗里特、克里姆希尔特 的婚姻。 第二部分(二十至三十八章) 许特格 为 匈奴王 埃策尔 提亲,克里姆希尔特 的第二次婚姻。 * 人物: 克里姆希尔特:布尔恭腾 公主 恭特尔:布尔恭腾 国王 吉赛尔赫:恭特尔 弟弟 乌特:恭特尔 母亲 唐克拉特:恭特尔 父亲 罗莫尔特:布尔恭腾 御厨总管 辛多尔特:布尔恭腾 勇士 总管宫廷酒宴 呼诺尔特:布尔恭腾 勇士 财务大臣 西格弗里特:尼德兰 王子 西格蒙特:尼德兰 国王 西格林特:尼德兰 王后 桑腾:尼德兰 统率 勃吕恩希尔特:冰岛 女王 哈根:布尔恭腾 勇士 来自特隆页 唐克瓦特:哈根 胞弟 帐前元帅 奥特文:布尔恭腾 勇士 来自麦茨 总管御前膳务 盖莱:布尔恭腾 边关总督 埃克瓦特:布尔恭腾 边关总督 伏尔克:勇士 来自阿尔察 盖尔诺特:? 埃策尔:匈奴 国王 许特格:匈奴 边关伯爵 希尔德勃兰特:勇士 希尔鹏:尼伯龙 国王 尼伯龙:? 吕特伽斯特:丹麦 国王 吕特格尔:撒克逊 国王 阿尔卑律希:镇守尼伯龙根宝藏的侏儒 * 地点: 布尔恭腾王国:莱茵河地区 沃尔姆斯 尼德兰王国:桑腾地区 匈奴王国:格朗和布达佩斯地区 冰岛: 尼伯龙王国: 沃尔姆斯教堂 丹麦王国: * 摘抄 1. "我的亲爱的母亲,你怎么给我提到了男人?我只是希望 永远摆脱英雄和爱情的羁绊。我愿意无忧无虑,一直生活到死神临门,不愿在男人的情爱中 分得一杯折磨人的残羹。……多少女人的命运 到头来终于让人明白,爱情的酬报 必将是无限的折磨和苦难。我必须回避它们,不受厄运的诱惑和纠缠。" ——提前看透了,到时候却做不到,因为人既无法抗拒自然规律,也不能逃避命运安排。 2. 撒克逊国的多少女人,便会痛哭失去了勇士郎君。/ 多少勇敢的女人从此以后 泪珠不断,永远哭泣。 ——那为何还要征战?可见人性何等傲慢和凶残。 3. 他让多少女人失去夫君,春情难熬,怒火中烧。/多少英雄的妻子,必须面对失夫之痛,珠泪断线。/他在任何地方都不失为英勇骑士、道德完美。 ——烂杀人者,怎能称得上道德完美?所谓骑士的精神是自私狭隘的勇敢和忠诚,为了自己的爱情,却杀害无数别人的丈夫,只因为他是王族,便视平民为草芥。这样的英雄无法让人倾心。 * 阅读感受: 1. 开篇译文用词空洞而刻板。 2. 结局写在开头,是悲剧,就像上帝看我们如何一步步走向毁灭如同游戏。 3. 读至13%,读不下去了。杀人就是功勋?就是美丽故事?这样的价值观实在不敢苟同。怪不得歌德不喜欢呢! 4. 也许以后发现著作的其他价值会再读吧。 《尼伯龙根之歌》读后感(三):尼伯龙根之歌 在西格弗里特出现之前,克里姆希尔特作为财富、美貌、权贵的宠儿做了一个独特的梦,梦中象征英雄的雄鹰被两座山雕掠夺。于是克里姆希尔特说, "我亲爱的母亲,你怎么给我提到了男人?我只是希望,永远摆脱英雄和爱情的羁绊。我愿意无忧无虑,一直生活到死神临门,不愿在男人的情爱中分得一杯磨人的残羹。"(4)。 一方面,惊诧于作为待字闺中的公主可以如此不负责任地说出这么消极老道的说辞(因为我们清楚,这一时期无忧无虑的公主尽管快乐,但是独独没有爱欲的快乐。因此母亲随后强调,终身的快乐只有依赖男人的爱情才能。 也正因此,公主才能不负责任地说出这番话,然而西格弗里特一旦出现,就坠入了爱河),另一方面,这英雄与爱情,战争与爱欲恰恰是以克里姆希尔特所围绕而起的主题…因此,公主在此最大的形象在于一个天真烂漫的公主,在宫廷斗争中或者轻易地被欺骗,或者邪恶地区复仇。 