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钴料简介从元代到清代的各个时期的钴料特


  【原矿钴料】
  釉浆——即釉料,施于瓷坯的表面。据文献记载,景德镇制瓷用的釉浆由釉果和釉灰配制而成,主要由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钙、氧化钾、氧化钠等组成。釉灰是用石灰石、凤尾草烧炼而成。
  钴土矿——青花瓷器的呈色原料,种类颇多,古代大体分为两种:一种含锰量高含铁量低,为国产钴土矿;一种含锰量低含铁量高,为西亚地区产钴土矿。
  苏麻离青:——又称"苏麻离青"、"苏泥勃青",是一种从波斯进口的青花色料,进口青料名。元末明初景德镇的青花瓷器大多使用这种青料。其特点是发色凝重浓艳,并有黑色似铁锈斑点,经化验,料中含锰量低含铁量高,与国产青料显然不同。据明万历年间《窥天外乘》等记载:永乐、宣德年间内府烧造瓷器,以"苏麻离青"为饰,亦作"苏勃泥青",显系音译之异。
  【北京藏家提供元青花:施釉肥厚滋润,釉色白中泛青,鸭蛋青色泽】
  清代《文房肆考》、《陶说》、《景德镇陶录》则又都误为"苏泥勃青"。据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对国产钴土矿的测定得知:国产料含锰量高,含铁量低。而对明宣德青花瓷片的测定数据表明:含铁量高,含锰量低。故这一时期使用了进口料是可信的。苏麻离青呈色浓重青翠,由于铁含量高,往往出现铁锈斑疵。其产地,旧传在波斯,但今伊朗境内并不产青料,很可能在今叙利亚附近。
  苏麻离青据说"苏麻离青"的名称由来是从波斯语叫钴为"Sulimami"的借入,在某些书中亦作苏勃泥青或苏泥勃青,是钴土矿的一种。系元、明、清代从外来传人的青花料,一说是西亚、波斯进口料,早在唐代就已输人;另一说是南洋进口料;还有人认为它是郑和出使外国时所带回的苏门答腊的苏泥和槟榔屿的勃青。按"勃泥(Borneo)"系中国明朝人对加里曼丹岛(Kalimantan)的习称,后来一度唤婆罗洲。"苏"可能系苏门答腊一词的简化,因而对苏门答腊勃泥一带出产或转口的可做青花料的钴土矿石称作苏勃泥青。同时也兼用为一种色标的代名。从国内外传世或出土的元代青花瓷器来看,其料色蓝里有黑色似铁锈斑点,呈色凝重浓艳,线条有晕散现象,经化验,料中含锰量低,含铁量高,与国产青料显然不同。后被人们称为"苏泥勃青"型的。元代(1206—1367)"至正型"一类大件青花瓷器则大部分采用此青料。明宣德(1426—1435)亦类似,据《陶说》记载:永乐、宣德二窑,皆内府烧造,以棕眼甜白为常,以苏麻离青为饰,以鲜红为宝。此明窑极盛时也,青花用苏泥勃青。发色明艳,呈色爽而不鲜,色性安定,散晕在瓷器胎釉之间,青翠披离、淋漓尽致。该时期青花瓷器的制作"开一代未有之奇"。到明代中期,苏泥勃青已经断绝,改用江西乐平县产的平等青,故而典型的成化青花瓷器有别于宣德朝,而以淡雅著称。
  【上海藏家老友提供永乐青花:典雅清秀,含蓄优美】
  元代中期开始使用进口的苏麻离青钴料至明初,明初特别是早期的永乐、宣德时期以花色浓艳的进口料"苏泥勃青"为主;
  平等青:——又名"陂塘青",系江西乐平县出产的一种青料。《江西大志·陶书》载:"旧陂塘青产于本府乐平一方,嘉靖中,乐平遂塞。"由于明初使用的青料苏麻离青是进口品,船舶往来供应不稳定,价格又昂贵。平等青的发色以淡雅为特色,呈蓝中绘灰青色,清澈而明晰,在洁白温润的白釉衬托下,显得清新悦目,幽雅脱俗。
  【北京老友成化青花提供:清透明润,颇有玉质感】
