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社会实践报告孝敬父母精选多篇


  第一篇:孝敬父母感恩社会
  孝敬父母感恩社会
  一 导入班会主题
  1)集体弹唱《小乌鸦爱妈妈》
  2)讲故事《乌鸦反哺》《羊羔跪乳》
  3)导入班会主题――孝敬父母 感恩社会
  二 体会父母养育之恩
  1)主持人导入本小节的讨论话题。
  2)指名学生代表叙述父母养育之艰辛:儿生母苦父母的照顾父母的教育
  3)弹唱《世上只有妈妈好》《爸爸去哪儿》
  三如何回报父母
  1)主持人导入本小节的讨论话题
  乌鸦知道反哺羊羔懂得跪乳,懂事的我们应该如何回报父母呢?
  2)送贺卡,诵祝词
  四孝敬父母感恩社会
  1)主持人导入本节话题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社会是家庭的延伸。孝敬父母的更高境界就是要感恩社会,回报社会!
  2)活动图片展示
  3)表演唱《感恩的心》五活动小结
  百善孝为先,孝乃德之本!学会孝敬父母,懂得感恩社会!
  第二篇:感恩父母社会实践报告
  xxxxx大学
  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实践主题:感恩父母学院:专业班级:报 告 人:学号:
  2014年2月
  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我为父母分忧愁
  父母的爱像一杯浓茶,需要我们细细品味。
  如果说母爱是船,载着我们从少年走向成熟;
  那么父爱就是一片海,给了我们一个幸福的港湾。
  如果母亲的真情,点燃了我们心中的希望;
  那么父亲的厚爱,将是鼓起我们远航的风帆。
  2014年1月的一天晚上,我回到旷别半年的家,家是我永远的港湾,无论怎样,它都可以让我停靠。
  休息了几天,见了一些朋友和以前的同学,大家还是那么好玩,聚在一起天南地北地胡侃,仿佛我们又回到了中学时代,那时有数不尽的毫无理由的欢乐。
  终于和朋友同学们告别,一个人在家静静地思考,我只带了几本书回来,所以平常还是有比较多的时间,想到我经过种种周折终于考上大学,这之中不仅是我的努力,更重要的是父母为我所做的付出。我们衣食无忧是父母的头等大事,我们上大学是全家的光荣和骄傲。"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含辛茹苦的家长,任劳任怨、不辞劳累,有苦自己咽,有难自己扛,唯一的目的就是让孩子全心全意读书。一些家庭为承担子女的求学费用走到了贫困的边缘,甚至负债累累。子
  女上大学,风光的背后其实是家长不为人知的艰辛。于是我决定在这个个人时间非常充裕的假期为我的父母分担家务,分担忧愁。
  随着我们一天天地长大,父母也在一天天地变老。看到他们这么累,我很想为他们做些什么。好让他们轻松一些,开心一些。
  一天,母亲放假,难得有空,她打算把家里进行一次大扫。我知道后就对她说:"妈,今天好不容易放假一天,您就不要干活了,休息一下吧!"我母亲笑着说:"家里好长时间没有好好打扫了,今天好不容易有点时间,我要好好打扫打扫。不然,等上班了,又没有时间打扫了。"我见说服不了她,于是就和她一块打扫。说干就干,我先找了一块抹布,把所有的家具都仔仔细细擦了一遍,又拿了把扫帚把每个房间都认认真真地打扫了一遍。经过我的打扫,屋子里显得干干净净。虽然有些累,可是能用我的累,换来母亲难得的休息,我心里是高兴的。
  马上就要过年了,为家里做点家务自然不在话下,白天打扫打扫每个房间的角角落落,饭前准备准备菜肴,饭后洗洗碗呢什么的,我力所能及的能做点什么就做点什么。
  根据调查显示,90.5%的大学生选择用电话与父母联系,只有7.9%的大学生选择用书信的方式与父母联系。有72.9%学生从未当面对父母说过"我爱你们"或其他类似的直
  接表达感情的话,其中男生占78.7%,女生占21.3%。
