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听一位初中学生家长说:"孩子的作业很多,临近期末考试,孩子几乎每天做作业都要到十一点,睡眠时间不足,课堂精力不好;而面临考试,作业有增无减,这样下去,担心孩子期末考试连正常的状态都保持不好。" 关于中小学生作业量,教育部2008年9月印发的《中小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对中小学生的睡眠时间、用眼时间及作业时间都作了明确规定,强调要保证小学生每天睡眠10小时,初中生9小时,高中生8小时。要求学校统筹学生的家庭作业时间,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小学其他年级书面家庭作业控制在60分钟之内,初中各年级不超过90分钟。然而,对照一下,能够做到的学校几乎没有,学生们仍日复一日背负着沉重的作业负担。于是,孩子受累,家长心疼,却又无可奈何。那么,作业量减不下来,症结究竟在哪里? 首先,当然还是唯分数论的观念作祟。老师认为作业多练习多,学生才能掌握得好,才有可能在考试中得高分。这在以学生分数来评定教师业绩的学校体现很明显。老师为自己不被同事比下去,不拉低科目成绩,不被领导怀疑能力,就互相较着劲地布置作业,尤其在迎考阶段。事实证明,这种简单重复的作业方式,是低效的,并不能真正提高学习能力,只能引起学生的反感。分数至上的观念是学生作业多的主要因素。 其次,各科老师之间没有做好协调,即布置家庭作业时没有进行统筹安排,每个任课老师各行其是,只管布置单科作业,不去想每一科都压到学生身上产生的后果。老师布置作业,看似认真负责,其实,如果不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不考虑学生的作息时间,反而是极不负责的。老师的一切教育行为,都要以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为前提。当学生成绩和身心健康放在天平的两边,要毫不犹豫地选择保障学生的睡眠时间,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 可能有的老师认为自己布置的作业并不多,预计在限定时间之内是可以完成的。但事实上,不少学生仍然是远超预计时间。这可能是老师对时间的预算,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小学生写字慢,思考慢,看似简单的作业他们却真的需要更长的时间。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建议老师对作业时间的预算,按中等偏低学生的水平,以带动更多的学生,而学习能力较强的孩子,则可以在完成作业之后,行有余力,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者补习较弱的其他科目。至于比较基础的作业,则应该本着"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原则,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预定时间内完成。 学生写作业积极性不高,也和作业本身的枯燥单调有关。尤其是小学生,不应该过早地承受升学压力,更不应该牺牲睡眠时间、牺牲身体健康,只为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作业的作用,真的没有老师想象的那么重要。布置作业关系着每一个孩子的学习体验是否快乐,关系到学生对学习的态度是积极还是消极。作业繁重,不但不会让孩子爱上学习,甚至会扼杀孩子的学习兴趣,更无助于学生其它方面的能力发展。因此,老师布置作业,不能眼里心里只有作业,而应该考虑到学生的真实情况,将学生放在心里。这样布置作业,才会更用心一些,更负责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