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多元化对人们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猛烈冲击,使得处在身心剧变期的大学生群体成为了心理危机的高发群体。近年来,针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的相关研究,尤其是家校合作研究不断深化。本文在总结以往家校合作研究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新时期改进家校合作的几点建议,以期增进心理危机管理中家校合作的实效性。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家校合作
  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人们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精神生活也在发生的剧烈、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大学生群体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一方面他们接受着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以及夹杂在其中的多元文化的冲击,另一方面他们的身心发展还不够成熟稳定。因此,他们就成为了心理危机的高发人群。
  近年来,针对大学生群体开展的心理危机干预已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相关部门的重要研究课题。由于心理危机管理涉及到危机事件的事前预防、事中处理以及预后等一系列复杂的干预过程,因此越来越多的高校意识到整合家校教育资源,开展心理危机联合干预的重要性。
  一、家校合作在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取得成绩
  家校合作在大学生危机管理中所取得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从无到有,愈加重视。由最初学校单方面进行心理危机的干预管理到如今越来越多的高校重视家校合作的力量,加大家校合作的力度来共同进行心理危机管理。这样的转变促进了家校合作的深入发展。
  其次,从粗到细,愈加精细。由最初借助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时机,集中召开家长会普及心理健康的知识到现在沿海一些高校通过建立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以及利用新媒体建立家长微信群、家长空中课堂等形式向家长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也从家长那里进一步了解到学生个体近期的心理变化。这些转变使得家校合作由原来的粗放型走向精细化,有利于为学生心理危机管理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帮助。
  尽管家校合作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趋势,但依旧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二、家校合作在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家校合作不够深入,合作形式大于合作内容。目前大多数高校在开展家校合作工作中往往侧重于学校自身的宣传以及一些心理健康知识的简单普及,这种合作形式较多地重视外在形式以及对外的宣传效果,对家校合作共同干预心理危机的实效性不大,所以往往难以得到家长的深度支持的参与。
  其次,家校合作侧重事中干预而非事前预防。目前大多家校合作更侧重于对心理危机发生后的事后干预,在危机事件的管理方面,家校合作也往往是在危机事件发生后才真正开展实施。这种为解决当下危机而临时组建的合作关系,属于事后干预性。相对于事前合作干预,这样方式的滞后性很明显,干预的效果也很有限。
  最后,家校合作的深入推进困难重重。由于大多数家长对心理问题缺乏科学、客观认识,甚至持有一定的消极刻板印象,因此,当家长发现自己孩子存在较严重的心理问题时往往隐瞒学校。这往往使得错过最佳干预期,从而导致不幸事件的发生。
  综上可见,尽管目前家校合作在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其中日益凸显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三、改进心理危机管理中家校合作的建议
  首先,加强家校沟通,增强合作效果。沟通是深入合作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加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沟通,可以使家校合作去形式化。在深入沟通的基础上,学校通过家庭会更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便于接下来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心理危机管理方案;家庭通过与学校的深入沟通可以了解大学生普遍的心理特点,得到学校提供的专业化心理知识辅导,增进对学校心理危机管理工作的理解。通过提升沟通水平,进而促进家校合作深入有效地开展。
  其次,加强事前合作,做到防微杜渐。以往出现危机后才开始的家校合作,导致干预的时效性以及有效性受到很大限制。因此,今后的家校合作要做好事前干预。作为学校,当通过心理排查发现可能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时,要及时联系家长,获得家长的支持。作为家长,在已知或者发现孩子存在异常时,要及时和学校取得联系,及时研判是否属于心理问题。通过将家校合作起点前置,加强事前合作,做到防微杜渐。
  最后,正视合作困难,达成合作共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是家长和学校的共同愿望和目标,是双方深入合作的前提和基础。但与此同时,学校和家长作为不同的主体,在对待学生的心理危机时也会出现各自不同的考虑。作为家长,对孩子充了了无条件的爱和包容,甚至会忽视原则,当出现问题时,家长往往会完全站在自己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做为学校,不仅要对具体的某个学生负责,还有对所管理的整个学生群体负责。这种差异使得在面对心理危机时双方会存在沟通理解障碍,甚至会阻断家校合作。所以,家校双方更加需要强化共识,在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共同目标框架下,正视差异和困难,推进家校合作。
  【参考文献】
  [1] 李斌.家校合作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作用研究[J].心理教育,2012,(4).
  [2] 陈晓蕾.家校合作——高校学生工作的新探索[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4,(7).
  [3] 李涛.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家校联动探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3,(6)
网站目录投稿:书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