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
摘要:人力资源作为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总和,其开发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水平。福建省人力资源较为充沛,劳动力的产业分布逐步朝着合理化的方向发展,但也存在劳动参与率过高、低文化素质的人员需求较广、招工难和就业难的结构性供求矛盾突出等问题。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加大人力资源投资力度,提高劳动力素质。
关键词:人力资源 劳动者素质 就业
一、强化人力资源开发
人口红利促进福建省经济增长最直接的表现是充足的劳动力资源,2015年福建人口达到3834万人,全国排名15位,从总量上看,福建人口资源较丰富,并蕴含丰富的开发潜力。但是,随着福建省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动,劳动年龄人口逐渐变成老年人口,劳动力数量将下降的态势,劳动力数量的减少使得人口红利对福建省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从表1可以看出,近年来,福建的人口抚养比总体呈下降趋势,从一个侧面表明当前仍处于人口红利期。但是,具体来看,福建的总抚养比、少年儿童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到2010年降到最低,2011年开始回升,人口抚养比的触底反弹使得福建省人口红利减弱,开始出现劳动力短缺和老龄化现象,如何深入开发和提升现有人口质量的问题亟待解决。
只有通过提高劳动者素质,使福建省经济由劳动力数量式增长向劳动力质量式增长,才能形成促进福建省经济持续增长的长久动力。然而,与全国相比,福建省对教育的投入相对较少,人口素质仍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绝大部分人口的文化程度处于初中水平,高等学校在校生和平均受教育年限仍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之下,高素质人口比例偏低,劳动力市场上高科技高技术人才严重稀缺,高科技高技术人才的供需脱节已经影响到人口红利的充分发挥。为此,福建省应当加大对人力资源的投资,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和综合技能,充分挖掘劳动者的潜力。
二、提高人力资源能力素质
教育作为人的能力的来源,是提高人力资源质量的基本途径。政府应适当调整财政投资政策,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为人力资本的积累提供资金支持。一是应从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着手,通过改善教育结构,提高15-19岁低龄人口的在学率,提高初中毕业生的升学率,从而大面积提高劳动者受教育水平。政府部门还应进一步统筹规划区域内的公共教育资源,充分开放社区教育、公共教育设施及文化场所等大众继续教育领域,提高科研机构、图书馆、博物馆、文化站等社会资源的开放率和利用率,为广大社会成员提供教育文化服务,为高素质高技能社会从业人员的培养构建宽松便利的成长环境。福建省的总人口中农村户口超过50%,其大部分劳动力来源也是来自农村,未来城市劳动力的供给,必须依赖于农村富余劳动力,劳动力素质的普遍提高是以城乡劳动年龄人口平等地享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及平等地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为前提,但是目前,福建省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教育资源配置依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政府应当根据不同地区城乡之间教育发展水平以及教育资源的实际情况,合理分配比例,促进教育资源的公平合理分配。
二是加强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适当扩大职业教育规模,向社会提供更多高素质的技术人员、高级技术力量和应用型人才。同时,应大力发展多種形式的继续教育,对社会在岗从业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能更有针对性地提高广大从业人员的技能素质,逐步构建起高技能社会从业人员的成长激励机制。从地域来看,福建的人力资源需求绝大部分集中在主要中心城市,厦门和福州是全省最重要的人才供求集散地,这说明福建省产业经济发展的地域不平衡性较大,高学历人力资源的分布欠合理。针对这一问题,应从调整高等院校及中等职业院校的专业布点人手,各地方高校及中等职业院校应根据当地主导产业发展需要,主动调整学科专业结构设置,完善学科体系、进行课程体系革新建设,改造传统专业,增设新兴专业,培养适合产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源供给。
三、提升人力资源就业水平
通过培训提高在职劳动者的技能,表现为人力资本存量的改善。人力资源供需问题错综复杂,牵涉到社会的各个方而,改善福建就业市场的人员供给现状,需要协同政府、教育部门、劳动部门、行业企业等各方力量进行系统性、综合性的改革。
一要重点解决招工难和就业难的结构性供求矛盾。针对我省人力资源市场无效供给和低端供给过剩、有效供给和中高端供给不足的结构性矛盾,要引导乡镇企业发展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积极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发展效益农业和劳动密集型农业,促进农村劳动力在当地或周边城镇就业;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通过培训逐步改善人力资源供给结构,解决用工荒问题。要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制度,为人力资源供需双方提供多元化招聘服务,定期将重点企业用工信息向社会发布,为各类劳动者免费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岗位信息等基本公共就业服务。要建立区域联动机制,加强区域间人力资源共享合作,引导和有序组织各类人力资源跨区域合理有序流动。
二要提升就业人员队伍的技术素质,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劳动力部门应要求求职者人职前必须参加职业培训,取得一定资格后才能到相关的职业介绍机构登记求职,推动职业培训与福建产业需求更加紧密的衔接。自2010年起,福建就已建立起职业培训资金直补用人单位的政策机制,劳动部门按照员工培训后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技能等级,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和生活费补贴,以此鼓励企业组织员工开展职业培训。2012年以来,福建劳动部门陆续出台相关优惠政策,为重点企业免费培训紧缺技术工种,鼓励不同行业企业根据自身的岗位特点及对从业人员素质的不同要求安排继续教育的方式和培训层次。今后,劳动力部门应逐步将更多的从业人员纳入培训范围,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的技能素质。
三要从根本上提高从业人员的就业质量。应对现有资产存量与生产要素进行重组,增强产业内部各行业的关联性、互动性,提高产业的规模经济效益和行业关联度,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行业,促进科学管理在传统行业中广泛应用,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整合传统业态,提升传统行业的质量和水平,全面扩大传统行业的人员就业空间。在立足现有基础和比较优势,提升和改造传统行业的同时,重视发展知识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充分利用后发优势,优化资源配置,不失时机地培育和发展新兴行业,吸引和引导更多社会人员的就业趋向,为今后更好地适应福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提升的需要,促进三大产业结构合理化健康发展做好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