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agershare:H5简直就是为了移动互联网而生。 H5火了。 这项于2004年被正式提出的HTML语言的第5次重大修改,过了10年之久,App无论是早期腾讯在推其浏览器时,还是后来百度为了打破App的不可搜索性而力推H5,都没有将之引爆。倒是随着微信越来越火,H5也火了。 H5的最大优势就是可以在网页上直接调试和修改,更重要的是,它几乎不用考虑用户的机型与适配性问题。就像开发一个网站无需太多考虑用户究竟是windows机器还是MAC机器(少许关注还是需要的,但比起开发软件所需要的关注,那就少多了),开发H5同样能够大幅降低成本。 第二个非常重要的优势在于版本升级。正如网站升级和用户无关一样,H5应用的升级,用户也不需要去更新什么。某种程度上就等于"强制升级",这给开发者带来的好处也是巨大的:他们不需要考虑应用的各种版本的兼容性问题。 第三个优势是,如果使用H5(甚至是更低版本的Html)开发出网络应用(Web App),它可以绕过苹果的应用商店,让用户直接从网站上下载,这可以避免让应用商店在收费上扣去3成的分成制度。 不过,这绝不是H5在时下忽然大火的原因。因为上述这些特点,H5早就具备了。 第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一直到2014年10月29日,万维网联盟才宣布,经过近8年的艰辛努力,H5标准规范终于制定完成了,并已公开发布。有了标准规范,给H5打下重要基石。对于互联网世界而言,标准规范几乎就是生命线。 第二个重要原因在于移动互联网终于如燎原之势普及开来,而在中国,移动互联网的主要应用之一微信,又一直在很多模块里使用H5技术,比如微信公众账号。今天的朋友圈里动辄就会出现H5制作,比如会议邀、组织招聘和活动策划。 于是,有人开始惊呼:H5会杀死原生应用(Native App)。 我始终不这么认为。网站并没有杀死软件,Web App也很难杀死Native App,即便得到H5支持的Web App。更有可能的是,一个Native App里在部分甚至大部分模块里包含H5——事实上,微信就是这样的应用,Facebook所谓退回Native App,本质上也是网页打包进入它的那个原生应用。很难有泾渭分明的Web App或者Native App。 有一点值得担心的,那就是今天对H5的使用过于营销化。这让我不得不想起了一度非常火爆的Minisite,商业公司曾经疯狂在这种小型网站上烧钱,一个策划专题投入上百万都不算罕见,最终,Minisite可以说是营销需求催动,也毁于过度营销化。 真正能让H5大火的,绝不是今天朋友圈这些移动互联网里的"Minisite",而是能切实解决某种需求的H5式解决方案,一个很好的方向是视频。H5理论上不再需要嵌入什么Flash技术了。不过,到目前为止,以谷歌、Firfox、Opera为一方,苹果为另外一方,就视频格式问题,还在继续纠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