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的雷区:对面试官不了解 面试的雷区 1、面试答案无法令人满意 "你认为十年后你能晋升到什么职位?"别小看,这个俗得不能再俗的老问题。就是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求职者给出的答复足以改变HR对一个人的印象认知。 切记:应聘者前来应聘的是媒体职位,却梦想着十年后成为一名设计师;或者应聘助理工作,只是为了日后借工作之便,搭上某个自己迷恋多时的小明星。这些人在HR眼中,都属于"没有良好的职业规划"的族群。 2、与领导对职位的需求,契合度不高 在这一点上,应聘者只能"尽人事,听天命"。不是所有应聘者都能满足不同领导的需求,并获得他们认可的。说白了每位领导都有自己的一套办事风格和用人哲学。也很难有应聘者,逢面试必过,场场被领导挑中。 有的领导期望HR为他们招位业务精英,来提升整个团队的业务能力;也有些领导,则需要个特立独行的奇才怪咖,来为死气沉沉的部门注入新鲜活力。总之,如果因为这个原因,而面试失败的话,你大可不必自责,这真不是单纯的自身能力问题。 3、对面试官不了解 当应聘者在接到一份面试邀请后,需要提前做足准备工作——不仅仅要对公司的行业背景、发展情况、企业排名…等有所了解,同时还要对面试官的信息,掌握一二。比如:事先浏览一下面试官的微博、微信、博客…等主流社交平台,藉此研究一下对方的兴趣点和个人偏好。 通常情况下,应聘者与面试官交流时,如果能不禁意间说出些面试官感兴趣的话题,那必定会为自己加分,给HR留下深刻印象。但遗憾的是,很少有人会这么做。 4、缺乏后续跟进措施 应聘和招聘是个双向选择的过程。当应聘者离开后,我们希望可以得到应聘者的反溃别误会,作为HR,我们期待的反馈绝不是收到一封感谢邮件或一张致谢卡,我们最想看到的是:应聘者对这份工作的渴望和对这个职位的具体工作意向。所以,当应聘者没有进行跟踪反馈时,我们将默认应聘者对企业的向往意愿不高。也就是说:即便公司、HR对你有意思,也未必会主动伸出橄榄枝。我们更希望看到应聘者的诚意。 5、高不成低不就 如果应聘者表现出"只做大事儿,不做小事儿"的架势,那么亲爱的很遗憾,对不起啦!你将在第一时间内被HR火速淘汰掉。毕竟办公室中总有些不起眼的卑微小事等着你,比如:复印部门订餐、网购机票…等。事实上,人人都爱那些不挑活儿的厚道人。那种越不起眼的工作越乐意干的人,反倒最招领导喜欢。 6、准备不充分 找工作的环节中,简历是必不可少的硬指标。除此之外,应聘者还需要根据自己所申请的职位准备一些额外的补充资料。比如:应聘一份制图员的工作,你可以提前挑选出自己满意的作品,进行简单装订,并附上自己的联系方式。很多应聘者并未做到这一点,除了简历以外,并没有留下让我们感知、了解你的物品。作为面试者,需要积极主动地向HR展示你的"过人之处"。 7、如果应聘者自身条件过于优越 那么HR和招聘主管,往往都会心里打鼓。倒不是出于嫉贤妒能,而是在现实生活中,这种优势往往会成为这类人成功的绊脚石。即便是这类应聘者,在入职初期表现得非常亮眼,到头来也往往会因为工作本身缺乏挑战性、太容易被他们胜任,而迅速丧失激情,没办法再踏踏实的干下去。 作为一个部门主管,或资深HR,都希望能给受聘者提供一个可供其成长晋升的职业空间。如果真的是庙太小,容不下你这尊大佛,我们作为招聘方,往往会选择忍痛割爱。 8、没有建设性的蠢意见 面试的结尾,面试官往往会客套的问你:"还有没有什么要问的?"这个看似不起眼的环节,其实却极为重要。这一环往往能看出应聘者,的真实想法。 比如:有些人会不假思索的问出:"在这里工作最大的好处是什么?"很明显!应聘者在敷衍HR,仅仅是为了提问而提问的"蠢"问题。你不妨借鉴一下,那些在各个领域中颇具影响力的人物们的做法。记住,这是你与未来可能成为你老板的人在对话,一定要利用这一时间,多问与工作实质相关的内容。 如果面试官恰好是行业翘楚,那我拜托你,千万别在这个时刻犯二!尽可能的抓住这个天赐良机。询问一下"他们对竞争对手的看法",或"他们希望在公司现有基础上,做哪些提高?"以及"他们对行业发展的预期"。 PS:如果在面试谈话中,你发现自己真正觊觎的是该部门的另一个职位,或对目前所面试的这个职位有诸多疑惑或不满,那也不妨在此时提出来!记住,这很可能是你跟自己未来BOSS的第一次对话。所以一定要利用这个机会,尽可能多的了解到这份工作的实质性内容。省得入职之后,再各种后悔,各种发愁,怨自己当时没问清楚。 9、别动不动就紧张! 在面试过程中紧张是很正常的生理反应,这恰恰说明应聘者对这份工作很在意,这其实是HR期望看到的,因为这种人往往是公司想找的人。 但是如果你过度紧张,甚至语无伦次,连续2个问题回答的没有重点。那就有点儿说不过去啦,再爱你的面试官恐怕也帮不了你。这里悄悄告诉你一个小秘密。虽然身为资深HR,但其实每次面试,我都跟应聘者同样紧张。你懂的?!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