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自护能力是应对校园欺凌的基本前提


  6月14日,微博上一起高校暴力事件受到广泛关注。陕西理工大学一名大三女生被一名舍友暴力伤害长达4个月,还被经济勒索。目前,警方已介入调查。(6月16日华商报)
  作为大三的女生已经是成年人了,即将走向社会,各方面的应对能力应当是游刃有余了,然而,她却遭遇到了严重的舍友欺凌,而且心理依然没有断乳,还需要靠家长的陪护才能完成学业。我们在给予同情的同时,也不禁想问:为何不拿起自护的"利器",摆脱被欺凌的厄运呢?
  自护看似是一个简单的概念,但要真正实现,实则不易。
  自护需要自尊。在自己权益受到损害时,要做的绝非忍气吞声。一再地退让,只会成为自己的软肋,让自尊遗失。
  自护需要学会自卫。遭受他人欺凌,即使不能"以牙还牙",也要通过具体的行动让对方明白自己绝非"懦夫",要让对方知难而退,终止以后的行为。
  自护需要学会他护。如果欺凌一方的实力远远超过自己,自己确实没有能力解决,完全可以积极地寻求外援,学校、老师和父母,当然还有法律,都可以成为维权的"工具"。
  事件中的贺某在面临欺凌时,手足无措,逆来顺受,足以说明她缺乏必要的自护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在生活中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和教育。
  首先,学校的自护教育不能少。自护教育有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需要学校做好顶层设计,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应施以不同的教育,从学会避免跌伤、避免自己的身体被别人触摸到如何应付外来压力的胁迫等,在教学内容、教育形式上都要做出及时而必要的调整。这是学生必备的素养,是他们成长须臾不可离的一种能力。
  其次,家庭的教育和引导更是培养孩子自护能力的土壤。对于孩子,家长不要保护太周到,要学会适当放手,孩子们只有在摸爬滚打中才能练就保护自己身心的能力,"温室里的花朵"永远都长不大。
  当然,高校发生如此严重的欺凌现象,也暴露出不少的问题,如高校的思想政治课建设亟待加强、德育建设不到位、法治教育滞后等,但最重要的还是应培养学生的自护能力。对于基础教育中落下的一课,高校也应适当地补一补,毕竟教育不分早晚。
网站目录投稿:绮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