她的天真也在于,她对于荣誉、政治的不敏感。将缎带泄露出来,酿成了悲剧。 克里姆希尔特第一章的颂词都是在强调财富、美貌与权贵,第二章西格弗里特的颂词则是围绕荣誉、身材、教养、血性、土地、爱慕…然而,"只要父母双亲,西格蒙特和西格琳特还健康在世,被视为掌上明珠的王子便不愿登极王伟头戴王冠,可是他却愿意铲除国内的一切暴力事务,它们让英勇、敏捷的骑士深感恐惧不安。"(11) 与克里木西尔特几乎是世间最美好的女子一样,西格弗里特几乎是人间最具有男子气概的英雄,然而缺乏的是对于政治的爱欲。他是无所不能的战士,也恰恰死在政治的嫉妒与陷害之中。他是一个无辜的老好人,但是也是一个无药可救的笨蛋。 史诗的上半部分关于爱欲,爱情与荣誉爱欲的斗争。 西格蒙特为西格弗里特对克里木西尔特的爱欲而焦虑,因为这有可能导致双方的斗争——一场充满危险的爱欲,或者僭越的爱。但是在西格弗里特看来,作为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英雄(这一点在随后勃吕思希尔特在冰岛见到恭特尔和西格弗里特,但是只认识西格弗里特时不难理解。)他配得上最美丽的克里姆希尔特。而他本人又缺乏对于政治的敏感(这一点与他父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为他们看到了这样婚姻的不协调。布尔巩腾王国与尼德兰王国不匹配的强大,而这一点恰恰为日后勃吕四希尔特的报复埋下了伏笔)。 西格弗里特作为最优秀的英雄而且有着最伟大的力量,金刚不坏与隐身的能力。但是这样的能力不是被他用来追求荣誉,也不是为了追求自己的私利,而是追求自己的爱欲(金刚不坏为布尔巩腾王国消灭敌人,隐身为恭特尔追求爱欲)。他可以成为最优秀的英雄,但是却只能白骨河边。 这一点恭特尔与之相反,当吕特佳斯特来袭,只有恭特尔作为一国之主没有出战。事实上他的地位来自遗传,而非英雄。因此这构成了阿基里斯与阿伽门农之间的争斗。最有权力的人与最有能力的英雄之间的争论。 阿基里斯缺乏克里姆希尔特,但是,即便西格弗里特身边的骑士都回家了,他都愿意留下来只为见一面克里姆希尔特。 而恭特尔作为一国懦弱无能的国王,他的爱欲并非自己所爱,而是征服感,征服一个他不可征服的女子来增加自己的财富与荣誉。"迄今为止从未有过女人如此强大而且如此勇敢,甚至连我的一双手都不能再演武比试中迫使就范获得芳愿"(73) 对于爱欲的问题上,西格弗里特会为了自己的婚姻而害羞,而恭特尔只有欲望。哪怕他在床的之争上无法为自己活得主动权。 事实上,求婚之旅与战争都暴露了恭特尔的无能与无知,全程都是西格弗里特的帮忙。 但是两个人为了各自的爱欲,颠倒了现实生活之中的关系。最终埋下了隐患。 勃吕四希尔特与恭特尔都是同一类人,他们看重荣誉胜过爱欲。 勃吕四希尔特为克里姆希尔特的出嫁而哭泣:"我有理由放声大哭,漂亮的姑娘应答道,那是为了你的妹妹我愤恨得怒火中烧。我看到她挨近你的贴身近仆在一起,倘若令妹果然落魄,我将为只悲痛不已。"(作为女人,她不知道英雄。)所以,尽管在爱欲上她被征服,但是她一直插足国内的政治。但是她却对于政治缺乏足够的认识。 在这一意义上她又如同西格弗里特一样。 "勇敢的壮士并未意识到有人想要加害于他,他何以能够料到世上还有如此行为不忠不义。英雄骑士为人坦荡磊落,不识人间虚伪欺诈。