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题目原始于《孔子家语·弟子行第十二》中,孔子之弟子子贡与卫国将军文子有关孔子众弟子品行的一段对话。 原话是:"智莫难于知人。"其意最难的智慧莫过于认识别人。 当然,这只是子贡的自谦罢了,否则哪有全文对颜回、冉雍、子路、冉由、公西赤曾参、颛孙师、卜商、澹台灭明、言偃、南宫适和高柴等九人那鞭辟入里的准确评价呢,而且这评价是得到孔夫子的充分肯定的。 其实,这又不是子路的自谦。尽管他对文子具体剖析了九个人的主要特点,如颜回的"行不贰过、称言不苟"、冉雍的"不迁怒、不深怨、不录旧罪",子路的"不畏强御、不侮矜寡、其言循性"等等,但这些分析只言及这九个人为人处事中善的一面,是子贡耳之所闻,目之所见的,其之未闻未见的,当然是其智所未及的,这便是"智莫难于知人",也是《弟子行第十三》中孔子所要深入阐述的重要内容。 在此篇后文中,孔子对子贡列举了伯夷、叔齐的不克不忌、不念旧怨,赵武的思天而敬人、服义而行信、孝于父母、恭于兄弟,蘧伯玉的外宽内正、自极于隐括之中、直己而不直人等诸多为人善品,但依然认为对人的认识也只是限于一般的表面,限于对一个人的过去或现在的认识。孔子以为人始终是在变化的,过去或现在不代表将来,所以知人也只能知道他的过去,此所谓"每位改变,未知所止,是以不敢得知也。" 由此想起昨日与人交谈,其言"三岁看八十",这是老话,初以为然。今读《弟子行第十三》,始觉有谬。再一想,我与某君交往多年,初始,对其感觉一般,甚至不爽,觉不是同道中人,有些懒得搭理。后交谈日增,了解趋深,才觉小子秉性善良,为人憨厚,可交也。 所以,作为智者的孔夫子都觉得知人难,况吾等凡夫俗子。与人交,与人谋,还是不要戴有色眼睛看人,人是会变的,每位改变,不知所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