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大建设以来,长临河开始在打"环湖首镇"的牌。这是一个很赚人眼球的牌,也是一个很需要魄力的牌,同时也是一个很招人"恨"的牌。"恨"自何出?首先,你没说清楚"环巢湖"包括的范围,是必须岸临巢湖,还是流域内都在?是只指"镇",还是包括与"镇"同级别的"乡""街道"?还有,"环湖首镇"这个"首镇"比的是什么?是影响力?是经济总量?是名气?是历史?是地理位置?是潜力?…… 比影响力,肯定比不过烟墩,那是合肥、安徽的金融中心;也比不过义城,那是安徽的政治中心,省府所在地…… 比经济,就现在来说,它可能都排不进前三,要知道桃花、烟墩、三河都是大块头,桃花更是恐怖的存在…… 比名气?它比得过三河吗?那是全国知名的5A级景区。比得过中庙吗?那是"环巢湖旅游渡假区"的核心…… 比历史?柘皋、三河、散兵都是2000年以上的历史,巢城可能是更古老的存在呀…… 如此说来,它可能比的是地理位置,比的是未来潜力。 长临河的地理位置的确优越,滨湖算作合肥市的建成区的话,它的确是距市区最近的镇级政区之一,甚至从区划上说,它已与市区连成了一体。而且它不仅留有水路时代的港口、还有陆路时代县级才可能有的高铁站,可谓是交通发达、便捷,这是经济腾飞的首要前提,这是接受合肥产业布局转移的首选地,是"大合肥"辐射最强的地区,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就在它的北面。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也的确是未来潜力巨大的地方。 但我认为,长临河未来潜力,是在它濒临市区却又具备的得天独厚的地理形态。它依山傍水,它西、南两面临巢湖,东面依巢、肥的界山,别看不高,但都名声显赫:四顶山曾是古代庐州府城郊游的第一去处,是传说中丹师魏伯阳的炼丹处;龙泉山是龙泉古寺所在;青阳山是元旦第一忠臣余阙隐居、读书之处,青阳山房名声在外;白马山不说有可能的合肥野生动物园的可能选址,单是一座现代化的体育公园就让人趋之若鹜……而巢湖边长长的湖岸,湿地公园繁花似锦外,红石嘴、黑石嘴郊野公园的"看海佳处"就令都市闲人激动不已。而它的北面是圩区平原,向市区敞开怀抱。山、水、田园构成了长临河的主要要素。更重要的是,山清,水秀,田园也基本转为以观光、休闲农业和养生居住的都市乡村。这是欧洲发达国家人们的理想的居住条件——工作在城市,居住在乡村,而交通几无障碍。 而更难得的是,长临河的文化特征明显。巢湖流域是移民地区,合肥更是一座移民城市。从三国时期到明初大移民,移民文化和屯垦文化的痕迹依稀可寻,在长临河,则可以说是能见"标本"。以长临河的大姓吴氏为例,从宋末的"卜居"六家畈,到为了更好发展迁居长临河古镇,堪称一部移民为改变命运的奋斗发展史。而明初洪武年间,以长临河作为落脚点的来自徽、饶的移民群体,以军屯、民屯的方式安置落户,留下了很多"九龙攒珠"式的村镇建筑模式。"黛瓦粉墙映水口,儒商良将铸乡魂。借问土人何如此?自言本是徽饶人。"而这,正是淮军从这儿崛起、又回馈这儿的基础。衣锦还乡的淮军将士,将六家畈、长临河变成了富甲一方的"大镇"。据说,六家畈在解放初期差点成了准备析分合肥县的"肥南县"的县城。而见识过外面的世界、从这儿走出的移民,又将长临河和六家畈变成了著名的"侨乡"。长临河还有很多有待挖掘或正在挖掘的文化资源,比如蔡永祥故乡,比如已经渐渐湮没的志愿军疗养医院,比如已不知是军事堡垒还是收钞关卡的贺铁关遗址等等等等。 合肥的最典型的文化符号是什么?我认为,首先是"居文化"——环巢湖流域曾经是有巢氏的故地;其次是"屯垦文化"。如果,我是说如果,如果长临河选准了定位,全力将其打造为一个合肥人灵魂归宿地的存在——提到宜居,马上想到长临河这个"居文化"的"档案馆"、母地之一;提到"屯垦文化",马上联想到它体现的特质、精神——那么,即使在其他方面难以称"首",它也会是名副其实的"首镇",因为它是合肥的"具体而微"。 这是长临河的野望吗?是的。但这更像是我的野望。但我不希望这个"野望"是贬义词,我愿意它是个虽然宏阔、但可以实现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