多少人为他的死亡付出代价,他们其实并无收获。"(213) 无耻与懦弱,战胜了高贵与天真。 事实上双方都有其不足。 "王后答应接见他。国王订到消息, 立刻率领他的最佳随从 来到她的居舍。 哈根却没有胆量 跟随国王一同前来。 他明白自己的罪孽:已经对王后丧尽天良。 因为王后愿意放弃 对他的巨大仇恨, 恭特尔朝她向前走,竭尽种种礼仪。 这场计划圆满完成,知识为了藏匿的宝物黄金。 毫无忠诚的男人为此 才开始寻求劝解。 世上从来没有一次和解 需要如此多的泪水 结果却在虚伪中产生。 她的痛苦没有结束。 可是王后原谅了任何人, 只有一个例外。 如果事情不是哈根所为 任何人都不能伤害于他。 日后没有经过多长的时间 他们便开始劝导 西格弗里特的遗孀 把获得的巨大宝藏 从尼德兰王国 应该通通运回莱茵故乡。 这批宝物是她的婚后晨礼, 理所当然归属于她。" 最后,小人胜利。 史诗前半部分的人物与冲突让我魂牵梦绕…后半部分克里姆希尔特的远嫁与复仇反而让我无感。一场冗长的杀戮更是看得莫名其妙… 只是,275——279页,克里姆希尔特的出嫁莫名让我想起一位曾经的友人。 《尼伯龙根之歌》读后感(四):《尼伯龙根之歌》:两个女人都戴着王冠 原文地址:http://www.qh505.com/blog/post/5774.html 许多人在里面大声疾呼: "呵,天哪,这么痛苦! 我们多么愿意 在战斗中一死了之。 愿上帝加以怜悯! 我们已经快要丧命! 王后向我们报仇雪恨, 手段毒辣无以复加。" ——《第三十五章 三位国王跟他们的姐妹谈判和解》 一场大火是一次阴谋,是一场复仇,当它远离了战场,便成为一种极端的恶,而那些只有在战斗中显示身手的士兵们带着不甘,带着遗憾,葬身于异国他乡。一种场景和另一种场景是有区别的,战斗之死可以命名为牺牲,而阴谋中死去只能是最大的痛苦,只能是巨大的灾难,只能被命名为"卑鄙的盛典",也只能在死去之前呼唤上帝的怜悯。 而其实,在这场匈奴国王埃策尔续弦的妻子克里姆希尔特策划的火灾之前和之后,那些来自莱茵国的士兵们却真的在战斗中,并且丧命于刀枪之下:丹麦国的伯爵伊林进攻哈根,却被拥有勇敢和气力的哈根用一根标枪结束了生命;高贵的匈奴国伯爵许特格为了调停这场灾难的恶化,请来三位国王,最后却也命丧战场;以及英雄伏尔克倒毙、康克瓦特被杀死,吉塞尔赫的头盔和甲胄被击碎,甚至伯尔纳国王狄特利希率领的勇士惨遭全军覆没……当一批批士兵在交战中死去,当高贵的伯爵失去生命,当勇士全军覆没,上帝也没有加以怜悯,甚至在战斗中死去的生命都成为了无辜的牺牲品,当伊林在临死之前嘱咐图林根人"你们之中谁也不能 接受埃策尔的夫人赏赐的礼物",当许特格死去众人礼貌鞠上一躬并痛哭流涕,不管是战场之上,还是在阴谋之中,都变成了牺牲者对于道德的讨伐:"这是一回巨大的悲剧。一切道德之祖随着许特格都将烟消云散。" 巨大的悲剧似乎都指向一个人,一个女人——匈奴国的王后,曾经是尼德兰王子西格弗里特的妻子克里姆希尔特,伊林告诫图林根人不要再接受王后赏赐的礼物,就是因为这是她一手策划的阴谋;哈根对受困的战士说"一场卑鄙的盛典",其举办者就是王后,而许特格知道调停会失败,他对着埃策尔国王说:""埃策尔国王,请重新收回你赐送于我的一切,许多城堡和土地,我不愿再看到它们。我愿凭着自己的双腿 离开这里走向苦难。"克里姆希尔特为什么要报仇雪恨?为什么会变成手段毒辣的女人?为什么会毁灭仁慈和高贵的品质? 