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一带一路"战略带给中国以及沿线国家许多发展的机会,但是在战略稳步推进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许多金融风险。文章针对于"一带一路"战略下金融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在对金融风险进行识别的基础上,提出了防范金融风险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一带一路";金融风险;识别;措施 一、"一带一路"战略下金融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信息不对称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量众多,且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在刚刚开始进入合作的时期,各国之间不能有效的共享信息,也不能甄别错误信息,特别是在融通资金时,可能引发投资和融资风险。中国作为"一带一路"战略推动国,期望将国内过剩的产能输出至国外,以该战略实施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大量对沿线国家进行投资和融资时,必然需要考虑投资的收益以及投融资的成功率。一方面,由于沿线国家无法准确了解中资企业的项目内容,产生争端在所难免;另一方面,我国的企业也无法准确了解当地的诸如市场需求、市场环境等信息,对投融资形成了阻碍作用。基于该战略的顺利实施,不论是国内企业,还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企业或个人,既然加入其中,便是期待一个"双赢"的局面,但现实则是没有一个有效共享信息的平台,没有政府和机构为其信息进行甄别,难以提高投资融资方面的效率。 (二)投资回报周期较长 "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数量众多,而大部分均为发展中国家,国家以及地区之间无论是国民收入水平、市场环境、还是文化信仰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对于贫穷地区的投资大部分集中于基础设施的投资,例如高铁、运输管道、通信设施、互联网设施等交通、能源以及通信方面的设施建设,而这些项目所需的资金较大,投资此类项目的预期回报周期可能较长,短期内只能是不断地进行投入,以支持当地的开发和建设,旨在长期收回成本并获得利润,即先采取支持性的投资,再进行长期的开发。正因如此,导致了中资企业对其进行投资遭遇融资难的问题,部分沿线国家国家所处的政治经济环境较差,在一个较长的回收期内能否收回资本并获利,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同时因为投资的目的地市场环境恶劣,金融监管制度不完善,使得金融风险程度加大。 (三)金融监管制度不健全 虽然在金融危机之后各个国家都提高了警觉,纷纷建立了对于金融危机的预警机制,不断完善国内的金融监管,但是区域发展之间存在着差异,对于该战略实施下参与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其监管体系机制也不能达到与发达国家同等的水平。在"一带一路"战略持续推进的过程中,各国首先关注的则是自身的收益,往往会忽略了与其伴随而生的金融监管问题,当配套的金融监管制度体系不能跟上战略合作的脚步时,便可能扩大化金融风险本身,甚至会通过金融系统进行风险的扩散与传导。 二、"一带一路"战略下金融风险的识别 (一)主权信用风险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差异非常大,许多国家落后且贫穷,经济结构单一、依靠着固有的自然资源优势而谋求发展,对外依赖较大。一些沿线国家国内政局不稳定,时常发生宗教冲突,薄弱的政治经济基础使得国家的主权信用较低。通过相关数据显示,沿线国家中较多国家的不良贷款率高达20%,近五成的国家不良贷款率高于国际的平均水平,这给商业银行带来了较大的信用风险,难以对其发放贷款。另外,除去欧洲一些国家的主权信用评级较高,大多数沿线发展中国家的评级不稳定,甚至有主权信用评级降低的风险。对外进行投资的目的是期望能够有高的回报,存在较大的主权信用风险也就增大了违约的可能,这也成为阻碍该战略顺利实施推进的一个因素。 (二)汇率波动风险 由于汇率的波动会使得外币计值的资产或者负债的本币价值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发生损失的可能性。因为沿线国家数量众多,且币种较小,流动性较差,造成汇率的波动性较大。另外,虽然近年来中国一直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但是人民币仍难以作为国际货币进行交易。在中方对外进行投资时,为了交易便利,大多采用当地的货币或者美元进行结算,这就大大提高了汇率风险,由于波动的不确定性,可能给投资方带来了较大的损失。另外,由于这些国家内部的金融体系不健全,且金融市场发育不成熟,在金融市场上难有能够对于汇率风险进行缓冲和控制的金融工具。 (三)企业投資风险 "一代一路"战略对于中国企业企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中国的企业能够在该战略背景下,得到国家的政策支持走向国际化,提升国际的影响力。但同时,企业对外进行投资也面临着众多风险,现实则是许多企业对外进行投资面临着亏损的境地,其中有其自身操作方面的原因,企业进行投资前对于东道国的社会环境、政治及经济环境了解不足,过度追求收益而将资金投入于高风险的地区,造成损失。其次,许多基建投资的回收期较长,则不确定因素也会增多,再加上当地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一旦发生违约时,难以获得应有的法律保障。 三、"一带一路"战略下金融风险防范的措施建议 (一)强化金融风险预警与监管 "一代一路"战略背景下,为防范金融风险的发生,建立一套合理的金融风险预警与监管机制刻不容缓。首先,需要根据沿线国家具体的金融层面因素和我国自身的情况建立一个金融风险的识别体系,对于可能发生的汇率波动风险、信用风险等设立预警的指标,同时设立警戒水平,当各指标情况恶化时应予以重视并采取行动。同时要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联合监管,建立信息共享的平台,尽可能的将各项金融指标信息透明化,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信息无障碍共享。 (二)加强金融合作,共同抵御金融风险 为推进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各国之间金融的合作必不可少,在共同监管的基础上,可以签订协议通过承当金融风险,以达到风险分散的目的。同时,当相应金融风险发生时,国内外应协同合作,加强沟通交流,积极应对风险,以控制风险的扩大化。 (三)充分调研,切忌盲目投资 以往许多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时,对当地具体情况了解不充分,对于项目没有进行一个合理的评估,造成了较大的损失。在进行项目投资时,需要结合当地的社会环境、政治经济环境、人文宗教环境以及法律环境予以研判,在对已有信息充分了解的前提下,预估项目预期回报率以及风险程度,提前做好规避风险的准备。 【参考文献】 [1] 翁东玲. "一带一路"建设的金融支持与合作风险探讨 [J]. 东北亚论坛,2016,25(06):46-57. [2] 石林楠,郑玉琳. 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金融合作面临的风险与对策措施 [J]. 对外经贸,2016,(05):111-112. [3] 陈伟光,缪丽霞. "一带一路"建设的金融支持:供需分析、风险识别与应对策略 [J]. 金融教育研究,2017,30(03):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