  明代成化到嘉靖中期景德镇青花瓷器使用的主要色料。产于今江西乐平,呈色淡雅。元代中期从成化年起,青花开始用平等青料,烧制的瓷器釉色淡雅,细白滋润。到了正德年间,青花的胎体相比成化和弘治更厚,青花发色更淡,发灰。釉质肥厚细润,釉面光亮莹澈,有气泡,圈足底部的釉色白中泛青,尤为光亮。纹样采用双勾填色,大笔平涂渲染,画面无笔触痕,构图较满。从成化到正德的明代中期,此时进口的苏麻离青钴料已用完,则以发色淡雅幽蓝的国产料"平等青"为主;于是青花料开始大量使用国产料,如平等青、石子青等;
  石子青:——又称"石青",产于瑞州诸处(今江西高安、宜丰、上高一带)。明代中期景德镇民窑青花瓷器上使用的一种色料。发色浓中带灰。明嘉靖时烧造御器,在回青中按比例配入石子青,呈色最佳。石子青多则色沉不亮。石子青也简称石青。有人认为石子青即无名子。亦称"石膏"。景德镇青花瓷器使用的一种原料。产于瑞州(今江西上高),明代中期民窑青花瓷器多用此料描绘纹饰。《江西省大志》有"回青行,石子青废"记载,可知景德镇青花瓷器使用回青之前使用石子青料。
  【天津藏家正德青花:釉层较厚,釉面光洁莹润】
  正德青花颜色较为清淡,比不上苏青的浓郁艳丽。使用平等青的青花胎薄釉白,比较亮丽。使用石子青的青花胎厚较松,蓝色的线条有点晕散。正德瓷器的绘画手法非常精练,细描匀染,图案生动精致。
  回青:——是一种进口的青花色料,进口青料名。王宗沐在《江西大志·陶书》中载:"陶用回青,本外国贡也。嘉靖中遇烧御器,奏发工部;行江西布政司贮库时给之。"青花若只用纯回青料,颜色幽菁,散而不收,故往往需与国产料石子青配合使用。从传世器看,嘉靖朝的青花特色即是使用回青,发出浓重鲜艳的蓝色。万历年间仍有回青使用。而回青与石子青的配合比例,直接影响到青花的发色,《江西大志》云:"回青淳,则色散而不收;石青多,则色沉而不亮。每两加石青一钱,谓之上青;四六分加,谓之中青;……中青用于设色,则笔路分明;上青用于混水,则颜色清亮;石青混在坯上,如灰色;石青多,则黑"。明代嘉、万两朝烧制的特有蓝釉。颜色较霁蓝浅淡。回青蓝釉器多有暗花纹饰,亦有在口沿或底足内抹无光的酱褐色釉的。
  【山东藏家提供隆庆青花:颜色幽菁,散而不收】
  明代正德、嘉靖、隆庆、万历时景德镇的青花瓷器大多使用这种青料。其特点是发色蓝中泛紫,与苏麻离青、平等青色调不同。正德晚期开始采用回青料着色,这种青料含有一定量的锰,故蓝色浓翠而略泛紫红色。而正德民窑青花瓷胎子坚致但不够细密,白中闪灰,有孔洞缝隙及黑点,釉子光润,白中闪青灰,多数是亮青釉,有的釉中有细密的气泡。青花颜色浅谈闪灰,具晕散,多双勾平涂,纹饰草率、随便。
  正德晚期开始采用回青料着色,这种青料含有一定量的锰,故蓝色浓翠而略泛紫红色。而正德民窑青花瓷胎子坚致但不够细密,白中闪灰,有孔洞缝隙及黑点,釉子光润,白中闪青灰,多数是亮青釉,有的釉中有细密的气泡。青花颜色浅谈闪灰,具晕散,多双勾平涂,纹饰草率、随便。
  正德时期是明朝由盛转衰的时期,也是明青花瓷器由顶峰向下坡转折的时期。由于正德皇帝的昏庸,导致内忧外患,对外贸易逐渐萎缩。进口的苏麻离青钴料此时已用完,于是青花料开始大量使用国产料,如平等青、石子青等,后期开始使用"回青"。正德青花颜色较为清淡,比不上苏青的浓郁艳丽。使用平等青的青花胎薄釉白,比较亮丽。使用石子青的青花胎厚较松,蓝色的线条有点晕散。
  嘉靖后以发色蓝中泛紫蓝的"回青料"为主。后期开始使用进口的"回青"。嘉靖朝的青花瓷器主要用西域地区的钴料回青及江西产的石子青配合使用,描绘出色彩艳丽闪紫的纹饰。由于回青料含铁量低,所绘纹饰没有黑色斑点,又由于含锰量高,纹饰浓艳泛紫。
  珠明料:——国产青料名。产云南宣威、会泽、宜良等县,成份不一,以宣威所产较好,含钴量最高。外观呈灰黑色块状。经选洗,煅烧,然后粉碎、磨细,加水和匀,即制成青花料供绘瓷用,约清嘉庆年间开始使用,而后逐渐成为主要青料。现代景德镇生产青花瓷亦有使用。
