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说文解字》版本异同校勘著作。正文一卷、附条记一卷。清顾广圻撰。成书约在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前,初版刊行年代约在清光绪初年。 顾广圻,字千里,号涧,亦作涧蘋,又号思适居士。生于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卒于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江苏元和人。嘉庆年间诸生。通经学、史学、文字训诂之学、天文历算、舆地之学、目录学和校勘之学。在经学研究方面,顾氏深受乾嘉之学中的吴派的影响,读惠栋的著作,尽通其中义理。顾氏主张以汉字为宗,重视师法,区分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同时,顾氏又不排斥宋学。在文字训诂之学方面,顾氏颇有独到见解,认为《说文》不过为"六书"理论发凡起例,原初的汉字的字形字义不一定就完全如此。在校勘之学方面,顾氏为乾嘉间的校雠名家,与卢文弨齐名。黄丕烈、孙星衍、秦恩复、胡克家、张敦仁等所刻之书,大多由顾氏校勘,并且写成札记,有益于后学。著有《顾氏说文学两种》八卷(其中包括《说文考异》5卷附录一卷,《说文辨疑》一卷条记一卷),《遯翁苦口》一卷,《思适斋文集》十八卷等。 《说文辨疑》正文一卷。书中所收款目以《说文解字》原来的顺序排列。款目中的标目,以《说文解字》正篆为主,亦有新附字。标目之下,先引《说文解字》的文字说解,然后另行援引"说文学"中的旧说或《说文解字》诸版本中的问题。最后,另行加上顾氏自己的按语,对前面所列的旧说或问题进行分析,引经据典加以辨正。顾氏在《说文辨疑》中所做的丁作主要在于校勘。例如,《说文辨疑》正文"趼"字条,顾氏先引《说文解字》许慎的文字说解"兽足企也。从足,幵声"。第二行再引"旧说云:《庄子·天道释文》引作足指约中断伤为趼。疑此有脱文"。然后另行,顾氏加注自己的按语,说:"此说非也。《庄子·天道篇》百舍重趼,《释文》趼下有许慎云:足指约中断伤为趼。陆称许慎云而不曰《说文》,可见其非引《说文》矣。孙伯渊观察云:疑《淮南子注》言下瞭然。予考此,乃许注《淮南子·脩条训》百舍重趼之语。陆取之以广司马彪注趼胝也之异义耳。安得疑有脱文。其以《释文》为引,尤失其实。" 《说文辨疑》附条记一卷。其体例与《说文辨疑》正文大致相同。其主要内容也是校勘《说文解字》。例如,《说文辨疑》"附条记"中"瓶"字条,顾氏先引严可均《说文校议》"二徐无缻篆。《后汉·孔融传》注引《说文》云:缻,缶也。或旧有缻字"。然后另行,顾氏加注自己的按语,说:"《后汉书·孔融传》譬如物寄瓶中注引《说文》,曰:瓶,缶也。《字书》曰:瓶似缶而高。而严孝廉盖据误本《后汉书》耳。" 《说文辨疑》是顾广圻"说文学"的主要著作,也是清代"说文学"的一部重要著作。《说文解字》流传到清代,已经有许多讹误,只有经过精心的校勘,还原其本来的面目,才能为人们使用和便于研究。因此,《说文解字》的版本校勘工作是"说文学"的一项基础工作。顾广圻校勘《说文解字》颇有章法,他的校勘工作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广泛搜集善本。第二,据此本以校彼本,虽有讹误,皆照录而不改原本。第三,注重文献的实证,不以主观想象为依据,顾氏在《说文辨疑》中所做的上作,主要是针对严可均《说文校议》中的问题而进行辨疑的。因此,人们只有把这两部书结合起来读,才能深刻地体会到顾氏这部书的学术价值。 《说文辨疑》有四种重要的版本。第一种,清刘履芬抄顾氏说文学两种本。一卷,附条记一卷。现藏于北京图书馆善本部。第二种,清光绪三年(1877年)三月湖北崇文书局本。一卷。附条记一卷。现藏于北京大学图书馆。第三种,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上海商务印书馆"丛书集成(初编)"本。一册。与清冯桂芬《说文部首歌》、清许棫《读说文杂识》合订。第四种,一九八五年中华书局"丛书集成(初编)"影印本。一册。与清冯桂芬《说文部首歌》、清许棫《读说文杂识》合订。另外,还有清光绪九年(1883年)长洲张炳翔编刻许学丛书本,光绪十年(1884年)吴县雷氏刻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