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禅对于古代的皇帝来说,可以说是一件意义非常重大的事情,早在夏商周时期就已经有了封禅的传说,后世的皇帝对于封禅这件事情也是非常看重的,但却也只有六位皇帝真正实现过泰山封禅。但这六位皇帝中,宋真宗是最后一位,然而宋朝之后仍然有数百年的封建王朝的历史,为何明清时期的皇帝都没有一个人去封禅呢?其实原因就在宋真宗身上,今天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封神有何意义 封禅泰山,代表着中国古代皇帝的最高荣誉。人间的帝王应到最高的泰山去祭过天帝,才算受命于天地。 所谓"封",指的是受命于天,即在泰山上筑土为坛祭天,报天之功;所谓"禅",则是指的受命于地,要在泰山下梁父或云云等小山上辟场祭地,报地之功。这一套极其纷繁复杂的流程下来,彰显的是皇帝对个人品德和功业的高度自信,以及国家治理达到顶峰。 那么中国历史上都有哪些皇帝完成过封禅大典呢?传言上古三代(夏商周)即有仁君行此礼,而第一个封禅泰山的皇帝则是大名鼎鼎的始皇帝嬴政。在他之后,封禅也成为了一项极其具有政治意义的活动。能完成封禅的,有以下几位皇帝: 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封禅泰山;建武三十二年(公元56年),汉光武帝封禅泰山;麟德二年(665年),唐高宗封禅泰山;开元十三年(726年),唐玄宗封禅泰山;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十月,宋真宗封禅泰山。 除此以外,女帝武则天曾于称帝后封禅过嵩山。对于这一举措,支持她的人认为她是不拘一格,不走寻常路;而不喜欢她的人则认为这是她心里有鬼,不敢去丈夫曾封禅过的地方再来一次。 2、为何明清皇帝都不封禅 那一个皇帝要怎么样的功绩才可以泰山封禅呢?基本上都是为祖国做出了巨大贡献的皇帝,比如开疆扩土,开创盛世,万邦来朝等,那么历史上那些皇帝真正的泰山封禅呢?有6位,分别是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汉光武帝刘秀、唐高宗李治、唐玄宗李隆基和宋真宗赵恒。我们可以看到宋朝之后没有皇帝去泰山封禅了。 其实这一切都源自于宋真宗赵恒,他在历史上最出名的事情应该是《檀渊之盟》了,当时北宋虽然很厉害,但是在北边有一个强大的敌人,那就是辽国,而北宋当时面对敌人的时候,签订了檀渊之盟,使得北宋割地赔款,每年像辽国缴纳"岁币"等,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是一件耻辱的事情。 但是宋真宗却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认为自己的这种做法十分的高明,用这种方法换来了国内多年的和平与稳定,因此宋真宗认为自己的功绩可以和以前的皇帝们相比,于是就兴冲冲的去泰山封禅了。我们看看上面的那些皇帝,哪一个没有他的功绩大,就连李治都平定了高句丽,完成了领土的扩张。 所以也正是因为宋真宗的这件事,把封禅的逼格和档次降低了,以至于后来的朱元璋、朱棣、康熙等这些千古一帝都觉得自己再去泰山变味了,让他们感觉自己的水平就是宋真宗这趟的,所以他们都感觉到羞耻,不屑和宋真宗为伍,这是最主要的原因,所以在宋真宗之后,不管后来的皇帝如何厉害,都不去泰山了。 其实泰山封禅是一种儒家所弄出来的一种封建思想,要知道皇帝去封禅最得利的就是儒家了,因为封禅的思想就是儒家提出的,而且皇帝从山下到山上,基本上每一个动作都是儒家的大佬们在主持,这可以使得儒家的名声暴涨,所以我们看到每次皇帝封禅基本都是儒家带头呼吁的,而且臣子也是乐意看到的,因为这是一次难得的公款吃喝、游览的事情,百姓也乐意,因为皇帝沿途都是撒钱的。 