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骑马前需要先拍拍马的屁股,这样马才会温顺地让你骑上去,这大概就是"拍马屁"一词的来源。在现实生活中,这个词已经被引申为阿谀奉承、恭维献媚的代名词。毫不夸张的说,我们的生活中一时一刻也离不开拍马,处处都在运用拍马,不懂得拍马技巧,便不懂得成功的决窍。拍马屁不具免疫性,再怎么被高高捧上天也没关系。这活中永是人的天性,也是生活中永恒不变的规则,"马屁"的拍与被拍是人性上的一种需要。那么是不是会说两句好话、会送点东西就可以说是马屁精了呢? 答案当然不是,就好像人人会写字,但要正而八经的当个作家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了。马屁精也是如此,顾名思义,马屁精就是拍马成精的人,如果能做到拍马于无声无息、不露痕迹间,让人晕晕糊糊、得意忘形,那么这个人就有资格称为"马屁精"了。不要以为成为一个马屁精是件很容易的事情,日本著名佛学家、社会活动家池田大作说过:"溜须拍马,这是一种看到别人优点的学问。"美国《幸福》杂志下属的名人研究会对美国500位年薪5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和300名政界人士进行调查表明:"其中百分之93。7的人认为人际关系顺畅是事业成功的最关键因素,其中最核心的课程是学会赞美人。"由此可见,拍马是一门艺术,一种学问。掌握这样一门学问的人,往往一帆风顺、无往而不利,那么怎么才能成为一个成功的拍马人士呢?窃以为这需要先天的禀赋和后天的培养,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纵观古今中外的马屁精们,拍马的手法固然是千奇百怪,甚至有吞人粪便这类匪夷所思的事件,但万变不利其宗,可以归结为八个字"揣摩上意、投其所好",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手段其目的无非是为了博取上司的欢心,因此揣摩上级领导的心思就成了拍马的重中之中,这牵涉到一个人的天赋,试想一个天资愚钝的人,怎么可能做到四面讨巧、八面玲珑呢?《射雕》里的郭靖就是典型的反面教材,当黄药师以一曲《碧海潮生曲》,考较郭靖、欧阳克二人时,已然为郭精纯的功力所感动,"于是微微一笑,说道:‘你很好呀,你还叫我黄岛主么?’"可惜郭靖这个傻小子如此明显的暗示也领悟不来,你叫聪明绝顶的黄药师如何肯将爱若性命的女儿嫁给他呢?反观欧阳克则聪明伶俐得多,一见黄,"跪倒在地,磕了四个头,说道:‘小婿叩见岳父大人,敬请岳父大人金安。’"两相比较,黄药师对欧阳克的好感也就无可厚非了。再如《鹿鼎记》里的韦小宝大拍康熙的马屁,说他是"鸟生鱼汤",康熙反过来说那些自诩为尧舜禹汤的皇帝身边必然有专拍马屁的白鼻子大奸臣,显然是在讽刺韦小宝专会溜须拍马,韦小宝的回答可谓精彩绝伦:幸亏皇上是划一不二的尧舜禹汤,不然奴才可就是无耻的大奸臣啦。每每读到于此,不禁拍案叫绝,韦的急智在此表现得淋漓尽致,康熙明知他在拍马屁,可还是受用得很,可见韦公爵的拍马术已经升华为一门艺术了。不独国人如此,洋人也同样精通于拍马之术,叱咤风云一世的拿破仑,非常讨厌别人拍他的马屁。有一次,随从对他说:"将军!您是最讨厌别人对您拍马屁的吧!"拿破仑笑着说:"是的,一点也不错!"事实上,这不就是那位随从的一记"拍马屁"吗?所以我想说的第一个条件就是"智"。 当然光有点小聪明还是不行的,这里不得不提一下《鹿鼎记》里的一个配角-兵部尚书明珠大人,且看《鹿》第三十七回一段朝廷商议削三番的描写:康熙问兵部尚书明珠:"明珠,此事是兵部该管,你以为如何?"明珠道:"圣上天纵聪明,高瞻远瞩,见事比臣子们高上百倍。奴才想来想去,撤藩有撤的好处,不撤也有不撤的好处,心中好生委决不下,接连几天睡不着觉。后来忽然想到一件事,登时放心,昨晚就睡得着了。原来奴才心想,皇上思虑周详,算无遗策,满朝奴才们所想到的事情,早已一一都在皇上的料中。奴才们想到的计策,再高也高不过皇上的指点。奴才只须听皇上的吩咐办事,皇上怎么说,奴才们就死心塌地、勇往直前的去办,最后定然大吉大利,万事如意。"韦小宝一听,佩服之极,暗想:"满朝文武,做官的本事谁也及不上这个家伙。此人马屁功夫十分到家,老子得拜他为师才是。这家伙日后飞黄腾达,功名富贵不可限量。"