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周鸿祎第一次创业做出反病毒卡以后,他天天既要忙着卖卡、售后服务,又要读这么多书,就没有时间编程了,因为反病毒卡不能及时升级,就跟不上病毒的变化,所以反病毒卡就做不下去了。但是这个不安分的人拿着第一次创业赚到的万把块钱又开始了第二次创业,但这次他并不顺利,团队分崩离析,甚至电脑都被合伙人抢走了。下面就为大家讲讲周鸿祎第二次创业的故事…… 研究生阶段,周鸿祎开始逃课了。考试对他来说比较容易,他就是要找别人替他写作业。不过他逃课并不是为了去花天酒地,他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受《硅谷热》的启发,他开始意识到国外译著的重要性。英语虽然不行,但他几乎把管理学院图书馆管理方面的译著都看了个遍。《高科技管理》、《高科技理论》、《Z理论》、最早版本的《追求卓越》和《寻求优势》等,他都生吞活剥看了,并将这些书里的管理理论用来分析、指导实践。 周鸿祎天天既要忙着卖卡、售后服务,又要读这么多书,就没有时间编程了,所以反病毒卡就做不下去了,因为反病毒卡不能及时升级,就跟不上病毒的变化。 而更重要的一件事,则是他看到了一个新方向:平面创意系统。说到平面创意系统,就不能不提西安交大另外一家公司:山脉。 1994年,山脉公司推出一款产品,叫平面创意系统。这个系统是给校外那些广告公司做的,可以进行照片编辑、广告制作、版面设计等。那时候广告公司基本上还没有电脑可用,靠的是剪刀、胶水、胶卷底片、报纸、杂志…… 山脉公司的平面创意系统一出来就广受青睐,卖得很好。当时有个广告公司的朋友找到周鸿祎,问他能不能做同样的东西。他研究了一下,脑袋"轰"的一下被雷到了——原来这个东西有这么大的市场!对于广告公司来说,这就是鸟枪换炮的重大颠覆啊! 周鸿祎冒充广告公司的职员去山脉公司洽谈业务,听对方的讲解时又被雷到:原来这个东西就是CorelDRAW、Photoshop软件的汉化!别人不知道,但他是知道的。原来这公司做的这个系统是把别人的东西拿来改的。 周鸿祎一开始很兴奋,因为他的计算机和软件版本比广告公司的还高,唯一比不过的是:山脉的宣传材料非常棒。系统要卖给广告公司,说明书当然要很精美很完整。这给他也带来了一些冲击:宣传的重要性。他之前去卖反病毒卡都是靠嘴说的。 加上反病毒卡的项目发生了变化,他想立即启动这个新项目。原来他们做病毒卡是一种硬件思路,基本没想升级的事。一锤子买卖肯定是不长久的,因为不能跟上病毒变化。再者,反病毒卡项目团队分裂了。石晓虹还比较信任他,毕竟产品卖出去挣了点儿钱。 但是另一位对他很不满,认为应该把钱分了,但周鸿祎受《硅谷热》的影响,认为那钱应该拿来扩大再生产。他拿钱买了电脑、图书,拷了很多软件,但是那位合作者对此毫无兴趣。不得已,他给那位合作者分了些钱,团队散伙了。 1994年,人们对知识产权实际上还没有多少认知。能把国外的软件汉化是非常受追捧的。如果他们能汉化,我为什么不能?周鸿祎当时也这么想。 二次创业刚开始就被挤到郑州 第一件事就是重组团队。周鸿祎把一个名叫王航的初中同学叫了来。王航是学医的,本科就要学5年,毕业的时候是1994年。另外一个叫冀凯的同学搞设计。他认为应该把电脑和美术结合在一起。加上石晓虹,4个人的小团队开始行动了。 资源编辑器没有问题,但他们缺一套字库。那套软件的汉化其实最重要的就是字库。事实上,中国的南、北方都有很多公司在搞汉化,周鸿祎的同学李钊他们也在做。他们破解了山脉的字库后发现,山脉公司实际上连字库也是用别人的。 当时李钊也在念研究生,高周鸿祎一届。他找到李钊要那个字库,李钊说必须花钱买,3 000元。他一口应下,当晚就付了钱。 1994年那会儿3 000元不是小钱,普通家庭的学生一个月的生活费也就两三百,这相当于他们一年的花销了。不可思议的是,周鸿祎那年偶然参加了陕西一个大学生创意大赛,乱想了几个主意,竟然得了一等奖。他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得了奖,估摸着可能是别人的创意更差吧。但是奖励的那台幸福250摩托车可帮了他大忙。 幸福250摩托车当时的市场价大概是5 000元左右,周鸿祎把它以2 500元处理掉了,自己又补了500元钱进去,拿下了那套字库。 拿到字库后,周鸿祎的团队就在学校的招待所里租了一个房间,后来又加了一个同学,几个人夜以继日地开始干活儿了。他们做了套宣传材料,给公司取了一个名字叫"信心",因为当时公司什么都没有,就只有信心。 山脉公司当然很快就知道他们在模仿,肯定不会袖手旁观。考虑到自己在西安没有什么关系,周鸿祎一行人杀回了河南郑州。