  珠明料,又称土墨、碗青、大青、碗花。大青产于云南省曲靖的宣威(榕峰)、嵩明、宜良、泸西、马龙、昆明、沾益、师宗、罗平、富源、陆良、会泽等地。其中宣威所产较多且质佳。是一种品位较高的天然钴土矿,多为二迭纪玄武岩风化壳裂缝隙淋型的矿床,灰黑色块状,其矿样中一种含有氧化铁的朱砂斑,另一种有氧化铝状的银斑。好的珠明料中氧化钴含量波动在4%-6%之间,而氧化锰数量一般在30%左右,云南各地产的珠明料质量均不稳定,最佳者称"珠明"、次日"省庄"、再次"黑花",·至于"粉料"又其次也。蓝浦在《陶录》中则又把诸料中质地较好者称为:"韭菜边"和"老圆子"。1978年,从云南省地质局等单位资料中发现云南省有30多个县出产青花料。产于云南,由钴土矿煅烧而成的青花色料。清代景德镇青花瓷器所用的主要青料,发色鲜明青翠。
  清代嘉庆年间,云南珠明料便成为景德镇的主要青料,据调查:云南宣威、富源、沪西、马龙、嵩明、昆明(附近的大板桥、马金铺、沙朗村、龙头村、北校场等地)曲靖、露益、师宗、宜良等地均有钴土矿,质量各有优劣。
  早期青花使用浙料,呈色灰蓝,个别发色较灰暗,与顺治青花特点相近。中期青花使用云南省的"珠明料",这种青花色料提炼精纯,呈色鲜蓝青翠,明净艳丽,清朗不浑,艳而不俗,有的呈宝石蓝色,鲜蓝而不火气,它与明嘉靖青花蓝中泛紫的特征有很大的区别。
  使用云南出产的"珠明料",色料提炼精纯,呈色鲜蓝青翠,与明代嘉靖青花蓝中泛紫有很大区别。它明净艳丽,清朗不浑,艳而不俗,有的呈宝石蓝色,鲜艳而无火气,直到现在它还是我国青花的标准色调。人们往往称康熙青花为"康熙五彩""墨分五彩",这种色阶变化完全在于分色层次的熟练掌握,康熙青花有五个层次的色阶,"头浓、正浓、二浓、正淡、影淡"之分。不同层次的渲染是由于工匠们运用了"分水。
  浙料——又名"浙青、土青",系浙江所产的青料,当地人称其"土钴"。据文献记载,景德镇明代万历时期开始至清乾隆时期的官窑青花瓷采用浙料。浙料为国产青料的上乘,重则浓红,轻则淡翠。据调查,浙江金华、衢州、江山、绍兴等的许多小山上都有这种土钴矿物。明宋应星《天工开物》中说:"凡画碗青料,总一味无名异。……此物不生深土,浮生地面,深者掘下三尺即止,各省直皆有之。亦辨认上料、中料、下料。用时先将炭火丛红锻过。上者出火成翠毛色,中者微青,下者近土褐。……如上品细料器及御器龙凤等,皆以上料画成。……凡饶镇所用,以衢、信两郡山中者为上料,名曰"浙料"。
  【安徽藏家拍摄提供雍正青花:浓墨重彩之风采淋漓精致】
  康熙中期开始,青花用国产浙料--明珠料,提炼极为纯净细腻,在画面上可分深浅不同的近十个层次,可谓"青花一色,见深见浅,有一瓶而分七九色之多",故尔称"青花五彩"。青花发色鲜艳青翠,绝好的如宝石般的纯蓝色,俗称"佛头蓝",又称"翠毛蓝"。青花深沉釉底,紧贴胎体。在装饰上采用了中国工艺画的"分水"方法,有的还用西洋画的透视方法。其装饰效果上富有层次的节奏感、立体感,结合晕染法的使用,使青花更接近国画的表现手法,这也是康熙青花备受世人推祟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们虽然知道此种明珠料产于浙江一带,但是它的出现终究如昙花一现,再也无法找到如此上等的青料。康熙前期青花有典型的晚明遗风,晚期青花以色泽浅淡或灰暗的青蓝色调为主,只是康熙十九年至四十一年,才采用这种上等的明珠料。康熙中期的明珠料发现,纯属一个意外惊喜,是大自然赏赐给人类的一段美丽传奇!康熙青花为清代之冠,取得了后代无法超过的卓越成就。为什么康熙青花能够又一次达到颠峰呢?除了艺术家的参与、制胚和上釉等技术进步外,最重要的是找到一种极为珍稀的明珠料。