  我们要经常为父母分忧,为他们分家务之忧,为他们分经济之忧,更为他们分情感之忧。每个家庭的子女,要时常给父母写信打电话汇报自己的思想和生活,与父母多沟通交流,不要一上大学就出现感情上的联系少了,经济上的来往多了,要让父母为我们上大学花钱花得舒心。另外在平时生活中应该制定消费计划,做个分类,哪些花费是必要的,哪些花费是奢侈的,在消费上只要能保证学业完成就足够了。
  如果说我们懂事,主动为家人分忧,哪怕是一些琐碎的小事,父母生活艰苦点也不会有什么怨言,因为他们对自己的孩子总是心怀一份我们所不能言语的宽容,他们很容易满足,哪怕我们没有回报,他们很容易欣慰。毕竟,看着我们茁壮成长是天底下父母最感欣慰、最感快乐的事情。父母是我们精神与物质的强大支柱,他们付出得无怨无悔,但我们不应该接受得心安理得。父母之爱博大无私,父母之情真挚坦诚,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已是成年人,应该勇敢承担一份家庭责任,莫让父母操心,莫让父母寒心,莫让父母失望,我们当代大学生心中应当树立"父母送我上大学、我为父母分忧愁"的信念,因为我们将来要面对的不仅仅是个人,还有整个家庭。 鲜花感恩雨露,因为雨露滋润它成长;苍鹰感恩长空,因为长空让它飞翔;高山感恩大地,因为大地让它高耸;我
  感恩我身边的每一个人,用的是爱。在爱的天平两端,我要将这个世界高高弹起。盐是那样的均匀洁白,它给食物以美味,而爱也一样,它丰富可爱,给这个世界以美好。我要把这爱给予身边的每一个人,感恩他们。盐溶于水中,看不见却尝得到;爱溶于生活中,看不见却感受得到。他们分明感受到了,是我用爱感恩了身边的人,并用爱为他们分忧愁。
  报告人:xx
  2014年2月
  第三篇:铁门小学孝敬父母、感恩社会"总结
  铁门小学"孝敬父母、感恩社会"
  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长期以来,社会实践活动一直被作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今年寒假我校政教处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继续在全校同学中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现将总结汇报如下:
  一、活动背景及目的:
  如今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被父母呵护着,却不知父母生活的劳累艰辛,不知父母的希望和期待,缺乏社会交往的体验。他们总埋怨父母的唠叨、麻烦,怨恨父母不理解自己,但从来不会从父母的角度,去为父母想想,体谅生活的忙碌与劳累。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父母之爱,感受父母之情,体验爱的圣洁、无私和伟大。 让学生学会理解父母,孝敬父母,感谢父母,以实际的行动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二、活动推进步骤:
  以2014年放寒假为契机,通过假前、假后几个环节层层深入开展感恩活动:
  1、在放假前开展让学生重温父母养育之恩,再次结合自己日常表现,写出反省材料,积极地进行孝敬教育。
  2、在放假前联系有关部门,对学生进行"爱护生命、报答父母、回报社会"法律知识、安全知识讲座,强化生命意识,心存报恩思想,
  通过学习使孩子们规范在家中的行为,做到遵纪守法、遵守家庭美德并做好自我保护,争做一个让父母放心的孩子,来感恩父母。
  3、假期具体完成"三个一"社会实践活动。首先给父母"当家"一天,用心灵去体会亲情,增强感恩父母之心;其次进行一项社会调查,关注社会,了解社会动态,以实际行动尽一个社会公民责任;第
  三 读好书做好人。三个活动学生分别写出感受,开学后总结上报学校。
  4、假后评比,选出"孝敬父母,努力学习"的寒假模范,针对孩子们在寒假中孝敬父母社会实践活动当中的突出表现,评选铁门小学"十大学星"之"孝敬之星",并在学生大会上进行表彰,以促动全体学生的心灵,起到积极的舆论导向作用。
