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环保,这让我很自豪 ——福建中节能新型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许舟的人生选择 他曾从事过许多职业,追梦之路充满波折。 他以极大的热情投身节能环保事业,一直致力于为石材产业的"废料"石粉找到一条资源重生之路。 他曾荣获"福建省2000—2005年度墙材革新先进工作者"称号,享受省级劳模待遇。 他曾被授予"中国节能先进工作者"称号。 他长期坚守一线企业岗位,兢兢业业,忠于职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率领公司艰苦创业,开拓进取,创造了突出的经营业绩。 他就是福建中节能新型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许舟。 品学兼优 有梦之少年 许舟1965年9月30日出生于湖南省岳阳县麻塘乡,12岁时由于表现优秀,被"特批"加入共青团。1977年小学毕业,许舟考取岳阳县一中,当时他就读的月田公社中心小学只有两人被县一中录取。1980年,他再次以优异成绩考取了省重点中学岳阳市一中,高中生活让他走入一个人生新的境界。 许舟当时的恩师、湖南省优秀班主任王继初先生,早年间曾被打成"右派分子",被强制劳动过,唯一的儿子又夭折,夫人年纪轻轻的一夜间就白了头。但是作为教书育人的老师,他始终教导孩子们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忠于祖国。王继初先生的人格对许舟日后的世界观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许舟认识到,对祖国、对事业要忠诚,对所负责的事不能松懈一分一秒。 1982年高考,许舟十七岁便考取了华中师范学院历史系。 青年寻梦 情定新建材 1986年大学毕业,学校曾有意让许舟留校,他婉言谢绝。他先后当过中学教师,做过氮肥厂团委书记,巴陵石化集团人事主管,还在集团投资的大酒店任过总经理。梦想与激情是人生的火焰,没有梦想又失去激情的人生淡然乏味。许舟一直没有找到理想中的生活。 直到1994年,巴陵石化集团与福建中石化系统准备联合在厦门开办第三产业项目,他对一个新型节能环保建筑材料的开发项目动了心。当时许舟认为,这种节能建筑材料,利用废弃资源,保护了耕地,是个有着重大社会意义的行业。许舟主动向集团领导要求到厦门开拓,并建议以新型建材立项,在厦门创办实业,获领导批准。 1994年11月,厦门市闽晟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当时是厦门特区独一家。许舟认准的事便义无反顾,从那一年起,许舟再未离开厦门、离开这个行业。 中年追梦 一波又三折 闽晟公司组建初始,他大量阅读国外的技术资料和文献,诚心聘请专家顾问,虚心求教,同时着手征地建厂。筹备期仅用8个月,公司车间便开始试生产。在难以打开销路的岁月里,许舟每天亲自背着个蛇皮袋,头顶闽南夏季的烈日高温,像街头小贩一样沿着马路寻找工地,见到工地就闯进去进行产品推广,甚至为人家做产品施工演示。 新型建材逐渐被人们接受。至1998年,厦门闽晟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已以5万立方米的产量满负荷运行,公司开始赢利。然而,2004年,中石化在整体上市前夕,决定全面清理、彻底剥离所有的与石化主业无关的第三产业和后勤服务系统,厦门闽晟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面临公司清盘,被迫转让,遣散员工,清理资产。许舟付出心血的事业烟消云散。 圆梦中节能 开启新航程 真才实学永远是有价值的。 2006年10月,他闻知由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投资的福建中节能新型材料有限公司已注册成立,对中节能以当地巨量污染废弃物石粉来代替传统生产原料中的淡水沙和粉煤灰的计划高度认同。许舟不讲代价,以自由职业者的身份参与到建厂事务中。 2007年11月1日,许舟正式加入中国节能。