  康熙明珠料的珍贵就在于氧化钴的含量高,其它杂质含量低,特别是铁和锰的含量都很低。我国高级青花产品,不论是明清以前或明清以后,均系以天然钴土矿为着色剂,每种钴土矿成份极不相同,但均含有一定量之氧化钴在内,青花的蓝色即由此少量的氧人钴所生成。氧化钴含量多则色调深蓝,氧化钴含量少,则色调淡蓝。康熙明珠料中的氧化钴的含量,经过富集调造高达到8-9%,通常达到4-5%已属上等青料,大部分青料的氧化钴含量只能达到1%及以下。绝大部分青料不会象康熙明珠料这样纯净,往往含各种不同杂质,导致呈色出现不同的偏色,有的泛灰、有的发紫、有的偏黑。
  【安徽藏家拍摄提供康熙青花 特征:清新,明快,干净,淡雅】
  康熙青花的鲜蓝色,青色明净、鲜明,清朗不浑,艳而不俗,鲜蓝而不火气。新中国成立后,青花的颜色都以康熙中期为标准,但是青料的呈色上,较之康熙中期的极品总是稍逊一层,只是在造型、上釉等其它方面有新的突破。现代技术虽然可以根据需要调制出浓淡不同层次的青色,但是无法调制出康熙中那样纯净高明度的宝石般的蓝色。
  物以稀贵,以少弥珍。国画般的康熙青花成为一种可望不可及的美丽,于是仿制康熙青花盛行于世。但要仿制的逼真,又谈何容易?"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所有仿制品在呈色上都有所不及,只要认真研究一下真品发色,赝品自然会露出庐山真面目。
  好瓷难觅,佳品更不易得,难能可贵的是在《海上丝路珍藏册》中,不仅收藏海上丝路的系列邮票,还藏有珍贵的古青花瓷片。迎光细看那细腻如玉的瓷胎,和那釉底经年不衰的青花,朴素而华美,平凡却高贵,值得一生珍藏。
  《群青》:又称"云青"或洋蓝,一种半透明的蓝色颜料,其性质耐碱、耐光、耐高低温,至于形成"洋蓝"的砷,来源于何处呢?我以为是日本无疑。中国在洋务运动以后,日本货侵入中国很凶。日本这个时期,也生产一种青花瓷器,是日本绘画风格的"洋蓝",有人说日本人这时候在景德镇建窑厂也生产了一批这种东西。
  据史料洋蓝(化工钴料)从同治光绪传入中国,大量进口使用是在光绪"洋务运动"以后,以晚清为宜。
  瓷石:是指制瓷胎的泥。它是用高岭土、瓷石二种原料配制而成,其配比成分是以所制器物的形状、大小、厚薄和烧成温度来决定。如高岭土成分愈多,则所需的烧成温度也愈高,成品的变形率也愈少。因此,大件的盘、碗、薄胎器皿都采用高岭土成分较高的配比。我国制瓷胎的配方与国外不同,只用高岭土和瓷石配比而成,是我国传统制瓷工艺的一个特征。
  景德镇一带所产的瓷石,一般为长英岩蚀变而成,其中之长石转变为绢云母、水云母和少量高岭石。由于含绢云母、高岭石等粘土矿物,故粉碎加水具有可塑性,如用上层瓷石(即烧结温度较高的所谓高温瓷石,景德镇又称硬质瓷石)作坯,在1200。C左右烧成,也不至于变形。所以清·同治十年(1871年)《余干县志·物产志》提到景德镇在其地采掘的这种"高温瓷石"时,就把它写作"碗石"(即用以制碗之石)。直至今天,赣南与广东的某些小型窑场,仍使用单一的瓷石制胎。可见仅瓷石一种即可以制出符合现代标准的瓷器,只是这类瓷器焙烧时易变形,成品的热稳定性差一些而已。如果把周仁等先生的后一推测和上述各方面的情况相印证,我们以为元以前的景德镇仅用瓷石一种原料制胎,而没有发现加入过高岭土(即使是少量的)的迹象。但是周仁先生研究这一时期的瓷器时,为什么会发现有一部分瓷胎的三氧化二铝高于18%,而钾钠物质又会低于现今使用的瓷石呢?
  瓷胎:在尚未涂施釉料的瓷器胎骨称之为胎。由于做胎的泥有精粗之分,故胎的名目也各异。如精细瓷泥所用的称瓷胎;用泥捣水中,取其未沉的细粉澄之而做的为浆胎,即用精细淘洗之浆泥制成的质轻松软瓷胎,俗名"浆胎";用普通较粗瓷泥做的瓷器为瓦胎;笨重而坚朴的为石胎;胎质呈铁色的叫铁胎。即瓷器胎土含铁量较多,烧成后色黑褐如铁的,称铁胎。如宋代建窑兔毫盏一类的胎。
  ·end·
网站目录投稿:乐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