  5、假后稳定后准备开展"感恩父母,说出你对父母的爱"――"三月,感恩父母的一封家书" 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母亲节"这一天,我们将组织全体学生开展给父母写一封感谢信的活动,并且还进行优秀信件评比活动。这次活动让孩子们不再羞于表达对父母的爱,让潜藏在孩子们内心的感恩之心、孝敬之心大声呼喊出来。
  三、总结经验,评比表彰:
  写经验总结、相互交流。提高我校学生社会实践的层次和水平。寒假开学后要求各各年级各班在内部交流的基础上,对今年社会实践的内容、方式、特点、规模、效果、存在的问题及对今后社会实践的意见和自己的实践心得,提交一分总结报告。同时,在全校将对表现突出的社会实践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评比表彰。
  四、经验和收获:
  1、学校各级领导的重视,广大同学的积极参与,是我校社会实践活动得以成功的重要保证。多年来,学校把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每年都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并组成社会实践领导小组,指导社会实践活动的展开,并把社会实践列入教学计划,形成制度加以保证。全校广大同学自觉把社会实践作为了解社会、接触社会、投身社会服务、锻炼才干的重要渠道,积极深入了解,体验生活。
  2、学生的思想素质有了明显的进步和提高。虽然是短短的一个寒假,但是客观现实给同学们的教育却是课堂教学所无法比拟的,实践使他们多了一份成熟,少了一份幻想和不现实。同学们在向社会提供服务的同时,使自己所学的知识得以运用于实际,提高了自身的实践能力,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通过这次活动,让孩子们不再忽视父母的爱,并尝试体会亲情,感恩父母,提高了孝敬意识。
  铁门镇中心小学2014.2
  第四篇:孝敬父母
  孝敬父母
  四年三班赵舒赜
  古语说:百善孝为先。每个人都应该孝敬自己的父母。我也
  不例外,家里人常夸我是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前几天,我的太姥生病住院了。妈妈白天工作,晚上整夜不
  睡觉,照顾太姥。慢慢地,妈妈的身体也变得虚弱了。一天,妈妈一回到家,就累得倒在床上。我很心疼妈妈,心想:
  妈妈实在太辛苦了,我应该学着照顾妈妈。记得在我生病的时候,
  妈妈常常用热水为我泡脚,我觉得很舒服,病好得也快多了。不
  如也给妈妈泡泡脚吧。说做就做,我轻手轻脚地去厨房烧水,水
  温刚刚好,我把水盆放到妈妈面前,对妈妈说:妈妈,泡泡脚吧。
  妈妈点了点头。我把妈妈的袜子脱下来,把妈妈的双脚轻轻地放
  进水盆里,又问妈妈水温合不合适,。妈妈没有出声,但我发现
  她的眼角湿润了。她告诉我,水不仅温暖了她的脚,更温暖了她
  的心。
  能帮助妈妈解除疲劳,我很开心。一直以来,都是妈妈不辞
  辛苦地为我操劳。我长大了,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了。一定要
  多关心父母,不让父母为我烦恼。
  从那以后,我时刻把父母放在心中,牵挂他们,和他们分享
  快乐,也学着分担他们的忧愁。
  爸爸妈妈说有我这样的孩子,他们觉得很幸福。
  第五篇:孝敬父母
  20年如一日敬老孝亲的好儿媳蒲银霞发表时间:2014-04-27 11:28:17来源:兰州日报 浏览次数:57
