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浩电商学院从外媒近日报道中了解到,今年"黑色星期五"美国消费者在网购上的花费已达33亿美元,所以卖家是什么时候开始准备"黑五"的呢?美国零售联合会最近称有57%的购物者11月就开启了节日购物。 但PayPal资深公关主任Anuj Nayar表示,PayPal的数据显示,节日购物季从9月30日就开始了,也就是说,尽管"黑五"和"网购星期一"是节日购物季销售巅峰,但是精明的网上零售商(包括阿里巴巴、亚马逊和eBay)提前几个月就开始为节日购物季做准备了。 数据分析的影响 像阿里巴巴、亚马逊和eBay这样的企业为节日购物季做了最充足的准备,他们收集消费者一整年的购物数据,分析数据发现宏观趋势(如4K平面电视热卖)和微观喜好(基于消费者个人的购物历史推荐可能感兴趣的产品)。 它们不仅分析自身数据库里的历史数据,还分析其他数据来源,判定市场前景、就业情况、收入水平,或者是通过在社交媒体上与用户互动获得相关信息。它们思考每个数据源的相关性,套入算法和模型,得出: 什么产品需求最高,需要备什么货; 提供什么样的优惠既能取悦消费者,又能获得最大利润; 如何有效地向目标受众传达"黑五"、"网购星期一"或季节性特惠; 购物高峰期自身电商网站上有多少消费者,以及需要维护的消费者数量。 刚进入电商行业的大型实体店零售商也应注意这些。2015年,"网购星期一"期间,大型连锁超市Target的电商网站就崩溃了,不能处理订单,由于有大量访客同时访问网站,导致网站宕机。 复制巨头的模式是个好办法吗? 并非所有销售组织都具备大型零售商的技术装置和订单处理能力,那小型零售商应该做什么?一种可能的方法是复制他人销售的产品。缺点就是,从复制到收获利润历时很长,不仅制造商和快递时长阻碍了复制销售的灵活性,同时时尚趋势和消费者喜好的改变速度也越来越快,而且"这样做的话,零售商也不太可能让自己的特惠产品独树一帜,"Clickz.com的TerezaLitsa表示。 消费者数据收集 零售商或网上零售商可以拥有自己的数据或数据分析吗?就数据而言是可以的。零售商采用数字化模式就可以收集消费者喜欢或不喜欢的产品数据,网站访问数据、网上调查(记得提供诱人的赠品)、收款数据、信用卡转账数据等都是数据收集的可能途径。商店里面提供WiFi也显得很重要,特别是当消费者发现喜欢的产品想购买、对比价格、领优惠券或查看特殊优惠时,这会产生一定的价值。 消费者数据分析 下一步就是让收集的数据可用,那就要用到数据分析工具了,只要它不一定要数据分析科学家来操作。有了数据分析软件和历史数据,网上零售商或零售商可以开始回答如下问题了: 总体数据表明女性在"黑五"和"网购星期一"购买的产品比男性多,那如果是运动器材、汽配及其他产品品类呢,情况是否一样? Twitter一直被视为关于"黑五"促销产品宣传神器,但某个行业的消费者会使用Twitter吗?Twitter宣传会吸引新用户吗?使用其他社交渠道会不会更有效率?如果有的话,是哪一个? 持续关注电商巨头 尽管复制模式可能不可行,但小型企业也需要关注阿里巴巴、亚马逊和eBay等电商巨头,因为这些企业不仅在网上销售方面领先,同时它们也重新定义了电商行业。 目前阿里巴巴"双11"一天的营收就远远高于所有企业"黑五"网上销售额。 亚马逊正在推广Prime Day,有很大的潜力与"黑五"匹敌。 亚马逊现在延长"黑五"促销间,从11月1日开始至12月22日,淡化"黑五"当天的重要性。 一些实体店零售商也使用类似的策略,以Target为例,它一整年都在维护"网购星期一"页面,这能确保消费者在搜索引擎寻找"网购星期一"时显示Target网页,据谷歌表示,消费者最早从8月份就开始搜索"网购星期一"相关信息了。 早在2015年,Adobe Digital Index分析团队资深经理Tyler White就已经预测,甚至连"网购星期一"都会被淡化,"很久之后,当天就不会是网购高峰期了"。其他零售商和网上零售商也可能发现一些行业变化,如果它们密切关注市场巨头的话。例如,包邮未来将不会成为吸引消费者购买的因素了。 其他服务也将变得越来越重要,例如个性化建议、购买前试用、灵活订购、取件、退货等。实体店在提供这些服务上会比纯电商零售商有更大的优势,因为它们可以采用"clicks-and-mortar"的销售模式。 学习巨头怎么做而不是做什么? 任何零售商必须认识消费者想要和需要的产品,然后努力寻找既能满足消费者又能盈利的方式。看电商巨头做什么只是一部分,同时了解它们怎么做也很关键。实体店零售商和网上零售商有大量的数据任由它们处理,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生成自己独有的见解能帮助自身在利基市场获得成功,甚至成为领袖。 作者:文浩电商学院,专注跨境电商"一站式"跨境电商互联网营销服务生态圈。干货分享交流请加QQ2118484922 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卖家资讯http://www.maijia.com/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