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一则微博让一起高校暴力事件受到广泛关注。陕西理工大学一名大三女生被一名舍友暴力伤害长达4个月,还被经济勒索。目前,警方已介入调查。(6月16日华商报) 剖析这起暴力事件,可以发现,之所以施暴的次数多、时间长,与被伤害者贺某的隐忍有很大的关系。张某无论是用手或书本打贺某的脸,还是用脚踹、用衣架戳贺某下体,抑或是勒着贺某的脖子,用水果刀在贺某胸口比划威胁,贺某都没有反抗和还击。事后既没有向学校报告,也没有告诉家长真相,实在让人很难理解。正是贺某的一味隐忍,才导致张某的肆无忌惮,一而再,再而三地实施暴力行为。 面对暴力伤害,无力反抗,不能自救,可以退让。但除了自救,他救也不失为一种办法。他救的形式很多,比如事后及时报告家长、学校或公安机关,借助他们的力量,制止暴力伤害。 面对张某的暴力伤害,贺某或许很矛盾,并在心里反复权衡利弊。最终,她把个人的安危放在次要的位置,而采用隐忍的方式对待暴力事件,这是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的缺失。如果能及时向学校反映张某的暴力行为,贺某既能自救,减少伤害,也能救她,让张某迷途知返,但贺某没有这么做。 溺水、火灾、他人的不法伤害……一个个突如其来的危险防不胜防。一个人如果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遇到危险,将会不知所措,束手无策。 自我保护意识是最起码的意识;自我保护能力是最基本的能力。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应从小培养孩子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学会自我保护,并不是以牙还牙,而是面对暴力事件时,要保持理性,智取对方,脱离危险,尽量减少伤害。事后,及时寻求他人的帮助,让施暴者得到应有的惩治。 学会自我保护,在遇到暴力伤害时,要注意保留证据,以便维护自己的权益和惩治施暴者。 学会自我保护,要读法、知法、懂法,用法律保护自己。任何一个个体都是弱小的,但在法律的保护下,便是强大的。 一味的退让和隐忍是对施暴者的纵容,不仅不能减少伤害,反而会使伤害更加严重化。贺某的教训是惨痛的,但同时也为我们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敲响了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