  她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但她更是一名敬老孝老的典范,在她崇真,向善,臻美的人生道路上,不但给新时代建设和和谐社会,和谐家庭,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还先后荣获榆中县人民政府授予"五好家庭奖"、榆中县妇联授予"五好文明家庭奖"、全县妇女"双学双比"女能手称号、兰州市"和谐家庭"等荣誉称号。但面对这一切荣誉她只是淡淡的一笑,说:"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而她就是今年46岁的榆中县城关镇南关村村民、兰州市百名孝星之一蒲银霞。 蒲银霞原是三角城乡人,于1992年3月嫁到南关村,成家后丈夫谈敦辉为改变家庭生活困境常年在外务工。于是照顾公公婆婆和年迈奶奶的重担都落在了蒲银霞身上。都说婆媳关系难处,可是蒲银霞却从没和公婆红过一次脸、拌过一次嘴。面对年老多病的奶奶,蒲银霞更是悉心照顾、端饭喂药,清洗衣物。
  "我的奶奶是我婆婆的婆婆,一直以来我婆婆也是悉心照顾老奶奶,这让我很感动,现在我婆婆岁数大了,我自然要更好的照顾好奶奶,也要照顾好我的公公婆婆,这是我们家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的做人标准。"蒲银霞一番质朴的言语,让记者感受到了她的平实。两代婆婆之间传承的爱,不但给她树立了榜样,也坚定了她要更好的做下去的决心。
  婆媳和谐共处邻里夸
  都说年轻人和老人的生活习惯有很大的差异,因此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愿和公公婆婆住在一起,而蒲银霞却和两位婆婆住在一起20年。
  前几年,蒲银霞的婆婆不幸摔伤,造成膝盖粉碎性骨折,蒲银霞主动带着婆婆到最好的医院去治疗,请最好的医生医治。不但如此,她还天天给老人读报纸、陪老人聊天,给予老人更多的心理温暖和精神抚慰。让老人在病痛期间也不会太难受、太孤独。一天天的照料,一次次的重复,但蒲银霞却从来没有过丝毫怨言,日复一日蒲银霞夫妇和婆母一直生活在一起,共同度过了20年幸福而快乐的生活。在家中,饭熟了,蒲银霞总是先给公婆和老奶奶盛好,恭敬地端给老人,并嘱咐他们要趁热吃,别让饭凉了伤了胃口,馒头凉了要换上热的,菜凉了重新热好,面条浸了,自己吃了再煮新的。这点点滴滴,平平凡凡的家庭琐事,在蒲银霞身上却体现的非常周到细心。难怪婆家兄弟姐妹感动的逢人便夸,邻里乡亲经常称她是村里的孝顺榜样。 真心真情默默付出
  面对家中微薄的收入,蒲银霞毅然做出决定:宁肯苦了自己,也不能苦了老人。
  这两年,正是家里开支最大和最需要人手的时候,由于家庭经济困难,为了给母亲治(更多内容请访问首页wwW.HAOword.cOM)病和供孩子上学,丈夫只好外出打工。生活的重担一下子压在了蒲银霞柔弱的肩上,她既要忙田地里的农活,还要整理琐碎的家务和照顾上学的孩子及患病的婆婆。公公年事已高,只能帮她做一些简单轻巧的家务活。她的婆婆2014年不幸摔成粉碎性骨折,2014年又患骨质增生卧病在床,使得老人生活已经不能完全自理,但这样的情况下,蒲银霞仍然坚持给老人最好的营养。一切生活起居全由蒲银霞来照料,每天给老人梳头、洗衣、做饭,细致安排着老人的饮食起居。渴了,她端茶送水,饿了,她端来热汤热饭一口一口的喂。虽然困难,可为了婆婆病情能好转,她尽量做到每日三餐不重样来迎合婆婆的口味。生活中,她为婆婆端屎端尿、清洁身体、洗脏衣服。睡前为婆婆洗脚、按摩身体,只有等婆婆睡后她才回房休息。每年她都要给婆婆买几件合身的衣服,婆婆高兴,她就满心欢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用自己的真心和真情默默的付出,以女性特有的坚韧和执著为整个家撑起了一片崭新的天空。□记者颜娜实习生许大凯费绍荔
  婆媳亲全家和
  婆媳关系自古以来就很复杂,婆媳关系可以说是中国家庭内部人际关系中的一个传统难题。而好儿媳蒲银霞却能够无微不至地照顾老人,与她们共同度过20年的幸福时光。俗话说:"婆
  媳亲,全家和"。蒲银霞靠的是渗透在血液里的尊老爱老的优秀品质。在蒲银霞心中,孝道是最重要的,作为好儿媳,蒲银霞没有感天泣地的事迹,没有豪言壮语,她只埋头做着她认为该做的事,把"孝"字深深地刻写在自己到人生字典里,抒写中国最传统朴实的美德。如此美德传递下去,当蒲银霞成为婆婆的时候,不是一样可以享受到好媳妇的孝敬吗?
