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森译 当我读《穷忙族》一书时,曾经问过身边的几个朋友,你们认为自己是"穷忙族"吗?结果。他们都认为自己是,这其中包括工作了2-3年的"80后",还包括一个已经成为国企中层领导的"70后"。 多数"80后"初入社会,工作经验不足。职位不高,正处于事业阶段的初期,财富积累自然有限。而处于事业巅峰的中年上班族,却也有自己的担忧:孩子还小,未来的开支无法预估;老人身体欠佳。照顾他们成为了重要的家庭任务;工作更是五味杂陈,难以尽数。 看来,虽然处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忙碌和疲惫却是大家共有的情绪和心境。 "穷忙族"来自英文单词"workingpoor",《穷忙族》的作者门仓贵史是日本知名经济学家,他对"穷忙族"下的定义是:每天繁忙地工作却依然不能过上富裕生活的人。而本土书籍《炮打穷忙》则把"穷忙族"比喻成"驴子":忙碌在磨盘旁的驴子,日夜不停地忙碌,得到的却永远只是一捆干草。 最近,有人在网上列出了"穷忙菜单":1.一周工作超过54小时,但看不到前途;2.一年内未曾加薪;3.三年内未曾升职;4.薪水很低,到月底总是很艰难;5.积蓄少,无力置产;6.工资不低,但花钱很大手笔:7.收入不低,但内心没有安全感;8.忙得团团转,一停下来就有罪恶感;9.白天工作,晚上回到家还得工作;10.老是计划干一番事业,但总是忙不完手里的事情。 据说雇这10项中,如果你有3项或3项以上与之相符,就属于"穷忙族"的一员。 "穷忙族"非失业者,有人可能兼了好几份差事,甚至全职受雇者都可能沦为既忙又穷的工作穷人。其中不乏一些中等收入的工薪阶层,包括那些拿着每月近万元收入的办公室白领。每天面无表情,如机器人般在写字楼里忙碌;将星巴克当作网吧,对着手提电脑处理邮件,看起来根本没有时间喝咖啡……生活里这样的人并不少见,他们的生活状态就是"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吃得比猪差,干得比驴多。" 《中华文摘》的文章《穷忙族的中国化生存》里谈到,"穷忙族"比"月光族"还要穷,比"劳模"还要忙,他们是生活沦丧的族群,这个族群随着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而产生,随着产业调整(劳动力市场变化)、金融风暴(失业率增加)、知识经济时代(无技术含量劳力贬值)、保障制度缺失(缺乏临时工作保障)而来。 百度百科在"穷忙族"的词奈下面,加入了一条"结构性危机"的注释,以解释中国人"穷忙"的真正原因:"就业机会缺乏的经济环境、福利保障未健全的社会体系、垄断资源的官僚体制、带来庞大压力与资源紧缺的城市发展模式……"这是生活沦丧的外因。 而中国人努力工作的动力来自焦虑——对于失业的焦虑,对于生存压力的焦虑。他们长期以来只是关心以买房子、买车子为目标的物质世界,关心如何在世俗中"安身立命"。这是生活沦丧的内因, 中国人只能看"80后"修成正果的《奋斗》来强打精神,然而现实情况却是。薪水正在贬值,连通货膨胀速度都赶不上。"穷忙"更多的是一种无奈、 《穷忙族》这本书并没有给出什么具体的方法来摆脱这种状态,但通过这本书,我们应该开始反思——反思为何成为今天这个样子:反思我们为何忙碌而不快乐:反思我们究竟"穷"在哪里,为何而"忙";反思我们的无奈,也反思未来真正可以努力的方向。 送给广大读者一句话以共勉——忙碌,只是偷懒的一种形式,那是因为你懒得思考和分辨自己的行动。 (王超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