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和大家聊了聊互联网运营的一些基础知识,给大家介绍了传统的运营和新媒体运营之间的差异,也和大家简单聊了大运营和小运营的概念,并且定位了咱们聊的是小运营,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下,互联网运营有哪些工作内容,如果你想要入行,又需要如何着手去开展职业规划。 新媒体运营似乎并不是像很多人理解的那样,需要有很多的创意,能开很大的脑洞就可以做,相反,它需要很强的沟通能力、规划能力、理解力,以及执行力。沟通能力用来跨越部门的隔阂,规划能力要能否覆盖业务发展的各个方面,要理解业务发展的需求、用户的需求,同时要有强有力的执行力去保障落地执行。 我看现在很多公司招聘的还有数据运营、社区运营、社群运营、新媒体运营。但是我并没有说活动、内容、用户,这些是运营的职位,而是说,所有的运营都逃不过这三个工作内容,至于数据,这是所有做运营一定会触及并且常常需要自己完成的日常工作。如果要讨论职位,那么可能三天三夜都说不完,因为基于工作内容和工作介质的组合,可以组合出各种各样的职位出来。 譬如说,新媒体运营,要会写,要考虑排版的赏心悦目,要考虑怎么把自己的目的掺和在内容里包装出去,这是内容运营的范畴,但同时,还需要与用户积极互动,关注相关的粉丝增长。这是用户运营的工作,甚至有时候还要去设计投票、活动这些活动运营相关的工作;社群运营,主要是要在各个群组甚里去刺激用户活跃,维护群组的规则,这是用户运营的工作范畴,但同时,他要用到各种手段,包括,说笑话、发文章、组织话题这些和内容运营相关的工作,有可能还得去组织线上线下活动这些属于活动运营范畴的工作。 那,如果是围绕职位来对运营进行归类,可能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运营是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 所以,我不会和大家聊职位本身的工作,咱们就认认真真去说工作内容本身。 有关互联网运营,做来做去就是为了做用户,或者做收入,这件事儿怎么理解呢? 在行业里面,我们通常把运营分成面向用户的运营,我们叫to C运营,C就是Customer,以及面向客户的运营,我们叫to B运营,B是Business,面向用户的运营,就要绞尽脑汁去让C端的用户满意,主要目标就是做大用户规模,而面向客户的运营,是要满足客户的需求,从而让客户掏钱,主要目标当然就是做大收入。但是这两者间其实存在交叉,就是,面向用户的运营,也会走到向用户要收入的时候,或者借着用户规模向客户要收入,而面向客户的运营,也需要和做用户一样,去做客户的分层管理,把愿意掏钱和不愿意掏钱的客户给分开来,区别对待,这样才能保证有限资源的合理分配。 那么,如何去做大用户规模或者做大收入规模呢? 不管是做用户还是做客户,首先你要能找到目标客群,这件事儿,我们称之为获客,或者说拉新;有了目标客群,你要想办法留住他们,这件事儿,我们称之为留存,就是要留住他们,像小时候存零花钱一样把他们保存在产品里;做完留存,并不意味着这些客群有价值,那么还需要让他们动起来,就好像银行卡里的钱不管有多少,都只是数字,必须要拿出来花,才能给你带来价值一样,这一步,我们叫活跃;最后,还需要让客户掏钱,让用户买单,哪怕不买单,也应当为我的产品做出贡献,这件事儿,叫做转化;当然,在整个过程之中,一定有你留不住、活跃不了、转化不了的那部分人,他们有的会直接离开,我们称之为流失,有的会逐渐对你失去兴趣,我们称之为沉没。而你要做的事情,就是想尽一切办法,减少流失,挽回沉没,否则就不能实现用户规模或收入规模的持续有效的扩大。 以上说的,全部都是用户运营要做的事情。 总结一下,用户运营要做的事情,有这么些:拉新、留存、促活跃、做转化、防流失。 说完用户运营,咱们再来说说内容运营。 什么是内容呢? 你所见的产品内的一切,都是内容。 比如说,你现在在听我的课,我的课就是我提供给你和其他听众的内容;比如说,你去淘宝买东西,一定会去买那些图文并茂,甚至有很多好评的店铺里的商品,这些图文、这些评论,就是内容;再比如说,你买了张电影票,剧情和演员的表演就是内容……哪怕是你用百度、Google去搜索,关键词输入进去,输出的结果就是内容。 内容既可以是一种产品,也可以是产品里的组成部分,内容运营既可以是一个小编辑帮你东拼西凑文章出来,也可以是个大导演坐在摄影机后面指挥调度拍出个大片。 我们通常认为,内容运营,其实就是要能写东西,要能甄别别人写的东西的好坏,要有品味,要能够运用规则去通过用户所接触的内容,达到运营的目的。 你打开知乎,那些在你时间线上出现的答案,他们的创造者之所以贡献这些内容,就是为了让你能够贡献出你的赞同或者反对,你的评论或者收藏,甚至分享。 