  曹凤兰照顾病婆婆10载无怨无悔发表时间:2014-10-08 10:02:32来源:甘肃文明网 浏览次数:261一个人做一两件孝事并不难,难的是长久坚持,难的是从心底里愿意这样做。而她做到了,面对患有精神病的婆婆,她任劳任怨、悉心照料,并且一照顾就是十多年。而今,婆婆的病情似乎越来越重,每每犯病"谩骂"她时,她总是以宽容来化解婆婆对她的"指责"。用她自己的话说:"婆婆其实就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曹凤兰是九州大道社区的一位普通的家庭妇女,十多年来,她用自己朴实真挚的孝心,担当家庭的重任,用真情写下了一段感人肺腑的爱心故事。
  病婆婆令她心惊胆战
  曹凤兰说,婆婆今年78岁了,已有40年精神病史。她说:"我刚嫁进来时,婆婆就已经患有精神病。当时骂我说:‘你白吃我们的,白喝我们的,出去,出去。’听了这话,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可是丈夫说婆婆不是在骂我。就这样,在丈夫的引导下,我开始慢慢接受婆婆的异常行为。"
  日夜相守建立深厚感情
  曹凤兰笑着说:"别看我婆婆患有精神病,但对我很好。"她记得有一次自己生病了,婆婆不知从哪里找来几个鸡蛋,藏在衣襟内偷偷给她说:"赶快把这吃上病就好了。"婆婆的行为让她感动不已。当时她想,婆婆也是很疼人的。
  平时生活当中,由于婆婆病情的原因,许多邻居都不敢接近婆婆,为了消除他们对婆婆的"敌意",她时常跟在婆婆身后,一边照看她,一边向邻居解释,婆婆其实人很好,不会对邻居和附近的孩子造成威胁…
  周围邻居夸奖曹凤兰说,"十多年如一日,确实不容易啊!不知她遭受了多少痛苦和委屈。"每到天气阴冷的时候,婆婆的病情就开始发作,乱喊乱叫,有时整晚不睡觉,在房子里骂人,并且乱敲暖气片,曹凤兰害怕影响邻居休息,只好也陪着婆婆不睡觉。说来也怪,老太太犯病后,她只听曹凤兰的话,只要曹凤兰来哄哄,老太太就安静了。
  "婆媳之间感情很好。"邻居张奶奶说,有几次,曹凤兰出门买东西,她婆婆就站在门口桥上等待,一见曹凤兰回来,老太太就高兴得一个劲笑。遇到这样的好媳妇,确实是老太太的福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曹凤兰一家4口,因婆婆患有精神病她只能在家照料,儿子上学,丈夫靠摆摊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日子过得异常艰难,可是曹凤兰一家相处和睦,其乐融融。 哄婆婆就像哄孩子
  吃饭要讲笑话,睡觉要唱歌曲,一日三餐都要给喂着吃饭。这就是曹凤兰每天照顾病婆婆的工作。曹凤兰唱歌、讲笑话,想尽了办法。
  曹凤兰说,婆婆没患病前,是一个聪明能干的女人,会泥瓦活,而且干得有模有样。可是后来,不知道为何患上了这种病,现在意识模糊,就像个孩子一样,成天在家乱摆弄东西,或者在楼下院子里拿个扫帚打扫卫生,弄得灰头土脸,回家后就得重新换洗。有时婆婆耍脾气,她就故意逗婆婆开心,为让婆婆高兴,她还常和婆婆玩藏猫猫的游戏。每次,婆婆乐得呵呵直笑,曹凤兰却累得直喘气。邻居说:"曹大姐对老人的孝心让我们很感动,她是名副其实的孝子。"而曹凤兰说:"婆婆抚养这么多子女不容易,我们做后人的,孝顺她是应该的。"
  在灵台县星火乡蔡家塬村,只要提到程雪琴,大家都会说:"程雪琴是敬老好儿媳"。 "我的好儿媳妇"
  近日,记者走进程雪琴家,见到了这对幸福的"娘俩"。
  程雪琴的婆婆看起来很精神,一提起程雪琴就笑呵呵的,开口第一句话就是:"我的儿媳妇真好啊。"
  程雪琴的婆婆家最初并不富裕,在程雪琴还没嫁过来的时候,公公就患病半身不遂,无法下地干活,所以婆婆家里生活一直就很困难。
  程雪琴也向记者坦言,当初嫁过来的时候,确实也下了很大的决心。程雪琴说:"家庭经济条件富裕还是贫困,我不太在意,只要我们夫妻相亲相爱,一家人和和睦睦,快快乐乐,就比什么都强。"程雪琴刚嫁进郭家时说的心里话,她的婆婆白桂兰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当时,老两口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只是在心里默默地感谢上苍,赐给他们一个好儿媳。