他将整个身心、全部精力完全投入在公司的经营管理中。从泉州南安到厦门,开车不过四十分钟,许舟经常三四个月才回一次家。由于长期高强度工作,他患有的椎间盘突出症越发严重,每逢发作都疼痛难忍。他佝偻着腰下车间、进班组,开会谈话时会疼得忍不住颤抖,医生告诉他要卧床休养,他却说事情太多、责任太重,没法子放下。 自2009年投产至今,福建中节能新型材料有限公司已累计消纳南安石粉400余万吨,极大地缓解了当地的石粉污染危机。从他担任企业第一经营责任人的2009年至今,累计创造利润5 400万元。2013年,公司实现利润1 810万元,比他上任之初的2009年增长了3.8倍,年平均利润增长率将近40%。如今公司已成为亚洲范围内石粉综合利用最大的企业。 无论社会怎样变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永远是忠诚于人民的企业家的时代职责。无论人生如何多变,理想依然灿烂,梦想总在闪光!许舟的人生选择,已经证明了这一切。 我的光伏 我的爱 ——中节能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科技研发中心主任勾宪芳的事业历程 她三十八岁已成为光伏产业科研领域的女专家。 她作为第一发明人或主要发明人取得的专利共计达48项,每一项都与光伏产业技术有关。 她加入中节能四年来进行多项技术改进,为公司创造、节约的价值无以数计。 她就是中节能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科技研发中心主任兼中节能太阳能科技(镇江)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勾宪芳。 贫寒农家女 苦学为脱贫 1976年9月9日勾宪芳出生在河北太行山深处的一座小县城。 那时中国人都生活在贫寒艰苦的年代,勾宪芳也不例外。小学四年级时她才第一次离开过村子,到平阳镇赶过一次庙会。母亲给了她一块钱,在庙会上她买了一本《小学生优秀作文选》和两本小人书,零食小吃一分钱也舍不得买。初中生活依然艰苦。天暖时可以骑车回家,冬季就必须住校。学生宿舍没有床,上山割几把草铺在地上,再垫上个毡子就是床。勾宪芳是出了名的刻苦学生,天天是早自习的第一名,因为没有手表,有时凌晨三点听到有鸡叫就起床赶到教室,复习了几个小时后天才刚亮。初中二年级时家里买了台9英寸黑白电视机,为了不看电视,在假日里她躲到山坡上看书复习。至今勾宪芳连当年最热播的电视剧《渴望》讲个什么故事都不知道。 她说:"当时有一种信念支撑着我,就是要改变,不能像父母那样永远待在小山村。" 坎坷求知路 厚积而薄发 1995年高考,勾宪芳被河北工业大学录取。刚入学不久,一场车祸降临,使她的腿部永久性地打入了钢钉,治疗脑病的药品再难离身。勾宪芳被迫休学。一年之后,伤情并未痊愈的勾宪芳重返河北工业大学,再读大一。严重的脑震荡后遗症伴随了她大学四年的生活。2003年,勾宪芳以优异的成绩考取河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是太阳能电池。在读研期间,她已发表学术论文12篇,其中,博士研究生以上才应完成的业内俗称SCI级的论文2篇、工程索引级(EI)论文7篇,另有在国内核心专业期刊和学术会议上交流的论文3篇。 在北京太阳能研究所读研做硕士课题的两年中,勾宪芳大量学习、吸收国内外的专业资料和知识,整天待在设备先进的试验室里,痴迷地研究光伏材料与技术。这段勤奋的求知岁月为她此后从事的事业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基础。 落户中节能 克难创佳绩 2010年7月,勾宪芳正式加入中节能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1年,勾宪芳与相关领导、同事到达江苏镇江公司施工现场。放眼望去,公司征地500亩一片荒凉,野草一人多高,似无人烟一般。从此四年,勾宪芳定居于此,每年回家的天数加起来也仅一个多月。 她曾带领技术团队每天工作18个小时坚守在车间。当时的镇江公司只有厂房落成,公司外仍是荒野,没一条像样的公路。从厂区返回租住地只有四里路,每天深夜归程中勾宪芳总要摔几跤。