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30日召开的会议强调,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给,防止以学区房等名义炒作房价。这也进一步说明解决学区房问题的紧迫性。 不炒学区房,是中央一以贯之的政策,很多城市也在严格落实中央要求。今年以来,深圳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学位房"等虚假违法广告专项整治行动;上海市出台高中招考新政,实施"名额分配综合素质录取"政策,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将拿出其招生计划数的50%~65%,直接分配到区、校;安徽省合肥市执行楼市"新政八条",推出了"6年内只能享有学区内小学一个学位,3年内只能享有学区内初中1个学位"的入学年限政策。早在2020年4月,北京就对教育资源最丰富、学区房最贵的西城区"动手",出台"多校划片""六年一学位"政策,适龄儿童申请入小学时,将不再对应登记入学划片学校。北京市教委近日又表示,今年将进一步加大多校划片力度,稳妥推进以多校划片为主、单校划片和多校划片相结合的入学方式。 多校划片、公民同招及"六年一学位"等政策,可以暂时抑制炒学区房,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高价学区房问题。学区房热,根本原因在于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管不住学区房,"房住不炒"就可能成为一句空话;做不到教育资源分布均衡,就不能完全管住学区房。一些城市引入多所合作办学的名校,"名校环城"不但没有缓解家长的教育焦虑,反而人为制造学区房,推高了学区房价格。 因此,各地在继续坚持探索学区房新政的同时,还要围绕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做文章。2020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钱学明提出了一个思路:借鉴美国职业篮球联盟(NBA)"工资帽"思路,均衡配置优秀教师资源,将教师工资总额与学校招收学生数量挂钩,引导学校搭配使用高、中、低不同工资水平的教师。优秀教师要想得到高工资,只能选择到具有高工资岗位的学校任教,让其在不同学校均衡分布。事实上,我国的"县管校聘"同样可以起到均衡教育资源的作用,只是近年来一些地方在这方面的推进力度不大。 2020年初,中央一号文件第九条明确提出: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推行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县管校聘"。如果各地在目前的"县管校聘"模式基础上加以创新,以建设标准化学校为宗旨,城市实行"区管校聘","县管校聘"和"区管校聘"齐飞,让区域内的优质资源流动起来,所谓的优质名校将不复存在,学区房的问题或许能有效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