  村里年纪大的老人们在空闲时候总爱聚在一块儿,在星火乡的小百货店里唠家常,一提起程雪琴一直伺候身患癌症的公婆时,大伙直夸她婆婆好福气,有一个那么孝顺的好儿媳。 爱融于点滴生活
  自嫁到郭家后,程雪琴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她对这个家的爱。
  1999年,由于长期劳累,婆婆患上了癌症,需要住院治疗,这对于经济拮据的郭家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婆婆住院了,家里的重担全落在程雪琴一个人身上。当时,公公去世不久,巨大的生活负担将她压得喘不过气。但她还是咬牙坚持住了,一边带孩子,一边照顾患病的老人,一边做家务。
  为了让婆婆出院回家时有一个舒适的环境,程雪琴将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将婆婆的被褥清洗干净,细心铺好。"我儿媳妇真的很不容易。"回忆起生病时的那些日子,程雪琴的婆婆眼眶都红了。
  婆婆出院后,程雪琴每天把饭菜端到婆婆床前,看到婆婆因生病心情郁闷,程雪琴心疼极了,她一边笑着和婆婆说些村里的趣事,一边安慰鼓励婆婆要坚强。"自从嫁过来的那一刻,我就已经把他们当做我的亲生父母,他们操劳了一辈子,我们做小辈的照顾他们、关心他们是应该的。"程雪琴的话,朴实,简单,却让人深深感动。
  为儿孙做榜样
  凭着聪慧的头脑和勤劳的双手,这几年,在程雪琴夫妇的共同努力下,家里的生活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郭家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程雪琴一如继往地照顾着老人。
  考虑到婆婆的身体还在恢复中,平时程雪琴从不让婆婆干重活。"妈,如果闷的话,就和村里的老人们去街上聊聊天,家里的事儿不用你操心。"这是程雪琴常对婆婆说的一句话。"家里很融洽,一家人在饭后坐在一起聊天,不知有多开心。"程雪琴的婆婆开心地笑着,平常有好吃的,程雪琴总给婆婆送到桌前,让婆婆尝尝鲜。"如今,我家已逐渐好起来了,我也要给儿孙们做个孝顺的好榜样。"程雪琴自豪地对记者说。
  转眼间,程雪琴嫁进郭家已24个年头。20多年来,她不离不弃,用真诚的爱心和孝心感动着家里每一个人,感动着身边每一个人,人们都亲切地称她为"蔡家塬好女儿,敬老好儿媳"。
  有句古话说的好"百善孝为先",尊敬长辈,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在我们禅林寺村就有这样一个爱老、敬老的好榜样,她名叫杨秀红,多年如一日,不辞辛劳孝敬长辈,无微不至照料患有半身不遂的母亲,尽心竭力赡养年长的父亲,她用真情无私的付出在村民中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得到乡亲们的一致好评。
  杨秀红今年39岁,土生土长在村里,打小就孝敬父母,结婚后有一个女儿和一个儿子,现在一家人和父母住一起,
  前几年奶奶还没有去世的时候,每当轮班到杨秀红父亲家,杨秀红总是把奶奶照顾的特别好,从来没有让父亲在赡养老奶奶的事情上操过心。奶奶由于年事已高,又患上了疾病,生活基本不能自理,杨秀红每次在操劳农活之后还要照顾一家人的饮食起居,每次她都是把好吃的让给老人和孩子,有时候即使自己身体不适也不舍得给自己改善,总把好菜好饭给老人留着。后来,奶奶又患上了小脑萎缩,常年瘫痪在床,杨秀红坚持给奶奶端屎端尿、擦拭身体、嘘寒问暖,把老人照顾的无微不至。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祸福旦夕",本来照顾一个瘫痪的奶奶,再照顾年迈的父母和两个上学的孩子就已经够她受的了,可杨秀红母亲又患上脑血栓,虽然抢救及时没有生命危险,但还是落得半身不遂,瘫痪在床,连话都说不清楚了。母亲在住院期间,杨秀红每天都陪在母亲身边,吃喝拉撒睡全都包在她身上,她照顾母亲丝毫不敢懈怠。等回到家里,她坚持每天都给母亲擦拭、按摩身体,忙完农活回来陪母亲聊聊天解解闷,一有时间就搀扶母亲锻炼恢复,老人想吃啥,她总是尽量满足,从来不嫌麻烦,把老人照顾得舒舒服服、干干净净、开开心心。常言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这句话用在杨秀红身上并不合适,到现在母亲已经能独立行走了,原来满是皱纹和苦恼的脸上总是挂满笑容。
