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给了孩子怎样的"限"——郭曼宇 每个生命今生的存在都是一个有"限"的过程,而这个"限"本身,可以是局限,可以是有限,又可以是无限。 生命的局限也好,有限也好,无限也罢,都源自于生命开始到成长过程中我们的所见所闻。因为这所见所闻造就着我们的所思所虑,最终指导了我们的所行所为,并决定了我们的"限"。这个"限"的大小,便是生命最终的规模和气象;或者说,是生命最终的无聊和无奈。这,实在是有太多种不同的可能性的,世界的确就是由这多样性的人与人生组合而成。 生命最初的过程与成长于是便如此之重要啊!确确实实,在最初的见闻里,宰成长的见闻里,已经注定了太多未来的基因,这大概就是教育的全部——就是"熏陶成性"吧。而这个熏陶过程的给予者,是我们每个人的父母——父母之于孩子的人生,于是无与伦比得重要啊,他们绝不仅仅是第一任老师,而是影响其终身的老师! 如此,若是此时此刻君正在为人父,亦或为人母,就实在是非常有必要好好思索,我们到底给了孩子怎样的生命过程呢?从我们的给予里,孩子听见了什么?看见了什么呢?孩子可以从我们的思想,从我们的言行,举止,学习到怎样的见闻以启迪他生命的那个"限"呢? 当下有太多中国父母,教育子女之本初意愿,是希望孩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希望一代更比一代强,希望孩子成龙变凤,希望他们将来可以脱离我们现在这不堪的生命轨迹。因为,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无论是富贵者还是贫穷者,很多人其实并不怎么热爱现在的生活,并不十分欢喜我们的生命状态。这几乎是一个惨烈的事实。这些从很多关于幸福指数调查的数据,和关于生命状态的社会现象分析,和展现生活的文学作品都可以看得出来。在教育上,我们是一个积极的民族,也是一个极其习惯于妥协的民族,一代一代都比较容易放弃了自己,而寄希望于后人,我们期待着从孩子那里,结束所有不同类型的无奈!我们正在面对什么呢?在这个现实里我们是怎么做的呢?来看看这个现状: (好文章阅读 ) 吃喝拉撒的凡俗生活确实让成人的世界不知不觉间落了太多尘埃,我们在其间痛苦不堪着,梦里都想逃离那某些不堪的世俗。然而,一个不留神,我们就正在把我们的孩子往那条令我们已经痛苦不堪的路上引:我们害怕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却教会孩子如何去冷漠;我们排斥人与人之间的不真诚,却让孩子学会如何去敷衍,如何去怀疑,如何去不真实;我们厌烦一切皆为名利的种种徒劳,却一点一滴教导着孩子如何去争取那些过眼烟云的浮华;我们恐惧着繁琐的生活让生命的本真一天天丢失,让原有的乐趣一点点消失殆尽,却威逼利诱着让孩子放弃他的本真和乐趣……我们的确在这样做,在用刽子手的屠刀,一点点宰割掉孩子本来纯美的心,和从那纯美之心生发出的本可以宽阔无比的、丰富无比的、强大无比的世界……血淋淋的宰割式教育,正在我们父子之间,或母子之间上演着,循环往复,一茬儿又一茬儿…… 当我们以成人的,已经被生活完全扭曲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教导着那些还葆有纯真的孩子,并把他们也一步步引向我们的扭曲时,他们的世界,没有了纯粹,没有了自我,没有了良善的美好与真诚——渐而变得与我们的世界一样,只有"忘我"的,为了名利的——"牺牲"。那么,孩子的"限",就变得与我们一样的逼仄,我们曾经所奢望的"成龙变凤",就终于被我们自己扼杀在摇篮里了! 愿望,曾是那么美好,现实却如此残酷的原因,就是这样。就是我们在教育上本末倒置,就是我们总在追求一些最终不能够带给人真正的清明与幸福的"物质"。这种"物质"叫做成绩或者分数,甚至对这"物质(分数或者成绩)"的盲目追求最后后导致的结局是,孩子们连创造生活所需的基本物质的能力都丧失了,我们亲手培养了令我们死不瞑目的啃老族——中国当代教育的特殊产物。 写这篇文字,心情是沉重的,然而却需要写,希望看见它们的,正在这样做的父母,可以清醒过来,趁着一切还来得及,让我们多给孩子们一些纯美的,可以打开他们人生格局的影响,不要只是拘泥在他今天的分数明天的成绩里,把孩子培养得那么得唯利是图,分数,成绩,那点小利,显然真的并不能够决定孩子将来的气象,能够决定他将来之规模气象的,是他宽广的心怀,是他的博爱,是他的良善和他对生命的敏锐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