克里姆希尔特之所以要设计这一场"卑鄙的盛典",是因为她要为十九年前死去的第一任丈夫西格弗里特报仇,而西格弗里特之所以被杀害,却是另一场阴谋,而事实这场阴谋的人是哈根,如果再追溯源头,那便是哈根为莱茵国王恭特尔和妻子、冰岛女王勃吕恩希尔特报仇,而这场恩怨之缘起便是两个女人之间的争斗——当复仇以爱的名义进行,是不是颠覆了仁慈,是不是扼杀了忠诚,是不是毁灭了高贵?当勇士和伯爵纷纷倒下,在充满了复仇气息和悲剧意义的死亡面前,上帝的怜悯似乎也成了一种奢望,整个道德体系就在那一刻土崩瓦解,所以作为最高贵的许特格倒在地上,似乎一个时代真正走向了终结:"高贵的许特格!人间世上再也找不到第二个像你这样的好汉,你对陌生的骑士们如此仁慈地赠送礼物。上帝应该吩咐世人,让你的道德与世长存!" 甚至,许特格的牺牲,其道德溃灭的悲剧性更甚于勇士西格弗里特被谋杀。但是这一系列的事件的源头似乎就来自于这位尼德兰英雄对于爱情错误向往。这位尼德兰王国的王子是个敏捷的武士,是个年轻的英雄,他征战各地获得了国王赐封的大片土地和城池,"自从王子在手上提起了武器,世人再也不敢对他漠视。"这位身经百战的盖世英雄是个传奇人物,这些传奇故事先是从特隆页的骑士哈根口中被说出:他曾经双手挥剑斩杀强悍的尼伯龙壮士和两位显赫的王子;他气力过人一举夺得了尼伯龙王国和宝藏;他曾经靠眼疾手快夺下了阿尔卑律希的隐身帽;最为传奇的是,他曾亲手杀死过一条恶龙,并在龙血里沐浴,练就了一身刀枪不入的铜皮铁骨…… 就是这样一位举世无双的英雄,却迷恋上了莱茵国的克里姆希尔特,似乎毫无理由地"失足跌入滚烫的爱河",当他对母亲西格琳特喊出:"我要娶克里姆希尔特为妻。"悲剧就有了起点,从此不仅仅是西格弗里特,不仅仅是尼德兰国,不仅仅是莱茵国,甚至整个欧亚大陆都被卷入了这场充满血腥气味并最终演变为道德悲剧的"尼伯龙根之歌"里。如果没有这个起点,一切似乎都是美好的,英雄们身世显赫、无比刚强,他们能明白非曲直有,写下了可歌可泣的故事,而姑娘们则雍容华贵、秀色可餐,而国王则宽厚仁慈……但是,即使当西格弗里特跌入爱河,克里姆希尔特也一直在抗拒着所谓的爱情,她在一场梦中梦见了自己亲自喂养的雄鹰被两只山雕抢夺而去,对于这场梦,母后乌特说:"你在梦中喂养的雄鹰,应该是一位高尚的男人。但愿神仙佑护,否则日后灾难深重,一朝应验。"母后或者只看到了预言的前半部分,他认为女人应该依赖男人,这样的爱情才能如愿,所以那只雄鹰便是善良骑士的化身,"你将成为幸福的女人。"面对母后的祝福,克里姆希尔特却并不认同,她似乎具有天生对于爱情的否定意识:"爱情的酬报必将是无限的折磨和苦难。我必须回避它们,不受厄运的诱惑和纠缠。" 在她看来,只有摆脱英雄和爱情的羁绊,才能无忧无虑,否则将是无尽的折磨,当这种自我预言最后应验,似乎就是难以逃离的宿命,"这真是姑娘在梦中见到的那匹雄鹰,母亲给她诠释的男人。至亲的熟人日后杀害了他,姑娘恶心顿起,报仇雪恨的烈焰多么熊熊烈烈!只为死了他一人,几多母亲遭受着丧失儿郎的厄运。"而实际上这样一句陈述句也将西格弗里特的命运也带向了无法摆脱的宿命论中。一方面是克里姆希尔特的躲避和拒绝,另一方面则是西格弗里特的追求和实践,于是悲剧的画卷徐徐拉开,"功盖于世的英雄从此没有平静的时刻。"他不顾国王的痛苦和辛酸,不顾母后的劝告以及以泪洗面的悲伤,带领众人来到了莱茵国。 虽然莱茵国对于西格弗里特的到来存在疑问并引发了争论,但是国王恭特尔"胸怀恶意",准备一举夺下他的王国天地。