可能没有谁知道,她腿上还留着当年车祸手术后打下的钢钉,而且她是经常强忍着脑震荡后遗症的痛苦,要赶忙回到宿舍去吃药。 2011年,她动员、指导、带领全公司进入一个技术创新改进的高潮。2012年完成技术改进223项,实现合理化建议157项,当年达到降低成本、增加效益4 000多万元。2013年完成技术改造260项,实现合理化建议178项,当年降本增效1 500余万元。2014年,截至第三季度,已完成技术改造180项,实现合理化建议140项,初步统计可以降本增效4 000余万元…… 意志坚如钢 书写美人生 在镇江工作的漫长岁月里,勾宪芳很少能在深夜12点前入睡。每隔十几天或一个月,她总会忍不住在夜里关起房门独自痛痛快快地大哭一场。勾宪芳毕竟是个才30多岁的女人,为人妻,为人母,只有泪水能洗去思念,让心灵更加纯粹。 多年来在科研和生产管理上的超常付出,给勾宪芳的身体带来了极大损坏。她一条腿尚带着车祸治疗时打入的钢钉,另一条腿也是髌骨半脱位,脑震荡后遗症未痊愈,而甲状腺结节、颈椎病、脂肪肝又困扰着她。2013年11月体检,结果出现一项癌前期病变,很让她惊吓一番。后来复查排除了马上癌变的可能,却多少留下了一些隐患。然而,她是一个对事业永远充满激情的乐观主义者,也是个对未来充满希望的理想主义者。勾宪芳说:"工作起来全忘了,该怎么干还是会怎么干。"伤痛和病患无法压倒她那不灭的激情,以希望梦想作为开拓奋进的力量,这便是她最美、最可爱的地方。 平凡百姓的美好人生路 ——中节能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电工徐敬东的人生素描 他是一名普通的技工。 他坚持十年如一日不计报酬地主动为公司每天采集、统计、计算园区用水数据,保障安全、科学用水。 他通过自己的努力,从一名只有初中学历的普通工人进修为优秀的高级电工。 他在43岁那年向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于2012年11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他做的事看似平凡,但十多年的坚持很少有人能做到。 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这个时代增添了最美的底色。 他就是中节能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电工徐敬东。 走出大山闯天地 怀揣梦想学本事 1968年10月30日,徐敬东出生在浙江省淳安县流湘村一户农民家庭。13岁那年徐敬东随姐姐第一次出山进城,从小生长在山区,徐敬东第一次见到大千世界,竟是如此精彩。那时徐敬东暗暗地下定决心,要走出大山,到城市里奋斗,凭本事闯出一个新天地! 1986年,初中毕业的他来到城里做了一名啤酒搬运工。短暂的打工经历使他认识到自己要学会一门手艺才能真正的安身立命。一年多后,徐敬东返回流湘村,拜本村泥瓦匠为师学艺。他跟着师傅流动在各村帮乡亲们建宅盖房。砌墙、房屋的切角直、抹泥刷墙都是技术,他认真投入,悉心研究,很快琢磨出泥水匠的手艺门道。学徒三年他没叫过苦。出师后徐敬东仍想多学点技术。于是又为做电工的姐夫帮工,看图纸、放线埋线、装置电盒、安装电表……他一样一样地学,渐渐成为了一名业余电工。随着姐夫承揽工程内容的增多,徐敬东又跟着学会了上下水道技工的上下水布局、安装以及选材、下料等技术。 正是这段岁月的积累,帮助徐敬东走上一专多能的成长道路。 加入中节大家庭 十年坚守表忠诚 2003年6月,他应聘中节能(杭州)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工程维修部泥工岗位,从此走进了中国节能的大家庭。 物业公司要求严、标准高的优秀作风深深影响了他。徐敬东在上级领导黄荫斌的言传身教下,感悟出了成为一名优秀员工的做事信条。他认识到:无论任务大小、急缓,工作中任何细节也不能被忽视。2003年下半年,西湖国际科技园埋在地下的生活用水及消防用水管道因锈蚀或施工原因而破裂,导致大量用水泄漏,故障不易发现而且会给公司带来不少经济损失。