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英+卢雅瑜 【摘 要】会计是一门技术性和实务性很强的工作,企业更看重的是应聘者的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深入了解企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和相关岗位的任职能力要求,明确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能力目标,如何强化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使其毕业后零距离上岗,成为当前高职会计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思考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高职会计;人才需求;专业发展;人才培养 财政部2010 年正式对外发布了《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该规划确定了到2020年我国会计人才发展的战略目标,为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提供了政策方向。本文通过会计人才需求情况的分析,对促进高职会计专业发展与优化人才培养进行思考。 一、会计人才需求情况的分析 (一)用人单位注重的能力分析 在招聘员工比较注重的因素、会计人员比较重要的职业素质和技能三个问题中,分别以列表的形式列出以下多项能力(如下表)。 招聘毕业生时,最注重的因素重要性程度排序依次为实践经历,职业素质,职业资格证书、正确的就业观念,其次才是计算机水平、学习成绩及外语能力;比较重要的职业素质是敬业爱岗、沟通协作、行动力。说明企业喜欢热爱工作岗位,能办事、会办事的员工。高职会计毕业生往往在中小企业工作,而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的条件所限,不能提供很好的工作环境,这就要求毕业生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吃苦耐劳的品性。工作性质决定了会计人员必须与银行、工商和税务等多个部门进行良好的沟通,加强学生沟通能力方面的教育及培训也是重要课题。而在会计人员较重要的技能上,排列依次为会计核算、税收计算与申报、财务预算与分析能力、会计软件操作与维护。单位不仅重视就业者会计核算,也重视财务管理的能力。总体来说,企业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各有不同的侧重点,用人单位喜欢那些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而并非单一的只具备会计知识技能。 (二)专业课程的分析 学生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同时也必须具备一定的管理、法律知识、税务知识及计算机应用等知识,为职业技能奠定扎实的基础。在专业课程中,财务会计、税法、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会计综合实训非常重要,出纳实务、EXCLE在会计中的运用、企业管理、经济法等重要,而珠算、市场营销、统计、行业会计认为一般。 (三)学历和职业资格证书分析 现阶段,有70%以上的用人单位对会计专业毕业生和学历层次要求在大专,能够提供的岗位有会计核算、出纳、办税员、财务管理、仓管、内审等岗位。可以看出,近年来用人单位在人才的使用上逐步趋于理智,高职院校培养的大专学历的会计人才完全能够满足企业的要求。另外,用人单位非常青睐具有各种专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毕业生。要求会计专业毕业生必须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高职学生的理论水平比不上本科学生,要有立足之地,必须体现出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而证书是最好的说明,如会计从业资格证、助理会计师证等。 二、高职会计专业发展及人才培养的思考 (一)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于中小企业,并按"职业资格+岗位技能"的培养模式设置课程体系 高职会计专业在人才培养定位主要应面向中小企业会计员、出纳员和办税员等岗位。人才培养以"职业资格考证+岗位技能教学"为模式,强调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在课程设置时要重视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考证课程的教学,以保证学生在校期间即获得上岗证,这是毕业及上岗的基本条件。实践技能要扎实,组织学生在校内进行综合模拟实训时,要提升指导教师自身实践能力,在实训时间的安排、实训资料的选择、实训内容的设置上都要规范和完善。在考核方式上应打破传统的期末笔试为主的考核方式,实行过程性考核。 (二)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建立长效机制,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可以通过参观校外实训基地,观看视频等方式来完成对企业会计工作场景的认知。引导学生对未来职业生涯和发展有所准备,了解不同性质(国企、民企)和不同类型(大、中、小、微)以及不同行业(制造业、服务业、金融等)的业务特点,掌握职场生存和发展法则。应聘请企业会计专家与专业骨干教师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定期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会议,听取企业专家对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的意见。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内容做适时调整,以符合行业和企业需求。 (三)深化职业道德教育 必须让学生养成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和树立诚信为本的职业人格,把职业道德的形成与培养融合在整个会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为他们将来走入社会形成正确职业判断打下良好基础。 (四)加强学生协调沟通能力的培养 企业非常注重会计人员的协调沟通能力,这与一般人认为会计人员仅是"算账+报账",适合内向性格人员,不需要与人打交道的观念反差较大。说明这是会计专业学生必不可少的一项职业能力。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加强学生沟通协调能力的培养,在第一课堂教学、第二课堂活动、校园社团活动和社会活动等方面,组织鼓励会计专业学生参加,多增加与人交流和沟通的机会,以此来锻炼提高他们的沟通协调能力,对于今后学生就业和发展会有很大帮助。 (五)强化学生综合动手能力训练,尽量缩短岗位的适应期 企业会计一般要求一个会计出全套账或一人多岗,其综合实操能力要求较高。因此,按岗位开设课程的同时,开设工业商业和服务业等行业会计综合实训,增加综合实训课时,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缩短岗位适应期。 (六)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及后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上过于强调学生的会计核算知识,忽视了分析、预算等管理决策方面的知识。岗位课程教学中过分侧重于操作能力、忽视了理论的系统性。这种方式培养的学生将来只会记死账,对上升到管理层面或迁移发展等可持续发展相当不利。今后课程教学中要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解决好就业与后续发展的矛盾。 (七)加强教材建设 教材是教与学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加强教材建设对于提高高职教育的教学水平、确保教学计划所设置的专业课程教学任务高质量完成意义重大。会计业务近年来的发展变化非常快,教材的变化赶不上实际的变化。为适应会计发展变化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编写讲义,更新教材内容,并通过采用活页教材作补充的方式,满足教学需要;适应会计专业教学内容改革的需要,逐步编写完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会贯通的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会计专业教材。 (八)对教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 会计教师应具备扎实的会计专业知识、敏锐的思维能力,根据专业课程的特点借助网络教学资源与网络学习平台,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与交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设计真实性、趣味性、可行性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加深对会计工作岗位与应具备的知识技能的理解,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这些对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信息化教学能力、知识处理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杨艾.会计专业岗课证赛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3(33) [2]杨新会.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发展前景探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