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指出:"20世纪的企业,最有价值的资产是生产设备;21世纪的组织,最有价值的资产将是组织内的知识工作者和他们的生产力。"这一论断要求企业在成长中要十分重视企业发展的原动力问题,重视对员工综合能力及工作积极性的挖掘和提升。正是源于这种考虑,企业如何应对"本领恐慌"、提高"充电"效率,破解培训时间太短、培训课程过于单一、培训流于形式的问题,中铁五局六公司举办了有史以来时间最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通讯员培训班,由此开辟了这个公司在通讯员培训上的先河。 2014年4月21日,中铁五局六公司"2014年通讯员、网络评论员暨团干培训班"开班,29名来自基层一线的员工在重庆机关本部开始了为期10天的脱产培训,以期达到"科学培训,实现共赢"。 这次培训,明显有别于许多企业的内部培训。他不仅延长了培训周期,还把培训内容从狭隘的岗位职务培训转向丰富多彩的全方位培训,内容涉及写作基础知识、互联网发展和舆论引导、公文写作、人物通讯与报告文学、摄影与摄像、企业文化建设等多个维度。这种全方位的培训模式,不仅能提升员工的岗位技能,还能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一位员工的潜能,为企业发现和培养更多的潜在人才搭建平台。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铁五局六公司对员工进行综合素质培训不是随意性的,而是按照公司当前和未来的需求出发,根据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及目标,结合工作要求和业主需求的变化及趋势,制订培训的相关内容。通过培训,将企业长远发展与员工自我提升有机结合,最终力求实现两者共赢。 开展学习培训,不仅明确培训的大方向,同时更关注培训老师的选择、培训纪律的管理等诸多细节的掌控,而"明确大方向、关注小细节"正是这次培训取得成功的重要方法之一。培训班邀请了企业文明杂志社、重庆华龙网以及中铁五局宣传部相关人员讲授专业基础知识,传授采写摄影、摄像技能技艺,让学员们受益匪浅。除了有专业人员教授外,严格的纪律则是培训的另一保障。按照要求,培训期间,采用集中住宿管理模式,对学员进行严格考勤,并将考勤记录送至各所属单位。良好的师资队伍搭建与严格规范的纪律要求,使培训工作在得以正常开展的同时,也保证了培训效果,这是细节决定成败的真实写照。 培训从课堂走向室外,既通过热火朝天的现场采风,触摸生动活泼的人和事,增强学员对新闻事件的敏感性与采集能力;还通过投身于大自然的观光采撷,提升学员捕捉美好瞬间的摄影摄像能力。培训的 "授"与"学""静"与"动"结合得恰到好处,充满了知识性与趣味性,大大增加了学员的主动参与度,实现了由"要我学习"向"我要学习"转变。这也是培训取得成效的突出特点之一。 "10天的脱产培训在中铁五局也是少见的。"中铁五局六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晏学武毫不掩饰地坦言。的确,在如今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许多工作和学习都要求短平快,短期的一两天培训很容易流于形式,把培训当作任务去完成,但实际上大多收效不大。如何才能在企业长远发展与员工自我提升之间寻求到一个最合适的平衡点,中铁五局六公司的探索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10天培训不压缩时间,不压缩课程,不压缩内容,能静下心来学、实实在在学,避免培训变成花架子。如此,或许时间多占了一些,费用多花了一点,但效果的确倍增,这其实也不失为一种花钱不多的智力投资形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