一方面,王航、冀凯都是郑州人,周鸿祎也是在郑州长大的;另一方面,他觉得那里应该还是个空白市场。 二次创业彻底失败 回到郑州后,他们与其他几个朋友一起合作成立了"郑州信息软件公司",专门卖平面创意系统。 实际上,很多事一旦做起来就可能走样。新加入的那几个朋友都是广告公司的老板,但他们不懂电脑。他们觉得电脑这玩意儿很神秘,周鸿祎就先培训他们。经过培训,大家都觉得这玩意儿的确挺好的,可他们不会马上买,因为当时计算机贵,软件更贵。 受山脉公司的启发,他们把扫描仪、打印机捆绑在一起,开机就自动进入了功能界面。这样一套系统根据配置不同,多则10万,少则5万。这也是参考山脉公司的价格。看着这个价格,周鸿祎自己也肉疼。 他一张反病毒卡才卖几百块钱,这得卖多少张卡才够啊! 办公司出问题再平常不过了。做着做着,这群人开始内讧,到最后朋友也做不成了。本来说好合伙的,但他们走时把电脑也抢走了。问题是他们抢了去也不会卖,最后周鸿祎请人居间调停,他们又把电脑还回来了。 内部分裂,外部市场却如铁板一块,根本撬不动。任凭他们说得口干舌燥,最后就是一无所获,一次次失败,他们的信心动摇了。明明是很有市场的产品,怎么就卖不动呢?周鸿祎百思不得其解。 后来有一个广告公司的老板给他出了个主意。这个老板跟周鸿祎差不多年纪,不懂电脑也没有销售高科技产品的经验,但是崇拜高科技,于是提议由他出资、出办公室,大家一起把这件事情干成。这算是周鸿祎的第一笔天使投资。 1994年,几万块钱加上办公场所,这投资也不算小了。可是坚持了不到半年左右的时间,他们失败了。转眼就到了1995年——在外面漂泊了这么久,周鸿祎不得不回去拿硕士学位。 受《硅谷热》里那些辍学创业成功者的影响,他对学位没有什么兴趣,但命运好像安排他必须回去。 先是石晓虹回学校了。他的导师通知了他家里人,家里人逼他回去念博士。在当时,硕博连读对一个学生来说诱惑力还是很大的,更何况他们的二次创业也失败了(反病毒卡算第一次)。 周鸿祎如果愿意接着念,他也可以硕博连读。但他当时一门心思开公司,连硕士文凭都不想要了,哪里还想回去读死书。家里人被他气得要命。要不是公司失败,他可能根本不会去思考自己是否需要这个文凭。 决定找个平台补补课 回学校前,他们离开了投资人提供的办公室,裁员、收缩,在济南和青岛踏踏实实地卖,薄利多销,卖多少算多少。虽然现在看来,天使投资再要回去有点儿没面子,但他们最后还是把赚来的钱还给了投资人。 回到西安,周鸿祎给导师认了错,写了检查,得到了导师的谅解。 在办公室里,当着博士、硕士30多人,导师说:我觉得你们这批人当中可能就小周有点儿出息。为什么呢?因为你们大多数都是普通人,都是平常人。这里面小周最怪,做事情的方式跟常人不一样,总是做一些出人意料的事。我觉得这样的人要么输得很惨,要么就应该能获得成功。 导师的话在场的学生都很不乐意听,周鸿祎也很惭愧,惭愧的不是导师对他的评语,而是导师对他的宽容,"病毒门"后如此,现在也如此。 回到学校已经是1995年的春节了。周鸿祎大年初二就回了学校。一方面是因为他欠了一屁股债。出去折腾了一年,把原来做反病毒卡赚的钱都赔进去不算,甚至变成了"负翁",前后两次与人合伙都以失败告终,不欢而散,那感觉真是令人沮丧至极。 痛定思痛,周鸿祎回学校后正在赶论文,很凑巧又碰到了李钊。李钊当时已经毕业了,是回学校看女朋友的,他女朋友与周鸿祎是同学。有一天早上两人碰到了,李钊告诉他自己去了北大方正王选那里,给他讲了北大方正的情况。北大方正是当时中国最大的软件公司,比联想、四通还要牛,在学生中很受推崇。毕竟,大家用的照排系统、WPS汉卡和常见的打字系统都是方正的。 北大方正当时还在中央电视台打广告,在社会上也很有名气。李钊说方正不错,很自由,可以写软件,能学到东西,唯一的问题可能就是周鸿祎的性格会不适合,因为那里的人不能乱说乱动。 其实周鸿祎也参加了很多招聘和面试,当时有一家深圳的公司愿意要他。广东有一家银行也想要他,因为他的简历很不错,得过很多奖。 最后促使他去方正的原因,一是二次创业虽然惨败了,但是他的理想没变。经历过惨败的人知道应该去学习了。二是当年他跟晓军电脑接触过,晓军电脑也做汉卡。当时那么多汉卡,为什么方正的WPS汉卡做得最成功?很多人觉得是因为求伯君牛,但周鸿祎有另外的看法:他觉得是求伯君找对了平台。 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因为李钊当年就破解了求伯君的汉卡。求伯君的汉卡固然不错,但是因为他投奔了方正,而方正做激光照排系统在印刷系统很有名气,在全国还有那么多分公司,他才能成功。 以上内容来自《拒绝平庸——周鸿祎和他的创士记》中信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