徐敬东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经过反复琢磨,在一次工程部的例会上,一向内向的他提出了一个大胆设想:"每天对园区进水总表进行数字采集,然后计算统计,发现用水异常便能及时查找原因,这样能预防或及时处置漏水事故。"这一建议当即得到部门和公司领导的同意,可是此项工作由谁来承担呢?徐敬东自告奋勇表示愿意义务承担此项工作。承担此项工作,不仅责任重大,而且还要牺牲个人休息时间,没有一分钱的报酬。每天徐敬东比其他同事早半小时到公司,检查记录生活用水总表和消防用水总表,并分析判断是否正常,一旦发现有异常,第一时间报告领导,及时排除漏水点。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这一坚守就是十多年。人们问徐敬东靠什么坚守下来,他的回答很简单:"就凭良心。" 锐意进取再进修 一专多能成骨干 徐敬东发现,物业公司的职工许多人都是多面手,而他只有一项泥水工技术,怎么能长久地在企业立足?徐敬东有过两年电工帮工的经历,于是他立定志向,只有初中文化底子没有正规学过电工理论的他,决定考取电工维修技师。 尽管他的学历只有初中,但这并不妨碍他前进的每一步。第一步,通过自学,拿到初级电工证。为拿到这本电工证,徐敬东晚上查字典看书,白天忙完本职工作之余,主动为电工老师傅当下手,虚心求教,就这样持之以恒,一年后终于考取了初级电工证。第二步,向高级电工进军。工作、学习、家务,三者之间都必须要处理好,徐敬东以决心和顽强,经过4年的不懈努力,2008年仅一次便通过了杭州市高级电工技能考试,再获高级电工证。第三步,向电工维修技师冲击。有了扎实的前二步,无论在基础理论,还是在实践技能上,徐敬东都具备了较为丰富的经验,2010年他一举通过电工维修技师考核。经过7年的奋斗,徐敬东终于实现了一专多能的目标,成为工程维修部的一名技术骨干。 任何文凭和证书,都改变不了人的品格和本性。作为物业公司工程维修部的一名员工,徐敬东爱岗敬业的精神尤为突出。他曾经为抢修堵塞的卫生间管道坚持在粪尿喷涌的吊顶上工作长达一个多小时,直到坚持完工,修复完毕。 严于律己求上进 助人为乐干实事 徐敬东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注重个人思想品德和修养,积极向党组织靠拢,2009年,43岁的他向公司党支部郑重地提出申请,要求早日加入党的组织。他积极参加高新区党课培训,认真做笔记,并以优秀的成绩通过党课考试。平时工作中,他以合格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爱岗敬业、乐于助人。他参加义务献血,前前后后共计献血十次,总献血量达2 000多毫升……2011年12月,他得到党组织认可,光荣地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徐敬东认为,要当个共产党员绝不是图虚名,必须老老实实做事,认认真真做人,为人民群众干点儿实事。 2013年,徐敬东主动向公司领导提议,建立一个实践培训室,让年轻职工们有个习武练技的场所,能够在老职工指导下迅速提高技术水平。公司采纳了他的建议。他亲手进行培训室设计,制作模版,搭建平台。培训室的建立大大提高了部门年轻员工学习的积极性,使部门的综合技能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徐敬东曾对部门"80后""90后"的青年职工们说:"人的一生,没有最高层次的目标,只有更高层次的追求,人只有不断向着更高层次目标不懈追求,才会不断发展进步。青春只有一次,但求面对碧海苍天扪心自问时,我能骄傲地说:我拼过,我无悔!" 有梦想就绝不能放弃 ——中节能(宿迁)生物质能发电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高伟的奋斗精神 他的人生曾历经坎坷,好似影视剧里的悲剧男主角。然而,他对事业的执着与坚持使他一次次走出低谷,又缔造了一个又一个传奇。 他是生物质能发电领域的专家。 他曾作为第一发明人取得过多项发明专利,同时荣获过国家级奖项。 他所发表的学术论文,对生物质能发电行业技术改进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他有一句动人的励志座右铭——有梦想就绝不能放弃。 