于是一个为了爱情,另一个为了权力,西格弗里特住在了莱茵国,而躲避爱情的克里姆希尔特在一年时间里也没有见他一面。但是爱情的机缘巧合同样源于战争:萨克逊王国国王吕特格尔和丹麦君主吕特伽斯特开始侵犯边境,于是在最后的通牒中,西格弗里特请缨出马,"尼德兰的崇高英雄奋不顾身,势不可挡。"他让吕特伽斯特成为了俘虏。在这场战争中,西格弗里特立下了赫赫战功,自然改变了克里姆希尔特的看法,"喜讯让姑娘顿释愁怀,一张美丽的脸庞犹如鲜花盛开。"终于在凯旋的盛大仪式中,西格弗里特与克里姆希尔特初次见面,并进入到了恋爱状态。 但是这恋爱是埋下了苦难的种子,而让这颗种子慢慢发芽的是另一个女人,冰岛女王勃吕恩希尔特。她是一个"美貌超群绝伦"的女王,也是一个心高气傲的女人,凡是追求她的男人,她都要进行比试,而男人都败下阵来。"生命财产均可抛弃,只求勃吕恩希尔特成为内宫娇妻。"这是恭特尔对于爱的渴求,于是他央求西格弗里特勇士帮忙,尤其是他的那顶隐身帽,而且他答应帮他和克里姆希尔特结婚。于是两个男人为了各自的爱情相互帮助,最后西格弗里特让恭特尔赢得了女王,而自己也终于和克里姆希尔特走向了婚姻殿堂。这似乎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但是从被命名为爱情的动机来看,的确埋着悲剧的因子,西格弗里特爱上克里姆希尔特是违背了她自己的梦中预言,只是他的英雄气概打动了她,但是这英雄气概却是踏着无数人的鲜血而成型的,而恭特尔和勃吕恩希尔特的爱情,从一开始就充满了杀戮气,所谓比赛只是一种暴力的再现,而勃吕恩希尔特的心被俘获,只是因为西格弗里特用隐身的伎俩,这当然是一种阴谋。所以当一种违背了自我期待的爱情发生,当阴谋论获得成功的爱情降临,爱只是两个女人之间纷争的源头。 这是他们在结婚十二年后发生的争斗,一切起源似乎是恭特尔的妻子勃吕恩希尔特,她日夜思忖的是:"克里姆希尔特何以身价如此,傲慢无礼?"而且妒忌克里姆希尔特的美貌,"暗自想到自己的容貌超群绝伦不禁无限神伤。"甚至她认为,西格弗里特只是一个臣仆,他不应该享受在王国里免交贡赋,于是,这个被哈根称为"魔鬼的婆娘"开始教训起克里姆希尔特,当克里姆希尔特说自己的丈夫是英雄,即使普天下的国王都应该对他俯首称臣,如何还是一个恭特尔手下的臣仆?而勃吕恩希尔特却说:"如果世界除了你和他再也没有其他的活人,那么事情也许如此,可是恭特尔尚还健在,这样的幻想永远难以完成。"于是两个女人唇枪舌剑,最后竟变成了人身的攻击,勃吕恩希尔特侮辱她说:"家奴的妖精绝不应该走在一位王后的前面。"而克里姆希尔特更是寸步不让,甚至以西格弗里特先恭特尔占有了她"贞洁"的身子,"首先获得你的身体贞洁是我的亲爱的丈夫西格弗里特。" 一个是"魔鬼的婆娘",一个是"家奴的妖精",当"两个女人都戴着王冠",实际上她们就是利用自己的权力和自我的优越感,让争斗变成了侮辱,变成了嫉妒,甚至变成了诽谤,而这场争斗并不仅仅对于西格弗里特和恭特尔两个男人来说陷入了困境,而且引发了宫廷矛盾,尤其是哈根这个人物的出场,将两个女人之间的恩怨演变为更大范围的对立,"他随时在国王面前挑拨离间,煽动国王的满腔仇恨:如果西格弗里特不在人世,那么属于他的许多王国部将对我们俯首称臣。"