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灭陈之战虽然只用了两个月的时间,但是绝不代表这场战是非常好打的。要知道南北朝的历史存在了近一百七十年,隋文帝想一举消灭南朝结束这长期分裂的乱世,其难度可想而知,况且北边还有突厥虎视眈眈,所以隋灭陈之战的准备工作做了很久,甚至隋文帝刚一登基就开始考虑灭陈,但一直到了开皇八年的冬天,战争才真正打响。 陈朝和北周是在同一年立国的,而北齐还要更早一些,突厥也在北齐建立之后正式崛起。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四个政权是并立存在的。后来北齐在577年被北周所灭,而581年隋朝取代北周而立。此后,就成了突厥、隋朝和陈朝并立。 隋文帝一继位就考虑实现统一,要统一就必须解决掉北边的突厥和南边的陈朝,而两者显然不能同时开战,只能各个击破。隋文帝最开始的意思是先攻灭陈朝再考虑突厥,毕竟突厥在当时要远比陈朝难打得多。不过突厥却率先向隋朝开战,583年,隋文帝对突厥展开反击,一面派出八路兵马攻打突厥,一面采取内部离间之计,最终让突厥分裂为东、西突厥,对隋朝暂时不再构成威胁。 这之后,隋文帝就开始考虑灭陈之战,陈宣帝在582年去世,继位的就是大家熟知的陈后主,早在陈后主继位之前,陈朝实际上已经不可避免的开始衰亡,又碰上陈叔宝这个只知吃老本和贪图享乐的君主,走向灭亡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在587年甚至是更早的时候,隋文帝就开始全面部署灭陈之战,高颎提出的建议就被提前用上。一是在陈朝收获的季节(南北有时间差),组织兵力佯装要攻打陈朝,这样陈朝知道后一定召集士兵严阵以待,对峙时间一长,他们就错过了农时。等到他们准备好了兵力反击的时候,就解散部队回国,如此反复更能让他们失去警惕,真到了决战的时候,他们很可能会犹豫,渡江就会顺利很多。二是暗中派人到他们那边去焚烧粮库,建一个烧一个。这样的话,不出几年,陈朝的粮食储备就会大大减少,没有粮食就谈不上赢得战争。 当然,这只是隋文帝采取的高颎的建议,当时隋文帝是召开了大的会议来听取大家的建议的,好的统统采用,比如还有崔仲方提出的陈兵建议,在中上游秘密安排精兵,在下游增设船只,准备水战,这样无论陈朝将兵力集中在上游还是下游,隋军都有机会渡江,而且让陈军没有办法及时救援。 贺若弼更是采取兵不厌诈的策略,一面大量购买船只,一面又将破旧的船只陈列开来麻痹陈军;另一边又经常在广陵江边搞演习,让士兵们进行狩猎以迷惑陈军。等等。 只要是合理的建议,隋文帝来者不拒。到了588年,隋文帝下诏书陈列陈后主的二十大罪行,试图在陈朝赢得舆论支持,然后伐陈在这一年正式展开。十一月,隋文帝亲自举行誓师大会,为五十多万士兵饯行。 战争真正开始的时候是秘密进行的,隋军十二月份开始发动进攻,当时隋军是分八路进攻。秦王杨俊负责中上游的三路大军,其中的另两路大军由杨素和刘仁恩率领;而晋王杨广负责下游的五路大军,其中的另外四路大军由韩擒虎、贺若弼、王世积和燕荣率领。 隋军这边开始进攻,远在建康的陈叔宝对军情却一无所知,军情一开始都被扣押。589年的正月初一,陈朝的元会正在热热闹闹的举行,而隋军开始了渡江计划。等陈叔宝知道后,本应该采取有效的作战计划应对的,实际上陈军中也确实有将领提出不错的建议,但是都被陈叔宝否决。最终在二月份,陈朝就被宣布灭亡了。历时两个来月的灭陈之战就这样结束了。总结原因无非是那么几个: 其一:隋朝刚刚建立,隋文帝雄才大略,政治清明,隋朝正在上升期,势不可挡;而陈朝则恰恰相反,陈叔宝虽然比隋文帝还晚做皇帝,但是陈朝积弊已久,况且陈叔宝确实不是做皇帝的料,他所做的一切反而加速了陈朝的灭亡。 其二:隋文帝为这场战争做了数年的准备,而陈叔宝则只是沉浸在享受之中。 其三:隋军出动的阵容非常强大,高颎、杨素、贺若弼、韩擒虎等等,都是一等一的大将,况且他们又布局得当。反观陈朝则是马马虎虎的应付,大臣隐瞒军情不报,而陈叔宝又一次次做出错误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