你打开微信,那些你所订阅的公众号提供的内容,就是为了让你阅读、转发、点赞、留言、评论。 你因为内容做的一切动作,都是基于内容运营者的目标而执行的结果。 而活动这件事儿,我估计我都不用多说了对吧? 每一天,你都在接触各种各样的活动,双11、双12、圣诞节、元旦、春节发个红包……等等。各种各样的产品,不管是线上的还是线下的,都抓住一切机会做活动。 不过,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活动的背后是什么,就拿双11来说,大多数消费者感受到的是双11那一天的0点,把购物车清空的爽快感觉,但大部分人并不知道,双11活动大幕的拉开并不是从10月份各种媒体报道上线开始的,而是从8、9月份的商家报名开始的,事实上,8、9月份的商家报名也不是起点,而是可能再往前推半年就要开始做的活动策划。 大多数消费者的直观感受是,双11这一天,天猫的交易额怎么就能那么高,但不知道你们是否想过,天猫的交易额并不是每一天都这么高,而双11前一个月,网络上必然会开始讨论,去年双11有多少交易额,猜猜今年又能做到多少交易额? 那么活动运营是干嘛的呢? 活动运营就是为了在短时间内提升某一项业务指标,由此去策划一个短期活动来实现提升指标这个目的的一项工作。 对于希望或者已经进入运营工作的各位朋友来说,运营这件事儿似乎是个大箩筐,什么东西都能够往里装。 我过去和很多刚入行的运营者聊天时,大家都会吐槽,说运营的事情很多、很杂,为什么文案是运营写、活动是运营做、用户是运营维系,公司小的时候没有客服,运营也要上,公司大了之后,一个萝卜一个坑,却没见运营的工作比之前少,反而多了很多。 我想说的是,这就对了。 如果大家还记得上一节我说了大运营和小运营,还记得我说,大运营是关注公司级别的效率和效果,串联与推动业务线,而小运营是落到具体的有目的的工作行为中去,就能理解为什么运营看起来事无巨细,都要参与了。 我也被很多人问过说,亮哥,我该怎么做职业规划。那我先来给你说说十多年前我自己的职业规划。 2005年,我刚入行,当年和现在可不一样,互联网还是一个很冷门的行业,有大量的知识都要从传统行业去获取,于是我和我女朋友,也就是我现在的老婆说,我说,我要在25岁之前做到项目经理,28岁要进入大公司,成为部门的骨干,或者去小公司做个经理,30岁,我希望可以在大公司里成为一个小主管,或者在小公司做一个高级经理;35岁,我希望我可以不论公司大小,都至少是高级经理或者副总监,40岁,我希望我可以做个副总裁,45岁,有自己的公司,或者退休。 这个规划,我说给过很多人听,但大多数人都是笑笑不予置评。但后来,随着一步一步去做到,别人就相信了,重要的是,你自己要相信。 如果说,当年我这个规划能逐步实现,是因为把握住了有利的时机,那么我想,今天我或许可以给所有已入行或想入行的你,一点建议。 在入行之前,你必须明白,运营是一个很辛苦的工作,别人在休息的时候,可能你并不能休息,别人在过年的时候可以和家人欢聚一堂吃吃喝喝,但你可能就需要守在电脑前,或者打开手机,观察和监控数据情况。 如果你打定主意肯吃苦了,那么接下来,我就要说我的建议了。 对于大多数公司来说,并不会会对一个1-2年工作经验的新人,有太多期望,最大的期望是,拿到指令后的执行力,以及坚持、越挫越勇的心态; 当你在运营这个行当里工作个3、5年,你就应该成为某个公司或者某个项目的运营骨干,所谓运营骨干是说,你要能够独当一面,搞定大多数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靠的是你的经验、你过去踩过的坑。 所以踩坑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可怕的是踩同样的坑。 而工作超过5年,就应该把目标定义为大公司的主管,或小公司的经理,这意味着你开始承担指导责任,也就是说,你要能帮助别人去解决问题了,所以,如果这个时候,你的沟通能力欠缺,你是做不好的。 超过10年,小公司的总监和大公司的高级经理会欢迎你的到来,意味着你一定要有管理能力了,否则你是扛不起队伍的。 再多,我不说了,因为我也就工作了12年,没法继续说后面的事儿。 但是这12年里,我认为有两件事儿对实现职业规划很重要,我分享给你。 第一,是做事情要跟到底。什么是跟到底?通俗一点,分配给你的任务或者你自己拿到的任务,你要从头做到尾,不管中间有什么问题,你要扛得起压力,负得了责任。所有的事情,应该有规划、有总结,否则你的积累会很少。 第二,是在第一件事儿的基础上,常常去思考,这件事儿是否有更好的解决方案,想到的,记下来,下次去试试,这会要求你对数据有很好的敏感,并建立基础的认知。不管你的分析多幼稚,坚持去做,尝试每一次分析都比上一次要更靠谱。 只要你坚持这两件事儿,你的职业道路哪怕不能一帆风顺,也会获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