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为何我没钱迷思人生无处不负债


  几天前,听说一位朋友单身许久的哥哥即将走入礼堂。这位朋友已近50岁的大哥,不但打算与40多岁的准新娘"努力做人",还准备向银行借款,买一间大房子给全家人居住…。
  照理说,能找到一生相知相惜的伴侣,又能儿子与房子同时拥有,旁人都应该献上深深的祝福。然而,这位朋友却是异常担忧。因为他认为,不论是养孩子或房子,这两大负担的期间都长达20年。除非有能力提早还清房贷,或是提早准备充足孩子的教育基金,否则男方势必要努力工作到70岁以后,才能正式卸下扛在身上的重担。
  然而,在女方没有工作,男方所赚薪水也不过是中上水平,不如外界对科技新贵所预期的多,且在中、高龄失业迭持续走高之下,这位朋友算盘怎么打,都认为其兄长不应该被太多的感情及喜悦冲昏了头,冒太高的风险。
  当然,这位朋友的理性之言,并不见容于朋友的家族之中。老一辈人的普遍反应是:这么一件值得庆贺及高兴的事,为什么非要把它用严肃的理性态度视之?反而让一桩好事,变得如此"没有人性及人味"?
  或许,这位朋友是理性过了头,生活中充满了太多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现实考虑。不过,这位朋友的话,倒是给笔者满多的想法,或许也值得所有读者进一步深思。
  首先从现实面来考虑,人生的许多重大决策,似乎都跟"负债"的观念非常契合。人生大多数的东西,表面上看起来是资产,但骨子里实际上是负债,每个人只不过是"提前使用"这些负债而已。
  而这些大大小小的"负债",未来还是必须分期偿还。也就是说,姑且不论过程中,个人还得轻松还是沉重,但是当时候到了,都必须"切实履行义务",毫无例外。
  其次,负债其实是中性的,但其好坏则视面对负债的态度,以及处理后的结果而定。一般提到"负债",总是让人感到压力沉重,因为中国人向来不喜欢负债,总觉得那是一个"负面"的思想。
  事实上,个人或家庭的财务目标常与负债是一体的两面,梦想固然是感性与甜蜜,但负债却是理性而现实的。例如中国人习惯把孩子、房子等,视为未来可以增值的资产。
  但是显少人会注意到,一般人在"换得"这些资产之前或之后,自己该付出哪些代价?而这些代价,是否能够负担得起?更重要的是,如果没有处理得当,负债不但不能平和收场,就可能造成个人或家庭财务上的严重负担,更会影响到其它目标的进行。
  再者,人生中的负债期间有时很长,金额可能也非常大,又加上"必须得还"的限制,理财大众就应该将这些负债,与个人的工作或职业生涯,一并进行整体性的考虑。特别是未来的社会,可能又比过去更加诡谲多变及不稳定,就更不能依循过去的经验法则做判断。
  第四,既然人生处处是负债,从出生开始,就不断学习如何能够顺利地"还债"。至于还得快的人,不见得一定是比较幸运之人,而是懂得善用方法,快速地完成目标。
  最后、物质性资产,也就是会有使用期限的资产,都逃不掉"折旧"的减损。在会计学中,几乎只要是不能 "永久使用"的"固定资产",都需要提列"备抵折旧"。因此,"具生产性"的资产不但优于"不具生产性"的资产,想要让资产累积的理财大众,更应该降低后者的比重才是。
  或许,有些读者会认为,单从负债的角度看人生,可能有"机关算尽"的不近人情。但笔者认为,唯有以积极的心态,以及正确的方法面对人生的各种负债,才不致于产生"枉此一生"的遗憾。在此岁末年初之际,值得包括笔者在内的所有读者共同努力!
网站目录投稿:依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