  有人说,孝顺老人最大的挑战是"色难"。千难万难难不过给老人个好脸色,若在照顾老人时流露出半点不耐烦,就会让老人很不安心,这样的情况在杨秀红家是看不到的,尽管有时候杨秀红也会遇到难心事,但她从不在奶奶和母亲面前表现出来;有时候患有小脑萎缩的奶奶会无缘无故地耍脾气,生活不能自理的母亲有时候性情暴躁,对杨秀红谩骂,而她总是面带笑容,想尽一切办法把老人们哄开心。就这样,来来往往,她始终坚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照顾奶奶,孝敬母亲,直到奶奶在她家中去世,那年奶奶92岁,患小脑萎缩第四年。照料瘫痪的奶奶好几年,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虽属人间常情,但确实是难能可贵。杨秀红在孝敬长辈方面得到了父老乡亲的绝口称赞,为我们做出了好榜样。
  杨秀红父亲由于年龄大了,身体也不太好,耳朵基本上听不见,平时老爷子每顿饭都要喝点小酒,杨秀红总是尽量满足,家里总是给父亲备着酒,父亲高兴的时候,她也总是陪父亲喝上两口,为的是让父亲开开心心。
  杨秀红常说:"谁都有父母,谁都有岁数大的那一天,我自己也有儿女,我也有需要别人照顾的时候,我现在得做出榜样来,好好孝敬老人,等我老了儿女才会孝敬我。"
  没有豪言壮语,也没用华丽的辞藻,但正是这朴实简单的话语却却蕴含着大道理。饮水思源,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是中华儿女的美德,让老人安度晚年是每个子女义不容辞的责任。上行下效,老人抚养好子女,子女赡养好老人,尊老爱幼的风气就能一代代传承下去,只有这样中华民族的这一传统美德才能发扬光大。
  杨秀红,用她的善良和孝心为长辈和父母的晚年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也为禅林寺村街坊四
  邻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弘扬传统文化,"百行孝为先"的楷模――河南洛阳狱警王春来! (2014-12-15 21:00:51)标签: 教育
  今天,我有幸聆听了当代中华最感人十大慈孝人物――忠孝两全动天地当代孝子王春来的感人报告。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灵魂深处进行了一次洗礼!
  王春来,河南省洛阳市监狱一级警督,警察作家。他照顾双双瘫痪在病床上的父母十二年,坚持写亲情日记上万篇,写作的《监狱中队管理学》,填补了国内监狱基层管理理论的空白。工作上他是河南省监狱系统"罪犯个别教育能手"。他还发明了几十件瘫痪老人的用具。出版了《黑手伸出高墙》等多部长篇小说,曾获得"当代中华新二十四孝"、"河南省直十大道德模范"、"推动中国家庭文明十大致敬人物"、2014年中国"十佳孝贤"等殊荣。 王春来,是洛阳监狱一级警督。当警察他做到了极致,写出的理论专著填补了国内空白。工作上是全省"个别教育能手"。他当儿子他做到了极致,照料双双瘫痪的父母12年,坚持写亲情孝子日记上万篇。国内著名期刊《家庭》2014年5月上半月版刊登王春来的文章《孝子日记――一个警察12年照顾父母的动人情怀》。事业上他做到了极致,他是2014年度"感动洛阳十大人物",并被网友推荐为网络版"2014年度感动河南十大人物", 2014"当代中华最感人的十大慈孝人物,2014年"当代中华新二十四孝"。一名普通警察,却被原北京市委副书记,司法部常务副部长金鉴请到家中做客,并点名调他进京工作。全国政协委员、著名作家梁晓声特意从北京飞到洛阳,只为了与他亲切拥抱;台湾中山大学教授谢先生专程来到洛阳,为了给他送来一包台湾茶叶。台湾馥林出版机构派人来到了洛阳,只为快点送来台湾繁体字版费;台湾台电电业也派人来到了洛阳,流着泪为他母亲装上了空调??北京、上海、广州、郑州、西安等各地认识或不认识他的人们,纷纷来到洛阳或打电话,只为表达一句问候。