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听好听的话,而不是真实的话,这是人最大的毛病。 「曾仕强每日箴言」 |全文共2100字,深度阅读需9分钟,受益终生| 人与人之间沟通处事,最重要的就是说话,会不会说话,甚至可以直接决定一个人的成功与否。 那么请问大家,在日常为人处事中,你会说真话,还是说假话? 我们先来看一个故事。 1:
一个历史故事中的智慧 朱元璋在位时,要画像,就找了一个很会画像的画家的来画。 画家一看皇上长这么丑,要怎么画,用什么画?他就如实地画,就画得很像。 朱元璋说:我有这么丑吗?推出去斩了。 然后他又找了一个人来画。如果你是第二个,你会怎么样?你说我有骨气,我怕什么,了不起一死,丑就是丑,照画不误。 这种人耿直、坦率、勇敢,所有的优点都有,只是没命而已。很多人读死书就这样被害死的,这种人读书有什么用? 这第二个人呢?他一想第一个人画得很像命都没了,如果我还走他的路,那就对不起他用牺牲生命来警告我。所以他就画得很漂亮,递上去给朱元璋。 朱元璋说:我长的有这么好看吗?推出去斩了。 这就是儒家所讲的过犹不及。因为你诚心讨好,居心不正。 中国人是天底下最会找理由的人,因为我们有几千年的历史,资料库最充足,到处都是佐证。 朱元璋又找了第三个人来画。第三个人就想了,画得像是死,画得不像也是死,那就应该又像又不像,应该差不多。因为皇帝自己也知道,他虽然没有这么美,但是当了皇帝总应该美化一点。 于是,他就画得似像非像。 朱元璋看了之后说:我虽然很丑,但是你把我丑的地方遮住了,不错,有赏。 第三个人回去后心不安,他心想,我这算什么人,我在欺骗子孙,哪一天被人家揭发了,那我全家都倒霉了。 于是他又凭记忆画了一张很像很像的像,所以现在朱元璋有两张画像流传了下来,一张很像很像,一张是半像的。 从这个故事里面,你体会到了什么? 2:
到底该说真话,还是该说假话? 上面的故事,第一个人说真话,被斩了;第二人说假话,也被斩了;第三个人不真不假,似乎是最可恶的,不仅活了,还得到了赏赐。这就是我们独特的人性和智慧所在。 很多人认为这是欺骗。那是西方人的思维,西方人说不真实就是欺骗。 其实,这不叫欺骗,我们不能欺骗别人。我从来不说假话,但是我很少说真话,这是可以的。 说真话会死,说假话会良心不安,怎么办?只有两个字:妥当。 中国人只能讲妥当话,千万不要讲真话,讲的太真了, 没有人受得了。 这就是我们教育最大的问题,总让小孩说真话,但是一讲真话你就打他,小孩就知道,考试讲真话,做人讲假话,这样人格就分裂了。 我们告诉小孩不能说假话,因为那是大家都不能谅解的,跟人家说假话,迟早人家会知道。 但是如果你说真话,人家当场就受不了,来反驳你,你不是自讨苦吃吗?所以讲真话也是不可以的。 很多人吃亏,就在于不会说话,或者说话不好听。 你要知道,喜欢听好听的话,而不是真实的话,这是人最大的毛病。 所以,一个人嘴巴要甜一点,会说妥当话,才能处处受欢迎,获得更多成长的机会。 3:
如何说妥当话 所谓妥当话,换句话说,就是让对方听得进去。 如果对方听不进去,就算你有千言万语,你的话再对、再真实也没有用,他全当耳旁风。以下三个要点,是我们要特别注意的。 第一,开口第一句话很关键 中国人往往情绪反应激烈,一语不合,就可能翻脸。 在说话的时候,你不能确保每一句话都说得很妥当,但至少从第一句话开始就特别小心,以诚恳的语气来使对方放心。 如果第一句话就引起对方的戒心,使他觉得自己可能会吃亏,或者可能会没有面子,他就会采取躲避的策略;躲不开的时候,也会且战且走,不可能获得圆满的结果。 所以,中国人说话很少开门见山,而是先寒暄一番,看看对方的反应如何。 如果对方心情不错,才可以进一步沟通。 如果没说两句话,对方就很不耐烦,甚至要端茶送客,那你就算有再重要的事也要忍一忍,因为此时多说无益,"话不投机半句多"便是此理。 第二,将心比心,站在对方立场考虑 在开口说话之前,要谨慎小心,努力让对方听得进去,还要用心听取对方所说的道理,对方想表达的意思。 任何一句话,认真去听,都可能听出某些道理,不可能毫无价值。但是,我们常常不在乎,总想着达成自己谈话的目的。 换句话说,我们不认真听对方在讲什么,却希望对方认真听我们讲什么。 要知道,我们中国人是典型的交互主义。你对他怎么样,他就会对你怎么样。 同理,如果一开始你就缺乏诚意,对方是敏感的,一下子就能看出来,当然也不会诚意回应你。 这就需要我们发挥察言观色的本领,关注对方说话时的语气、神态,去体会他内心的动态,做出合理的对应。 第三,适当恭维不丢人 讲话的时候,如果加上适当的恭维,往往事半功倍。 原因很简单:我们中国人普遍爱面子。 哪个人特别爱面子,你就多对他说一些恭维话,让他觉得有面子,他就会心甘情愿地替你做事情,这才是最轻松的方法。 要别人帮忙的时候,你也不必求人,因为一开口相求,自然感觉矮人一等。你只需要会讲恭维话就可以了,这样才会有机会。 但是恭维人家也要适度,你把人家捧得太高,连他自己都不相信,那就适得其反了。 简而言之,恭维话,不是让你奉承,不是让你拍马屁。而是基于人性的某些特点,说话让对方听得进去并且听得舒服的一种方式。 从根本上讲,还是对自己最有益。毕竟说话好听的人,谁不喜欢呢? 中国人普遍疑心比较重,稍不留神,就会触动其怀疑的神经,一旦让别人产生疑心,你说什么都没有用,因为他什么都不会相信。 把握这种心理,从一开始就要十分谨慎,才能把话说好,而一个会说话的人,将拥有更多机会,更好前途。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你说话的妥当程度,也就是让人舒服的程度,决定了你人生所能抵达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