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征,是我国春秋末期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母亲。由于她教子有方,培养出了千古流芳的圣人,所以世人称颜征为"圣母"。 早在孔丘还不知事的时候,颜征就买来了很多的乐器,有时自己为儿子吹弹,有时请人为儿子演奏,有时让儿子自己玩弄。邻里乡人不解其意,颜征对人们说,孩子现在还不懂事,但天长日久,他就会喜欢这些乐器。做人要讲根基,办事要按规矩,无规矩不能成方圆,礼器最讲礼仪与规矩,无章法演奏不出动听的乐曲。让孩子早点懂得礼仪、音律、等级,对他日后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 在母亲的引导和教育 下,孔丘对音乐有了浓厚的兴趣,很小就学会了吹、拉、弹、唱。邻里有了婚丧等红白喜事,他挟着乐器跑去奏乐。孔丘长大后,对音乐的爱好有增无减,简直胜过吃肉吃饭的地步。他在齐国听了《韶乐》,一连学三个月,吃饭连肉味都觉不出来了。他说:"真没想到音乐会使人达到这种境界!" 有一次,孔丘向鲁国乐宫师襄子学琴,他弹了一支名曲,一连弹奏了十日也不换曲子。师襄子建议他换曲子,孔丘说:"我已经熟悉这支曲子了,但还没有领悟他的技术。"过了些时候,师襄子说:"你已经掌握了弹奏这支曲子的技术了,可以弹奏别的了。"孔丘说:"我还没有领悟它的用意。"又过了一段时日,孔丘仍在弹那首曲子,师襄子不耐烦地对他说:"你已经了解它的用意了,可以换曲子了。"孔丘说:"我还没有领悟它所描写的人物形象呢。"又过了些时日,孔丘终于停下不再弹了,他默然有所思,向远处眺望,说:"我可能领悟到了,这个人又高又大皮肤很黑,眼睛向上看,好像要统一四方,这不就是周文王马?"师襄子听了非常惊讶,说:"这支曲子就叫《文王操》!" 从此,孔子对音乐钻研得更深了,在音乐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他从音乐中能领悟出许多深刻的道理。在各种乐器的奏鸣声中,孔子懂得了音和音之间存在着节拍,符和符之间有着一定的规律,音律协调好了,才能演奏出悦耳的音乐。于是他告诉鲁国太师音演奏的道理,说:"音乐是可以懂得的,开始起来的时候,就是协调的,接着,五音是精粹的、节奏是明朗的,持续着缭绕不绝,终于就完成了。"孔子在音乐方面的造诣是精深的,他整理了"六经"之一的《乐经》。他从音与音自建存在的节拍,符与符之间有着的规律,联想到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千丝万缕的联系。他想:音乐调节好,才能演奏出悦耳的音乐;人际关系调节好,才能安守本分,克己复礼。正是在各种乐器音律谐调的启示下,他领悟出了一个深刻的为政之道,使他逐渐形成了以"仁"为核心,以调整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为主体的儒家思想,成为儒家的创始人。孔子版君臣、父子、夫妻、兄弟、姐妹、公私、义利名份等各种关系搞得有章有法,调整得名正言顺,实在是一大发明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