在这里,哈根看起来是对于恭特尔和勃吕恩希尔特的忠心,但是对于哈根的评论这是"不义":于是当两个女人的争斗最后在不义中上演悲剧,在道德层面的一切美好都慢慢解体:"人们开始做着许多背信弃义的准备,任何人都无法觉察,多少骑士将会断送青春。两个女人的无端争论枉送英雄好汉的宝贵生命。" 哈根的不义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他以自己的所谓忠诚骗取了克里姆希尔特的信任,当他从克里姆希尔特口中知道盖世无双的西格弗里特也有致命的地方,那次杀死一条恶龙在龙血里沐浴的时候,就是因为飘落了一张"宽阔的菩提叶",所以双肩中间的那个位置就是"阿基琉斯之踵",哈根为了替受到了侮辱的勃吕恩希尔特报仇,竟然设计让克里姆希尔特将那个位置缝上小小的标记,在克里姆希尔特面前说是为了保护,实际上是为了暴露这个致命之处,终于在西格弗里特进入森林寻找甘泉的时候,哈根扔出的投枪刺穿了他被标记了十字的地方,使得西格弗里特这个无双的英雄惨遭杀害,在临死之前,西格弗里特说出了哈根不义的罪孽:"你们这群可恶的懦夫,胆敢下手把我杀死,这对你们有何裨益?我对你们忠诚如一,现在吞食这等报应。你们可惜给自己的族人蒙上了无限卑鄙。今以后你们 之中凡有生下的婴孩,他们都将遭受谩骂痛斥。你们倒行逆施在我身上发泄愤怒,将来必定臭名远扬。你们耻辱累累,从此跟良好的骑士不沾边缘。"而哈根也感慨:"我感到荣幸,终于结束了他的统治时代!" 杀死了西格弗里特,被梦中见到了两头野猪的克里姆希尔特识破,按照古老的奇迹,如果是凶手走过死者的身旁,死者的伤口便会喷溅鲜血,而哈根走过的时候,西格弗里特致命之处果然喷溅了鲜血,于是克里姆希尔特从此开始了复仇计划,"西格弗里特的勇士们 认为战事由此开端。"而不义的哈根继续着自己的道德阴谋,他在恭特尔面前精心策划,"如果克里姆希尔特愿意和好,我们将会获利不少。"以这样的方式占有了大批财物,然后沉入了莱茵河底,希望有一天自己私吞。而西格弗里特死后,克里姆希尔特在孤苦伶仃中熬过了苦难的十二年,有一个匈奴国王埃尔策希望续弦王后,有人向他推荐了克里姆希尔特,他派出了伯爵许特格来到莱茵国,用自己的高贵的行为劝说了克里姆希尔特,本来是一场爱情之旅,但是在报仇心切的克里姆希尔特那里,爱情则变成了一种复仇:"许特格,请你对我立下誓言,只要有人侵犯于我,你将率先起来为我报仇!"——和前两种爱情一样,它也成为了一种缺少爱的基础的工具。 克里姆希尔特成为了匈奴国的王后,但是在这期间的七年时间里,她依然没有忘记为西格弗里特报仇,终于她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邀请各国国王前来匈奴国做客,恭特尔明知道有危险,但是哈根却认为不应该成为懦弱之人,于是率军欣然前往,而在这过程中,哈根不仅杀害了船夫,而且还遗忘了途中女妖的警告,在和匈奴士兵的纷争中大打出手,一面是不义的哈根,一面是报仇雪恨的克利特希尔姆,于是一场恶战在无辜的匈奴王国里上演。在这场造成在灾难的悲剧中,哈根其实根本没有反悔,他甚至以此为自豪,"已经够了。正是我,这位哈根,他杀死了西格弗里特,我亲手杀了那位英雄。夫人克里姆希尔特侮辱了美丽的勃吕恩希尔特遭受的报复多么沉重!"