数以百计的工人、警察和不知名的人,为他捐款达数万元钱??他把所有收到的钱,全部转送给了更困难的灾区老百姓。他告诉记者:"大家不是来看我,而是对中华民族忠孝文化的诉求与顶礼膜拜的表达,这也是我写作的动力。 人物事迹他将"孝道"与"管理科学"注入基层工作中王春来30年来坚持在基层实践与探索。磨炼出三分钟就能让罪犯落泪的本领,他用"孝道"唤醒无数服刑人员沉睡的道德良知。王春来动之以情,用人类亲情敲开了一个个罪犯冰冷的心扉。以本职工作做为研究对象,写出专著填补了中国监狱理论的一项空白他在实践中摸索中队管理的特殊法则与规律,当一百多万字的《监狱中队管理学》初稿完成时,空墨水瓶装满了几篮子,他的体重也减轻了三十多斤。"你知道人累到极点是什么感觉吗?我的感觉就像吃了毒药,恨不得连心肝肺一起呕出来。"王春来天天写稿到深夜,白天口腔鼻腔里都是血块,他一度怀疑自己得了肺结核??《监狱中队管理学》在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该书填补了国内监狱基层管理理论的一项空白,并载入中国监狱大事记。司法部金鉴副部长提出调王春来到北京专门从事监狱基础理论研究工作。然而他心里明白,"瘫痪的父母不能没有我!"发明几十件瘫痪老人用具,他是最用心的大孝子12年的不眠之夜,王春来时常就躺在病重的爸爸妈妈中间,一只手为母亲翻身,一只手为父亲换尿布。为了治疗父母的病,也为了省钱,他发明了几十件瘫痪老人用具,还学会了打针、量血压、听心率、号脉、化验血糖等基本的医疗和护理知识。父母亲要锻炼走路,他在家里沿四壁装了一圈钢管扶手,用布缠裹好。晚上,他背对钢管坐着,用发明的安全带将母亲、他与钢管连在一起,他就腾出手写作。母亲挪一步,笑一下,他写一行字;母亲挪
  一步,他又飞速写一行字。王春来每天早晨五点钟准时起床,为父母量血压、诊心率,然后写作;六点半,给父母穿衣起床,洗脸、刷牙,给父亲测血糖,打针;七点钟,给父母喂饭;七点半再将父母抱上床,自己用五分钟吃完饭,骑车上班。[1]中午下班赶回来,先给父母号脉,然后把他们从床上抱到轮椅上活动一下身子,喂他们吃饭,再照顾老人躺下后,自己赶紧吃饭、上班。下午五点半下班后,给父母穿衣服,背父母下楼,推着他们到外面呼吸新鲜空气;六点半背父母上楼,再给父亲测血糖、打针、做饭、喂药、喂饭、洗脚、洗脸、擦洗身子,抱父母上床休息。等这一切忙完,已经是晚上八点半,他匆忙吃点饭,把父母头天晚上和白天换下来的一大堆屎尿布洗净、晾好。晚上九点,再为父母测一次血压,然后就坐在他们身边,拉开桌子看书写作,直到凌晨??母亲坐不进出租车,上医院他用轮椅推,一推就是十年。母亲全身浮肿,背母亲上楼他腰肌拉伤,只有抱着父母上下楼,每次上下楼,腰就一阵阵疼痛,一次上楼他终于忍受不住疼痛,脚下一软,母子俩人栽下楼梯,生死关头他用身体垫在了母亲面前??十几年中王春来没有应酬,没有出过远门,也放弃了一切与同学、朋友的交往。有所作为是大孝,他用文字弹出父母亲生命的音符王春来在伺候双亲的环境中,为了让父母感觉老人没有耽误儿子前程,12年来抽空就在父母病床上写书,因为父母看到儿子写书就会高兴。多少次精疲力竭之时,他拿起笔,都会从旁人难以想象的疲劳中挣扎着醒来,在写字板上一字一字写下自己的梦。一千多万字的书稿堆满了床下。《黑手伸出高墙》《明天谁去坐牢》等五部著作问世后,被《华西都市报》《特区文学》等全国三十余家报刊进行了连载,《河南犹太人》在搜狐网上点击率名列第一,《明天谁去坐牢》等两部书被出版社推荐到台湾和海外媒体出版,在东南亚引起广泛的影响。2014年4月8日,台湾著名作家张晓风以70高龄的癌症之躯,专程飞往洛阳看望他。 个人作品为了满足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愿,写作了《监狱中队管理学》一书,并在中国社会科学王春来作品
  [2]文献出版社出版,该书填补了国内监狱基层管理理论的一项空白,并载入中国监狱大事记。出版的小说有《黑手伸出高墙》、《河南犹太人》、《明天谁去坐牢》、《一扇门》、《孝子警官日记》、《中国式忏悔》等。国内著名期刊《家庭》2014年5月上半月版刊登王春来的文章《孝子日记――一个警察12年照顾父母的动人情怀》。
网站目录投稿:香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