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回到2014年3月份,那时候我才刚刚研究生毕业,来北京快3年。那时候北京的房价也是高得离谱,不过相比现在,还算便宜的。 2014年的滴滴还叫滴滴打车,也仅仅只能打出租车而已,美团和大众点评还没合并,阿里还没上市,微信才刚刚引入微信支付,上街还不能随便掏出手机付款。 那时的我,是一个刚从学校出来的移动开发者,做着Android和iOS开发。在当时的市场上,这还算是一个比较热门的工作,各大公司都在重点布局移动互联网,所以对移动开发工程师的需求比较大,而我当时凭借着近3年的移动开发经验也顺利的拿到了一些公司的offer。 就在选择工作的这个十字路口,我收到一份加入创业公司的邀请,邀请我的是曾经在学校实验室的企业导师,当时公司还没成立,对我来说,这是一次机会。 因为骨子里不喜欢大公司按部就班各蹲各坑的工作方式,如果喜欢这种生活,当时可能就不会选择来北京,可能在家好好当公务员去了。 我没有犹豫很久,就和一个当时同在实验室的同学一起加入了这家连注册都还没完成的初创公司。 从0到1 对于那时的我来说,在大公司工作和在创业公司工作是没有太多的概念可言的,简单的考虑就是喜欢创业公司那种自由,思想自由、行动自由,不会有什么条条框框限制,并且能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把一件产品从无到有的做出来。如果创业成功,能给自己带来的回报也会远远超过待在大公司(当然,这是一个小概率事件)。 就这样,2014年3月,我开始了在创业公司的工作和生活。最开始的两个月,我们还没有自己的办公室,寄居在别人办公室旁边的一间小屋子里,除了创始人,就是当时的几个同学加上我们的企业老师,总共4个人,组成了公司产品技术团队的原始成员。 我们要做的产品,是一款移动医疗的App(现在已经转型),我当时负责iOS的开发工作。那时候每天都像打了鸡血一样地工作,没有产品经理,我们就自己来,白天讨论产品需求和设计,晚上就动手写代码实现出来。 没有设计师,我们就自己操刀设计,自己画图和切图;没有测试,我们就自己扮演测试人员,最终完成上线发布。就这样,三四个人干了十来个人的事,效率出奇的高,那是最好的时候。刚创业的人,尤其是像当时我这种刚从学校出来就参与创业的人,都有一种舍我其谁的感觉,仿佛自己被赋予了使命,正在征战荣耀之巅的感觉。 随着项目的进展,我们开始招人,我也开始面试别人。 (说实话,要不是自己属于比较早一批做移动开发的人,有一些项目经验,以刚毕业的姿态就去面试别人,还真有点心理没底。) 随着面试地人越来越多,不仅是考察别人,也反过来对自己进行自检,通过和不同的人接触和沟通,让自己明白哪些地方还有提升的空间。刚毕业就介入面试和招聘环节,也只有在创业公司才有这样的体验。 当时也有很多朋友跟我说过,刚毕业就去创业公司是不是合适,刚毕业的学生还没有建立起完整的工作方法和职场工作框架,贸然去不确定性极强的创业公司可能是一种风险,对后续发展可能会带来不利的影响。 其实,我也担心过这个问题,不过现在来看,我当时的担心是多余的。至少对我来说,当时选择了创业公司是最明智也是最正确的选择,因为我也是后来才逐渐明白:我喜欢的是这种从0到1的过程,这是个艰难而有挑战的过程。没有人会告诉你该怎么做,一旦完成了,收获和认知升级却是指数级的增长。 当然,这肯定也绝对不适合所有人,有的人就适合先加入大公司进行全面系统性的学习和培训,然后再出来加入创业公司或者自己创业。因为在大公司能给他们带来不同的眼界,扩充自己的认知。两个月后,我们有了自己的办公室,不大,但足以让我们在这容纳二三十人的空间里日夜奋战。 加入创业半年之后,团队扩充到了10人左右,工程师也多了起来,也有了专业的设计师,工作方法也逐渐完善,我们也有了自己的研发体系,一切都在朝着正规前进。 这是一个看似顺利的过程,实际上经历了太多的变化和挑战,光是确立研发流程,有一次就开了一个将近8小时的会议。对于一个新事物来说,什么都是对的,也什么都是错的,因为没有标准,而创造标准的这个过程就是提升认知升级的过程。人们惧怕变化的发生,但人们不排斥参与到变化过程中去。 加入创业公司8个月后,我经历了公司初创、确立业务、设计产品、开发、测试、招聘面试等等全流程。团队从几个人发展到十来人,从不需要规范到标准化的研发流程,最终,产品的1.0上线,200多个日日夜夜,我在创业公司完成了从0到1的过程。同时,我也迎来了自己的第一次转型。 二次转型 2014年10月份,公司和产品都在向前发展,我们也持续了半年多一直没有专门产品经理的阶段,到了需要职能化发展的时候,我们开始考虑从外面引进一位专业的产品经理,但面试了很多都未果,发现招聘一个真正符合要求的产品经理是那么难。于是,在商议之后,我成为了公司的产品经理,正式从一名开发工程师转型为一名产品经理。 这不是一次轻松的转型,放下非常熟悉的开发技能,转投一个不那么熟悉的全新领域,虽然自己一直对产品感兴趣,但真正开始做产品,还是遇到了很多问题。思维和认知的升级是人得以真正进步和提高的最根本原因,我感谢这段经历。 以前做开发的时候更多的是和计算机打交道,处理各种逻辑和写代码。自从做产品开始,接触面越来越广,和不同的人接触,需要协调产品技术团队内部的人和事,需要和团队外的其他团队协作沟通,需要参与到业务中去,同时也需要和用户接触。 这个过程完全是把我从单一的人与计算机的世界,拉向了人与人的世界,而且是不同的背景和认知的人的世界。 