他就是中节能(宿迁)生物质能发电有限公司科技创新的领军人物、公司副总工程师高伟。 三起三落心未冷 坎坷人生铸真知 1969年6月25日,高伟出生于西楚霸王项羽的故乡——江苏省宿迁市。 父亲在江苏玻璃厂做仓库货物收发员,母亲是一家纺织厂的普通工人。高伟和他一对双胞胎弟弟、妹妹就是在这种家庭环境中成长,平凡且普通,但是都正直善良。 1986年,高伟高中毕业参加高考,结果落榜未中。他不死心,复读,再考,再次落榜。两次努力没能考取梦想的大学,高伟遇到了人生第一场失意。 有幸与不幸或许都藏在命运里,但高伟因参加过高考,1987年秋免试进入宿迁发电厂当了名工人,从此走进了发电事业。 刚入厂不久时,高伟听厂长在职工大会上公开讲:"你们年轻人,谁要是连续三年都被评为厂里的标兵,我就送他到大学深造!"这让高考落榜生高伟动了心。 认真钻研技术,豁出命来干活,生产不出任何差错,功夫不负苦心人,1989、1990、1991连续三个年头,高伟都被评为众所公认的全厂"生产标兵",似乎大学梦变得又近了。但谁也没有想到,老厂长突然被调走,高伟读大学的事因此夭折。 不悔。人生的起伏,希望与失望,或许都是为了让人更成熟。 1992年,工人高伟因技术过硬被调到运行车间担任技术员。1997年因工作突出被电厂送到南京高等电力专科学校热能动力专业学习深造。1999年,高伟通过自己多年的努力就任电厂总值长。这已经是全厂生产指挥的关键岗位。在高伟担任总值长期间,全厂锅炉运行平稳,没有发生任何事故。 然而,在改革大潮冲击下,企业的命运和人的命运经常发生预想不到的变化。2004年10月14日,宿迁市热电有限公司宣告破产…… 十多年的青春,十多年的付出都真诚地交给了电厂;十多年的努力,十多年的艰苦奋斗,仿佛顷刻间烟消云散,高伟的生活再次陷入困境。 坚定自信遇转机 意气风发再上路 2006年春节刚过,高伟在"电力英才网"上看到一则招聘启示,用人单位正是中节能(宿迁)生物质能发电有限公司。37岁的高伟再就业,在中节能宿迁公司当上了司炉。在火电厂多年的知识积累和实践沉淀使他受到领导重视,加上个人的热爱和刻苦钻研,他迅速掌握了生物质能新型锅炉的运行原理,并主导编写国内首台生物质直燃循环流化床锅炉的《锅炉运行规程》。 2007年4月28日凌晨4时18分,中节能宿迁公司电厂1#机组第一次发电并网成功。高伟牢记着这一时刻,因为是他当夜班,身份正是一号炉司炉。2007年年底,高伟被直接从司炉提升为值长。此后高伟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论文《秸秆直燃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特性与调整》,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首台此型锅炉进行学术性总结,之后又针对锅炉设计的缺陷,以及在运行中的问题进行改造和完善。 此后,他所主持研发的生物质料仓拨料器、给料螺旋,这项创新成果荣获由国家知识产权局举办的"中国国际专利与名牌博览会"的金奖。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2008年10月,高伟任发电部主任助理兼锅炉专业工程师;2010年起任发电部副主任;2013年8月,他被任命为公司副总工程师至今。 2012年有报道称:生物质直燃发电厂亏得厉害,七成左右都在亏损。而中节能(宿迁)生物质能发电有限公司不仅经营状态良好,并已启动了二期供热工程建设铺设管网30多千米,实现了生物质热电联产的创举。企业不但在激烈的竞争中摆脱了困难,而且继续为宿迁经济开发区节能环保事业作着应有的贡献。中节能宿迁公司最大的特点,正是他们能够在生物质发电这一专业领域不断完成技术创新,科技创新成为该公司发展的基础和动力。而这些成绩的背后,必然有着高伟的巨大贡献。 梦想和希望,永远是鼓舞人生的动力。 若无英雄气概,谁敢搏击中流?而英雄气概只能源于理想,源于不懈的追求和永不屈服的斗志。 "海东青"有个"田锅炉" ——中节能海东青新材料集团有限公司能源部经理田祖福的奋斗故事 他有一个可爱的绰号,叫"田锅炉"。 他是位少数民族,他的经历像他的绰号一样颇有些传奇。 他十几年来一直热衷于锅炉的技改。