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邂逅国学家长可以选择更好的方式


  往牛鼻子上拴绳,再在牛背上搭上垫子,3岁儿子坐上去以后,李某拿上铲子牵着牛,就送孩子去幼儿园了。事实上,从去年冬天儿子上幼儿园开始,只要有空他就会牵上牛或者驴接送孩子,途中带孩子背诵古诗词经典。(6月24日成都商报)
  适当营造学习氛围,这或许是提高国学修养的好办法。可自己前方牵牛,让孩子骑牛上幼儿园,这个场面还是让人感觉滑稽。李某的孩子在3岁时便开始"坐牛",期间虽未发生危险,但也令人心悬。虽说《道路交通安全法》没有规定马或牛等动物不能上路,但这不代表骑牛上学没有安全隐患。孩子岁数小,坐车尚且不安稳,骑在牛背上稍有不留神就会坠伤,家长牵牛在前,回头施救往往也来不及。再者,牛大多数时候比较温和,但行走在街道上可能受到汽车鸣笛、陌生人等的惊吓,一旦"牛劲"发作,孩子、路人等都会遭殃。
  除了安全上的隐忧,"骑牛"和国学到底是不是一回事呢?
  根据定义,国学应以儒释道为基本内容。至于"骑牛",可能和我国一些田园诗歌意象有关系。文人墨客早早地盯上了牧童,含有"牧童"字眼的诗歌数不胜数,我们熟知的如"牧童遥指杏花村"。小孩子童真无邪,他们骑牛的图景能把田园风光传神地勾勒出来。古仁人、士大夫等往往在"江湖"和"庙堂"之间摇摆,但对自然与闲致的追求始终如一,不乏砥砺。于是,牧童成了诠释国学精髓的载体。
  纵观当下的国学热,一些所谓的弘扬国学其实就是盲目地复古,那些重塑传统文化的行为大多画虎不成反类犬,比如当下的一些影视剧作品,道具、对白与当时历史背景相去甚远,使人大跌眼镜;有些地方为了弘扬传统文化举办国学活动,但是对内容不加挑拣,一股脑儿接受,导致传销迷信活动趁机搭车;有的国学爱好者,只求形与表,把国学的神韵弃之一旁。
  不可否认国学有巨大的魅力,不过,国学也有不足之处。正因如此,我们的教育体系要适度地选择学习内容,扬长避短,取其精华。在不久前,四川的航空工程师邹智敏因爱好国学,后来开始在成都推广传统文化,并创办了自己的私塾学堂。他的儿子同同(化名)一出生,邹智敏就对他的未来做好了设计,让孩子放弃学校教育,在私塾学习,每天诵读经典。对同同的将来我们不好妄下断言,但退出学校教育,一来违法,二则与同代人隔绝,对孩子的成长无益。
  传承国学不能逆时代而行,窄化国学内涵只会使国学教育跑偏,进一步增加孩子对国学的敌视、厌恶心理。如何实现国学与时俱进地"复活",如何让国学与现代生活相得益彰,交相辉映,而不是离题万里,不得精要,这既关系国学未来何去何从,也关乎中国人的心灵生活。对于家长来说,选择一个更好的方式,让孩子邂逅国学,这对他们的成长才更为有利。
网站目录投稿:怜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