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中期推进会于7月4日至6日在河北唐山举行。此次会议的主题为"不断变化的技能:全球趋势与本土实践",旨在分析新形势下职业技术教育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推动职业技术教育为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贡献。 我国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也举办着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技术教育。目前有中职学校1.1万多所,高职院校1300多所,在校生大约2900万人。职业技术教育在促进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促进青年就业与创业、促进社会公平与性别平等、促进人力资源和其他各类资源流动等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但随着经济转型升级和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也面临着一次转型升级。所谓转型,就是适应创新驱动战略的需要,实现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动力转换,由要素驱动型转为创新驱动型,由规模扩张型转为内涵发展型,由简单技能型转为复合技能型。所谓升级,就是教育成果由低质量转为高质量,培养目标由低技能人才转为高技能人才,教育人员由技术型转为教育型。而实现职业技术教育转型升级,关键靠改革。 如果说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建立的封闭的、僵化的、单一的职业学校教育模式是1.0版,之后开展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模式就是2.0版。但所谓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只是职业院校组织的一种活动,无论这种活动多么重要,企业也只是一个 配角,缺乏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换一种说法,就是企业还不是职业教育的主体。 从世界职业教育的经验和"中国制造2025"的需要来看,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需要实行多元主体模式,即3.0版。只有企业实质性参与职业教育,让培养的学生成为企业自己的"孩子",才能适应正在发生快速变化、巨大变化的技术环境。谈到职业技术教育的时候,我们不仅要想到职业学校,更要想到企业;提到政府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更多地应该是加大对企业教育产品购买的力度。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职业技术教育的"道"是什么?就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与人的转型升级相融合。为了这个目标,职业技术教育需要多样化发展。校企合作的职业技术教育就像婚姻,双方都应自主决定结合的方式和内容。 西部地区的学生在企业学习的时间可以多一些,东部地区的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时间可以多一些;与"中国制造2025"对应的专业高职教育、本科教育占得比重应该大一些,采掘业、建筑、生活服务等领域中职教育比重可以大一些;职业技术教育的起点可以是初中后、高中后,也可以是大学本科毕业后再接受企业学徒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可以是一种统一的方案,也可以是多种不同方案,甚至可以是一个学生一个培养方案。 当然,要合作,就要有分工;没有分工,就谈不上合作,职业教育的多种模式可以看作是校企分工的不同模式。 当前的时代已不是技术几千年不变的农业社会,也不是几十年不变的蒸汽机时代和电气化时代,信息化和智能化已经引起了生产方式的根本性转变,职业人员的技能已经由操作机器转变为设计和维护机器,技能的复合化、多样化、高端化是大势所趋。 单一职业学校教育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社会化、信息化、智能化的职业技术教育时代正在到来。在这个时代,我们已经不能再作非此即彼的简单选择,而是要做一道更加复杂的"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