他能使蒸汽炉由轻油改变为重油,拥有通过调控导热油炉启停的频率来降低生产成本的绝技。 他兢兢业业从一个普通的司炉工成长为锅炉主管、车间主任和能源部经理。 他用事实证明,平凡的岗位,同样可以拥有不平凡的人生。 他就是中节能海东青新材料集团有限公司能源部经理田祖福。 为父分忧出山村 一生结下锅炉缘 田祖福1973年出生于重庆酉阳县麻旺镇亮垭村。亮垭村是大山脚下的小山村,全村人都是土家族。田祖福小的时候父亲便训示他:"你要记住,你是咱土家族的男人,要敢担当,啥子困难也吓不倒。"土家族最讲情、义二字,庄严的父训使田祖福一生做事为人都谨记,有情就要敢于拼搏、有义就应敢于担当的原则。 1987年,政府为各县培养锅炉专业人才,由专业培训中心定点招生。正读高二的田祖福看到母亲卧病在床,爷爷、奶奶已经年迈,决心为父亲分担养家的责任,于是辍学踏上了去往重庆的火车,这一决定,让田祖福的一生与锅炉结下了不解之缘。 爱岗敬业敢负责 似司如家见真情 人生命运的改变就在偶然之间,对于田祖福来说,一旦选择便义无反顾。 1996年国庆节,田祖福和三个同学相约到福建厦门旅游,偶遇鑫华橡胶有限公司(中节能海东青新材料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在招锅炉工,田祖福马上签了合同,甚至连自己的身份证也押给了当时负责招工的柯厂长。他的人生道路,从此改变。 他全程参加了鑫华橡胶第一台锅炉及附属设备的安装、调试,直到1997年6月1日正式开机试生产。入职不到一年时他便书面提出"锅炉与车间运行时间搭配方案",被总裁级领导重视和采纳,提高了锅炉效率,也把动力和热力在车间生产中的作用发挥到最佳位置。五年过去了,十年过去了……1吨的小锅炉变成10吨的大锅炉,数量也逐渐添增至5台,总蒸发量达30吨……这一切全由田祖福悉心管理。他十年如一日坚持每天写工作笔记,耐心记录每天的工作情况。从1997年至今,公司在锅炉上没出过任何大小事故。 有人曾把田祖福叫作"炉霸",因为在公司生产中,但凡涉及锅炉的维护与安全,他绝对敢于直言,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田祖福说:"在锅炉问题上,这种霸道是工作所必须有的。我必须对保障生产负责,对所有同事的安全负责。" 勤奋钻研学不止 小工变身大经理 在信息如此发达的时代,个人和企业一样,没有创新进步便是后退,便可能被淘汰。田祖福在学习上一直保持着勤奋钻研的精神。十多年来,他几乎像钻在锅炉里面一样,不断广泛地收集各种锅炉的资料,像个收藏家一样研究和珍藏。重庆、湖南、江苏、浙江、广东、福建、江西等省的锅炉生产厂里都有他认识的朋友,各个型号各种门类锅炉的技术资料、使用说明、技术参数他全都收集并研究出个门道。包括鑫华公司目前没有使用的流化床锅炉、热水型锅炉,他照样有资料,也有研究和心得体会。 2009年田祖福通过自己的多年奋斗,光荣就任能源部经理,并连续几年被评为年度公司"优秀干部"。 跨越领域开新路 节能再踏新征程 岁月之河奔腾流淌,对任何人都是一样公平。如果你总是站在河边叹息,悲歌春去不再来的伤感,却不肯逆水走一程的话,人生就不会有精彩。 正因为田祖福就是这样一个不甘满足现状的人,他才能不断地在事业上取得新的成功。2005年7月,为了节能环保,公司决定建设污水处理厂,田祖福主动请缨承担了污水处理厂的建厂任务,并且从那时起成为公司污水处理方面的管理者和负责人。他自学污水处理知识,在施工建厂过程中他细致地监督每一个环节,保证处理后水质的质量达标,并且建议公司增建了一座蓄水池,综合利用处理后的废水。公司采纳了他的建议,新蓄水池与污水处理厂同时完工,经处理的污水可在锅炉除尘设备和储存水中使用,而且使用水量更大的洗料车间也因此受益,节约了生产成本。 2008年,田祖福负责废气除尘脱硫设备的建设,在不断观察、维护和管理的实践中利用所学亲自钻研、改造除尘脱硫系统,使其自2011年起每年节省了数万元的维修费用…… 田祖福的先进事迹还有很多,它对于我们每一个工作在平凡岗位的人都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在任何平凡的岗位,只要忠诚于事业,就一定会成为企业最宝贵的人力财富。(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