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乐陵市某国际学校对初二年级的近60名学生统一做出劝退决定,而且这些学生,大都没有什么明显过错。该校教师解释称,"这些学生成绩太差,上九年级也考不上高中,不如复课或者转学到其他地方去。这都是根据学校几次考试的成绩来的。"(7月9日齐鲁晚报) 时至今日,竟还会出现劝退"差生"的事情,实在令人吃惊,这种严重侵害学生权益的教育令人齿寒。学校为何会做出这样的奇葩决定?很明显,是为了提升学校升学率,彰显本校的教学质量。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提前劝退"差生",拉升本校升学率向来是一些学校的惯用伎俩,前些年曾十分盛行。近几年,由于素质教育的推进和有关教育政策的落实,以及学生家长维权意识的提高,这种被社会广泛诟病的做法逐渐淡出了教育舞台。 但此种现象并未销声匿迹,甚至一度"死灰复燃",少数学校依然会通过一些更隐蔽的手段,偷偷劝退"差生"。尤其是一些民办学校在"掐尖"的同时,更是不断地淘汰"差生"出局。原来我们口中的名校是这样"炼"成的。 果断劝退"差生"的背后,恰恰说明升学率在当地很是被看重。因此,在批评学校错误做法的同时,还应看到背后深层的教育体制弊端,去审视当地被严重破坏的教育生态,寻求解决之道。 针对此事件,当地教育部门需要做的至少应有三个方面,一是监督学校整改,让学生立即返校学习;二是启动问责程序,追究相关人员责任;三是反思当地义务教育法落实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改进对学校尤其是对民办学校的管理和考评机制,切实保障适龄学童无条件地平等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落实好依法治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