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教研叙事梅江中学听课记


  梅江中学听课记
  清早,我刚进入梅江中学便看见张玉梅老师迎面走来,一袭旗袍,袅袅婷婷,很有江南女子的温婉柔美的感觉。她领着我进入教室前,特意拜托我一件事,她说,麻烦王老师,一会在学生课前讲演时,您给她拍张照。我虽表面非常爽快的答应,但在心里却有几分纳闷,上课拍照,是教研员的工作留痕之标配,但是讲课教师要求拍照的还没有遇到,这其间一定有故事。
  上课了,张老师按照教学环节的设计,请那个女生上台演讲。女孩略带腼腆,但是能看出她是做了非常充分的准备,她由荆轲的事迹讲到荆轲的精神,讲到当下的我们应该从荆轲身上学到什么……,思路清晰,语言流畅。演讲结束后,同学们鼓起掌,随后张老师又两次组织同学为她鼓掌。为什么这么看重这个孩子的表现?我又心存疑问。
  这节课张老师的教学目标是组织学生重点学习《荆轲刺秦王》中易水送别这个片段,要求学生在诵读中分析荆轲形象,积累文言文基础知识,背诵"易水送别"片段。由于该班教室多媒体瘫痪,张老师将教学目标板书在黑板。整节课,在诵读中展开,我大致盘点一下,应该连朗读再加上最后的背诵,学生集体诵读超过十次。书声琅琅,响彻教室。在每次的诵读中,张老师都会给学生明确的学习任务,比如思考如何用一个词语概括这个片段的感情基调,围绕这个基调,作者都写了什么?用了什么手法等等。这几个问题可以看作这节课的主问题,非常整齐简练,在学生回答不好时,张老师边组织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从文本中寻找答案。这种方法是最语文的方法。她教会了学生如何深入阅读文本。本节课读中讲,讲中读,层次清晰,脉络分明,节奏舒缓有致。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学习积极学习的状态。
  在老师的引领下,本节课学生深刻认识了千古英雄荆轲的形象,学会了渲染和烘托两种表现手法,对于难懂的文言文句式加深了印象,当堂将千古名段背诵下来。可以说收获颇多,而这些收获,都是他们自己通过反复朗读,思考讨论体验出来的。也许有的老师会有疑问,一节课只讲一个片段,是不是容量不够大?是不是某个点没有讲到?……在我看来,衡量一节课容量的大小,不在篇幅长短,也不在环节有几重,知识点有多少。作为教师,能在一节课中抓住核心段落,带领学生反复深入研读,教会学生用语文的方法学语文,就是好课。管中窥豹胜过面面俱到。这就像旅游中的深度游与走马观花的区别,深度游,你会体验到真正当地的民俗和文化,走马观花,你只留下几张照片而已。这节课,就是一节常态课,但能见出教师设计的"走心",虽没有什么"花样",但是质朴中透着芬芳,这芬芳便是师生共创的课堂和谐的氛围。这节课也存在几点小瑕疵,虽说瑕不掩瑜,在这里我愿意和老师进行交流,比如,在讲表现手法这个环节,学生多次提到"侧面描写",但是老师忽略了学生的回答,给出了渲染和烘托的概念,却没有为学生讲清这两个手法的内涵以及它们和侧面描写的关系。这一处,本来应该是一个教学生成点,很遗憾老师没有抓住。还有作业的布置,让学生为荆轲写一段颁奖词,老师很急切的把自己写的颁奖词念给学生听,文笔虽精到,但是,这样一个标杆放在这里,学生恐怕难以超越。我倒觉得如果教师是为了给学生示范,不妨给烛之武写一段颁奖词,让学生照此仿写荆轲。这样对于学生来说,是迁移训练。
  课后,我和张老师做了交流,并把我对女孩演讲的看法和心存的疑问和她诉说,她道出了原委。原来这个女孩自小学至初中到高一,从没有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过自己,她一直是被老师忽略的路人甲,她很想有一个当众展示自己的机会,她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张老师了解后,为她创造了这个机会,并给予她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女孩在家里让父母做观众,反复演练,终于今天的课堂完美展现。至此我释然。一个优秀的老师,不仅要把功夫下在知识的传授上,更要关注到每一个利于学生发展的细节上,原来张老师课前演讲的小环节还有这么多故事,这故事的背后体现了她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这也让我感慨,亲爱的老师,你的每一个学生都需要你的关注,需要你给她表现的机会,你关注到了吗?
网站目录投稿:雅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