连马屁大王韦小宝也不禁想要偷学两招,可见此人的马屁功夫的确了得。说穿了,明珠的拍马在于无耻,当众谄谀,无所不用其极。但是明珠与南宋末年的宰相贾似道比较起来,未免又有些小巫见大巫的感觉了。传贾配度宗至一处农庄游玩,皇帝感叹,什么都好,就是少了两声鸡鸣狗吠,未免有些美中不足。话音刚落,就听到旁边草丛中传来狗叫的声音,拨开草丛一看,原来是堂堂的宰相趴在那里学狗叫,度宗不由哈哈大笑,对贾似道宠信有加。从这里可以看出,一个善于拍马的人除了天生机敏,善于揣摩之外,脸皮厚,敢于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拍马屁也是必要条件之一。所以我要说的第二个条件就是一个"勇"字。 即便是一个具备"智勇"天分的人也往往只能成为一个马屁虫,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马屁精,除了上述所具备的天赋,还需要后天的努力。马屁不是万能的,拍到马脚上可就大大的不妙了。一个真正的马屁高手不但要善于献谄,还要学会审时度势,准确无误的把握上司的心态和事态的状况,必要时采取有效的策略,一拍即中要害,以达到奇兵之效。《天龙八部》里星宿海的某一个乱拍马屁的****为我们做了最好的注解。正当丁春秋狼狈之时,此人还在不识时务的大吹法螺,显然这个时候的马屁在丁春秋听来不但不受用,反而充满了讽刺的味道,恼羞成怒之下一掌将其击毙也就在所难免了。相反的,历史上也有很多成功的拍马事件,比如说南宋广东路经略使方务德特制了一批蜡烛送到秦烩相府。同时,特别嘱咐送烛之人选送一份厚礼给主藏史。一日,正遇秦府饮宴,从午至昏,天色渐暗,秦桧嘱人拿蜡烛来,主藏史故意说,府里蜡烛用完了,这里正好有方经略使送来的一箱蜡烛,还未启用。秦桧说:那就拿出来用吧!蜡烛点燃不久,突然,满屋异香扑鼻,宾主均觉诧异,不知来于何处,细察,原来异香自蜡烛中飘出。秦桧好生惊奇,立即令把剩下的一起拿来,共49枚。秦桧狐疑不解,心想:送到我这里的礼品怎么连个整数都没有,这是怎么回事?于是,叫来广东送烛的人询问。来人上堂禀告:蜡烛是我们经略使大人特地派人监造制作,专为贡献相府用的。一共做了50枚。做好以后,不知质量如何,拿出一枚试燃,这样就只存49枚了。因为是送给相府的,所以经略使大人不敢用其它蜡烛来充数。秦桧闻故,心中大喜,认为方务德崇奉自己专心不二,诚实可嘉。从此,对方务德特别照顾。拍马,不仅仅是一种服务,有时候还是一种示忠的行为,服务和示忠都要求专一。方务德送香烛事小礼薄,关键是向秦桧曲折地奉献了忠诚不二之心,自然也就大得秦烩的欢心了。更令人叹服的是大清安徽合肥知县只一纸对联就讨得了权臣李鸿章的欢心。时值李鸿章夫人五十大寿,合肥知县献上对联一幅:上联是"三月庚辰之前五十大寿",下联是"两宫太后以下一品夫人",李鸿章一见"两宫"字样,不由地跪了下来,于是他命家人摆香案,将此联挂在《磨菇上寿图》两边。这副寿联,深得李鸿章的赏识。这位知县也因此而官运亨通,飞黄腾达了。由以上的事件可以看出送礼不在于多而在于精,马屁不在于多拍而在于会拍。红顶商人胡雪岩攀交左宗棠也是一个好例子。左宗棠为人正直,办事公正,清正廉洁,靠贿赂送礼显然是不行的。于是,胡雪岩主动拜见左大帅,先是当面向左宗棠"捐献一万担米",而后帮左精心设计筹措军饷,甚至以巨额家资为担保,前后四次共出面向洋人借钱达1100多万两用于购买洋枪洋炮及军需物资,在这一系列的行动过后,成功地得到了左的信任和赏识,在左给清皇帝的奏折中这样写道:"胡雪岩虽然没有上前线,但比前线浴血奋战的将士功劳还要大。"于是,皇帝钦赐胡雪岩着黄马褂(黄色为皇家象征,黄马褂是钦差大臣衣着)。作为商人的胡雪岩极尽封建上朝殊荣。可见拍马屁的形式是千变万化的,你必须将各种变化策略存于一心,在适当的时候采取适当的手段方能将马屁的功效发挥到极限,所以我想说的第三个也是最重要的条件就是"谋"。 路漫漫兮常修远,一个马屁精的成长道路是曲折、漫长的,我衷心的祝愿看过本文的读者都能掌握马屁这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问,成为一名出色的马屁精,经商的,财源广进,日进斗金;做官的,仕途顺利,加官进爵,则善莫大焉,阿弥陀佛。 有诗证:马屁人人爱,看尔如何拍;时时勤操练,拍得前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