人是一种很奇怪的存在,因为人有想象力,而且是各式各样的想象力,决定了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件事会有不同的看法和观点。而产品经理,就是需要通过手中的产品将不同的观点引导到同一个方向上去。工程师、设计师、测试人员对于需求的理解就会出现千差万别,更别说业务人员或者是外部用户了,想想这中间的挑战,足以让人很兴奋,至少我是!(^_^) 做产品的第一个年头我基本上都是在疯狂的汲取各种做产品的知识和技能,看了很多书,听了很多讲座,和很多人都有过交流,每天都在实践。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亲身经历着,要说自己究竟哪里成长了,我也说不上来。 时间到了2015年年底,由于公司业务的调整,我换到了一条新的产品线,负责一个全新的产品。这是自己第一次独立负责一个产品,从产品定位、路线图规划到最终设计并落地实施,全程参与下来,让我对产品生命周期的理解更加深刻。期间需要将战略意图落实成用户使用的产品功能,这无疑又是一次激动人心的挑战。很庆幸,在身边人的帮助下,产品成型并投入市场使用。 创业公司的特点就是不确定性,如果让我给所有创业公司文化下一个定义,"拥抱变化"这一条必将是最重要的一条。因为没人告诉你什么是对的,甚至也没人告诉你什么是错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只能凭着快速迭代小步快跑的方式去验证业务模式和产品。当然,有尝试就有失败,失败了也没关系,重要的是敢不敢再来一次。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创业公司是对人的历练池,有人来有人走,有的人一直在坚持,有的人去寻找自己的新天地。没有谁是绝对的对,也没有人是绝对的错,有人的地方就有战争,只是这种战争不一定是炮火。 创业公司因为足够小,所以文化或者说气氛的养成和扩散也非常快。庆幸我所在的团队是一个解决问题型的团队,抱怨不会让好的事情发生,提出方案并推动事情向前发展,才有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否则连这个机会都没有。 时间来到2016年9月,我又迎来了第二次的转型(如果现在再来看这次转型,其实只能说是一次外出学习):由于业务和产品方向的变化,我开始负责产品运营的工作。 与其说是产品运营,更不如说是介于产品和业务之间的一个角色,我不再直接负责产品设计和研发工作,转而以业务视角并立足产品将产品运用到实际业务当中去。做产品运营工作期间,对我来说又是一次新知识的汲取过程,是围绕产品运营主体进行认知升级的过程。 在负责产品运营工作的5个月时间里,和搭档一起策划了两次产品运营活动,一场是基于产品的春节红包主题线上活动,一场是基于业务主题的线下运营活动。前者创造了平台日活最高的记录,后者创造了平台单日新增用户最多的记录。 这是一种完全不一样的体验,如果说以前做产品只是把产品做出来,那这次做产品运营是让用户把产品用起来。关于春节红包活动,我也记录了一篇小结《案例复盘:从一场春节红包活动中,我得到的三条运营启示》,而基于业务主题的运营活动,则成为目前的业务重点在推进,因此,我从产品运营工作又回到了产品工作中。 这次的"外出学习"让我收获颇丰,对业务和运营的理解提升了一个维度,这份经历会在今后我做产品的过程中为我提供许多非常宝贵的经验。 就这样,我完成了从开发工程师转型到产品经理,又转型到产品运营,最终又回归产品经理的旅程。2016年12月,历时10个月,我完成了人生中第一本书的写作并上架各电商平台,主题是结合自己的技术背景,以产品角度写作的一本面向非技术背景的产品经理的入门书籍,同时也记下了这一难忘的经历。如果不是在创业公司,我完不成这样的升级。 三年时间 时间到了2017年3月,我加入目前的创业公司整整3年时间。这3年光阴仿佛有10年那么长,一点也不夸张,或许是经历的变化和挑战太多,让每一周每一天都好像被拉长了。也许就这就是创业的魅力所在!99%的创业公司最终都没有成功,脱引而出的总是少数,不知道我能成为哪一类,但我还在路上,对于个人来说已经完成了彻底的认知升级。 3年,对于任何一个人或一个公司来说,都足以发生巨大的变化。正在创业或创过业的人都会有的共鸣。对于没参与过创业的人来说,这种经历值得你们一试,当然,如果你没有强大的心脏和足够的定力,我还是奉劝不要轻易入坑。有时候,考验的不是能力和体力,而是心力。 我继续在产品道路上前行,也许这一次,是我最后的机会,也许这一次,我们要玩一些不一样的,也许这一次,我们不会让自己失望。但,谁知道呢! 我不会知道如果当初没有选择创业公司现在会怎样,没有发生过的就不算失去。所以,每一天我都当成最好的时候。因为我们永远都不会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 这3年时间对我来说绝对是人生中无比宝贵的一段经历,而且这段经历还在继续着,我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但我始终喜欢那一句话:"Never let yourself regret"! * 题图摄于北京某天早晨5点50分,也是我平时起床的时间,也就那么几分钟,我能看到这样的美景,也让我看到了一种不一样的生活方式。 作者:唐韧,微信公众号:ryantang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