在他看来,是因为克里姆希尔特玷污了王后,侮辱了恭特尔,所以他帮他们除掉西格弗里特是一种忠诚,也正是在这样谁都不反思自我道德之恶的情况下,不仅是莱茵国、匈奴国,以及其他参加此次邀请国家的士兵葬身在刀光剑影中,而且具有高尚品格的伯爵许特格在争斗中丧生,使得这场战争不仅解构了所谓的骑士精神,还摧毁了最可贵的道德品质,于是这一场糟糕的报复变成了"魔鬼的耻笑"——当狄特利希将恭特尔和哈根抓获,交给克里姆希尔特的时候,希望不用杀戮的办法对待他们,"威武的夫人,把捆绑的人质交给你予以监护。让两位陌生的客人好好享受我的友谊!"但是在压抑了19年之后,克里姆希尔特却在愤怒的报复中"剥夺了两位杰出骑士的身体和生命",而且杀害恭特尔之后她将首级放到哈根面前,砍下哈根的头之后又将首级呈给自己的丈夫埃尔策看,使得"他的心里非常痛苦"——也终于在这样毁灭友谊、毁灭人性的痛苦中,希尔德勃兰特用一把利剑砍下了克里姆希尔特的头颅,他正是用这样一种杀戮还治其人之身,摧毁了复仇本身,"世上的欢乐到头来都容易变成一场祸殃。" 从充满了武力、暴力甚至阴谋的爱情开始,到对人的侮辱,到"都戴着王冠"的两个女人的妒忌和仇恨,再到不义的哈根摧毁了忠诚,再到最后以爱情的名义仇杀,在血流成海、全军覆灭的结局面前,似乎一切的英勇、忠诚、高贵和友谊都在悲剧中坍塌,但是,在这场巨大的灾难中,却明显可以看出一种拯救之道,那就是至善的信仰。当最后悲剧落幕时,叙说者说:"人们看到基督徒和异教徒正在那里兀自哭泣,女人们,仆人们,还有多少漂亮的姑娘们。他们怀着巨大的悲哀悼念逝去的众位亲戚。"无论是基督徒还是异教徒,他们的悲伤所针对的就是这一场毁灭一切的悲剧,也正是从悲伤中开始寻找救赎之路,开始消融基督教徒和异教徒之间的区别。而在《尼伯龙根之歌》里,处处闪现出一种基督传统:西格弗里特和克里姆希尔特结婚十二年之后生下了一个儿子,"人们立刻给他洗礼,让他得了一个名字。"当西格弗里特被害死之后,克里姆希尔特常常前往教堂,乐意侍奉上帝,"她请求上帝,照看慷慨的英雄,他的亡灵。"而当她远嫁匈奴,实际上是将这种基督传统带到了这个东方异邦,当有人推荐克里姆希尔特作为续弦的女人时,国王埃尔策担心:"这件事情如何能成?我是一名异教徒,从未举行过教堂洗礼。夫人皈依基督教,看来事情并不容易。如果能够实现目的,的确堪称世上奇迹。"这一场婚姻的确变成了"世上奇迹",在基督教被克里姆希尔特带到匈奴之后,基督教徒和异教徒都归于埃策尔的麾下,这一种不同信仰者的和平共处提升了埃策尔的威望,"让基督教的信仰和其他宗教风俗习惯相互共存,任何人都可采取自己愿意进行的生活方式。国王埃策尔的独创,人人对此表示欢迎。"在克里姆希尔特为埃策尔生下王子之后,也是按照基督教风俗进行了洗礼;而在莱茵国受邀前去匈奴国的途中,哈根滥杀无辜,一船人几乎全部被他屠杀,但是有一个神甫却幸存下来,这个"专为骑士好汉吟唱弥撒"的人没有遭受巨大的痛苦,而且还不会有水却没有断送姓名,就在于:"上帝之手援助于他,于是安然无恙 重新踏上对岸河滩。" 从莱茵国到匈奴国,实际上是基督教东渐的过程,在不同文化和信仰的融合中理应产生更好的文明,但是当仁慈被背叛所取代,当高贵被卑贱所摧毁,当忠勇被杀戮所吞没,当友谊被仇恨所抹杀,在梦的预言、女妖的警告中,信仰和救赎也失去了意义,但是最后异教徒和基督教徒重新在悲伤中上路,也预示着一种重生,:"那些被打死的勇士,就让他们躺着死去——未来匈奴人的命运冥冥之中已经作了安排。故事到此应该结束,这里便是尼伯龙根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