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转型发展背景下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构建


  摘要:我国高等教育时值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应用型本科院校应抓住这一历史发展机遇,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本文以哈尔滨华德学院管理类专业为例,提出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了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制定的原则,并构建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以适应转型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转型发展;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三五"高等教育科研课题(编号:16C398)
  2015 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又一次强调,要"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之后,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快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若干指导意见》。引导和推进地方高等学校转型发展,已经成为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优化教育结构体系的重要举措。因此,在此种背景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应抓住这一历史发展机遇,改变传统的办学模式,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树立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加大应用型人才培养力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本文以哈尔滨华德学院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为例,构建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
  一、转型发展背景下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我国高等教育时值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应主动顺应发展需求,从"需要什么,培养什么;岗位需要什么,学什么"为定位进行转型。哈尔滨华德学院管理类专业在转型发展的形势下,积极探索对人才培养进行改革,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首先明确了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能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具备管理及相关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各个行业领域从事行政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营销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管理人才。
  二、管理类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制定的原则
  1.时代性原则。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类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建立,必须符合转型发展的时代背景原则,不能沿用以前的质量标准。
  2.客观性原则。管理类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建立,必须符合客观性原则,也就是说,所建立的质量标准必须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规律,符合管理类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3.共识性原则。转型发展背景下管理类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建立,不能盲目确定,应在充分调研、专家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建立,应得到全体一致共识。
  4.可操作性原则。所建立的管理类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应具有可操作性,即指标准在实践应用中应方便执行、容易操作。同时,标准分类应明确,层次应分明,应有一级标准、二级标准,各级指标量化具体等等。
  5.全面性原则。转型发展背景下对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建立标准,应充分考虑全面性,即所建立的指标、标准应能从各方面反映和体现人才的质量。既包括学生层面的,又包括教学管理层面。既体现专业技能方面,又体现职业素养方面等。
  三、转型发展背景下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构建
  人才培养质量是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在转型发展背景下,构建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对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类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根据以上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制定的原则,结合哈尔滨华德学院管理类专业的实际情况,从管理类人才的能力结构,以及人才培养的过程要素,如教学管理、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构建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
  转型发展背景下,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建立应涵盖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因素,具体包括六个方面的一级指标,即人才培养方案标准、实践教学质量标准、教学管理标准、教学资源建设标准、师资队伍建设标准和人才质量标准。每个一级指标各下设若干二级指标,确保指标具体、有层次。
  1.人才培养方案标准
  转型发展背景下,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标准,应下设两个二级指标,即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标准应符合时代发展趋势,符合应用型、复合型办学定位,符合行业企业发展需求,符合管理类专业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标准,应包括课程模块设置是否符合人才培养目标,是否体现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学时学分分配是否合理,实践教学占比情况,教材选用情况等等。
  2.实践教学质量标准
  实践教学质量标准这个一级指标,共分为三个二级指标,即实验室建设情况、校企合作实践基地、专业技能竞赛获奖情况。其中,实验室建设情况指标包括管理类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数量、投入资金、实验室设备、实验课程开出率、实验室使用率;校企合作实践基地,包括合作基地的数量、基地的规模、基地的专业对口度;专业技能竞赛获奖情况指标,主要包括参赛数目、参赛级别、比赛规模和获奖情况。
  3.教学管理标准
  教学管理标准共分为四个二级指标,即教风建设、学风建设、教学过程管理和教学质量监控。教风建设指标包括师德师风和治学精神。学风建设指标包括学风开展情况和学习纪律情况。教学过程管理主要包括教学过程实施与组织管理。教学质量监控主要包括督导建设和质量保障体系情况。
  4.教学资源建设标准
  管理类专业教学资源建设标准主要包括四个二级指标,即专业图书资料建设、网上资源建设、教輔资料建设、精品课程建设。专业图书资料建设包括专业课方面的教材、专业期刊、杂志等数量、更新情况;网上资源建设包括网站上教学资源的数量、质量;教辅资料建设包括大纲、日历、教案、习题库、微课、案例库等。精品课程建设包括资源共享情况、教学团队力量等。
  5.师资队伍建设标准
  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类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标准共包括三个二级指标,即生师比例、师资结构、教学水平。生师比例包括指标情况、教师流动比例;师资结构指标包括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双师比例;教学水平指标包括课程教学效果、教师教学成果、学生学习结果情况。
  6.人才质量标准
  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质量标准,包括三个二级指标,即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技能、综合职业能力。职业道德指标包括学生道德素养、个性品质和遵纪守法情况;专业知识技能指标包括专业理论知识掌握、技能应用情况;综合职业能力指标包括大学生情商、人际沟通、办公软件应用、执行能力情况。
  参考文献:
  [1] 朱强.地方本科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转型发展的认识与实践[J]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5(6)
  [2] 钱叶旺,时国平,钱叶册,汪贤才.电子信息类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构建[J] .教育教学论坛,2016(6)
网站目录投稿:听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