3、统治者的政治需求不那么强 为什么说是统治者的政治需求不那么强呢?因为在明清以前的帝王,讲究君权神授,神是上天的统治者,自己之所以能统治万民,是天上的神授予自己的权力,因此作为帝王要感谢神明,给予自己的统治权。而泰山古称太山,大为太,太山是指域内最大的山,太又通泰,所以在早期的中原王朝时期,泰山便是域内最高、最大的山,君王要想感谢上苍,泰山是最好的选择,因而,封禅泰山就成了帝王不成文的规定,随着后世对泰山祭祀,封禅的头衔越来越多,各地的泰山庙和信仰泰山的信众也成倍增加。 俗话说"物极必反"信仰也不理例外,在宋朝灭亡以后,汉地被游牧民族占领,汉地的文化更是遭到打击,尤其是蒙元的统治者,蒙古军队在泰山脚下,除了烧杀抢虐之外,更是更是直接毁坏泰山的宫、观、庙宇,对汉文化的毁灭相当严重,虽说后期有建设,但终究没有之前毁坏的多。到明清时期,已不怎么讲究君权神受这个概念,神也没有最初那么高高在地位了,统治者们更多则是讲人治,人的位置已经和神差不多了,但并不是说他们不祭祀泰山了,而是明清的皇帝没有祭祀,但终究没有以往的规模宏大,祭祀的人也从最初的帝王、诸侯,变为皇帝专门派遣的人员,或者山东的总督、巡抚之类的地方官员,祭祀的内容也从敬畏上苍,变成祈祷风调雨顺。 4、民间的信仰影响了皇家信仰 随着历朝历代皇帝对泰山的敕封,泰山之神,在域内乃至众神中独尊的地位,是其它神灵所不能比拟的,因为他的影响力巨大,因此在每年春季,各地的泰山信众不远千里,或者携家带口到泰山,参加泰山庙会等等,于是忽必烈至元年间,一位叫赵天麟的上书忽必烈,认为泰山本是天子封禅、诸侯祭祀的地方,现在这些平民在这属于干越邦典,泄渎神明,请求制止民间的行为,于是泰山庙会就被元廷明令禁止了。 泰山神的信众之所有那么多,不单单是应为东岳帝君或者泰山神,还有另外一个神仙,就是碧霞元君,碧霞元君最早源于泰山玉女,而民众泰山玉女的崇拜,最迟晚于宋真宗的大中祥符元年,因为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去泰山封禅封的就是泰山玉女,并做有《玉女像记》,并令官员祭祀,到宋仁宗时期,玉女神又有了玉女池、玉女祠,无论贵贱都可以前往玉女祠祭拜,金人统治时期也有贵族祭拜泰山玉女。蒙元时期在泰山脚下大肆毁坏建筑,忽必烈时期因为赵天麟的策书,民间信仰被禁止。 其实元廷认可的是泰山封禅,不认可的是贵贱皆可信仰的泰山玉女,而众人皆往泰山参加庙会,其实是祭祀宋真宗封禅的泰山玉女,元廷为体现封的唯一性,而故意禁止民间百姓到泰山。但是不能因为朝廷的封禁,民间百姓就放弃自己的信仰,为了挽救对泰山玉女的信仰,于是泰山玉女就被纳入道教神仙体系,从最初高贵出生的泰山神之女,即玉女大仙、玉女娘娘,玉女祠变成诏真观。随着明朝时期整个道教神仙体现的完善,泰山玉女也就塑造成了碧霞元君。碧霞元君的神职也就有了送子、祛病消灾,保佑一方平安等,类似佛教中观音所干的事。 由于在泰山娘娘、碧霞元君在民间的香火极旺,引得明清两朝,皇帝积极派人修缮、扩建、新建她的宫观,妃子们争相去派人去祭祀碧霞元君,乞求元君庇佑送子等,于是泰山上碧霞元君的宫、观、祠的数量也大于泰山神的宫、观,泰山的正神也从男性转变为女性,泰山的地位也随之而降。 另外就是,随着佛教的广泛传播,本属于泰山神掌管的阴曹地府、阎罗殿,也逐渐转变为阎罗王管辖,因此泰山神的地位越来越低,在那个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思想下,信奉一个掌管死后的神,没有信奉掌管送子、送福的神来的实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都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或者图片、视频等版权权利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