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章:中老年人股骨头骨折后的护理 第二章:防中老年人股骨颈骨折 第三章:过半中老年人患骨质疏松症 女性更应注意预防 中老年人是骨折的高发人群,因为中老年人的骨质疏松特别的严重,特别是中老年女性。如何预防中老年骨折呢?首先要从骨质疏松开始。下面小编和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老年人股骨头骨折后的护理 日常生活中,不少中老年人由于碰撞、跌倒等原因,容易造成股骨颈骨折。发生骨折后,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更有利于康复。如果没有及时去医院,拖延诊治,情况就不容乐观。 在日常生活中,为降低股骨头坏死的危险,患者应注意哪些问题? 避免盲目锻炼 如果患者在治疗后迫不及待,过早负重行走,可能导致骨折部位再次移位,影响愈合。所以,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尝试不负重的功能练习,循序渐进。 均衡饮食,控制体重 股骨颈骨折大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尤其是那些长期缺乏锻炼、营养不良以及患有骨质疏松症的老人。为使病情尽快康复,应均衡营养,常喝牛奶、豆浆,适量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避免饮酒以及含酒精的饮料,同时,还要选择低脂、低胆固醇的食物,避免体重增加,减轻骨骼负重。 定期检查愈合情况 建议每3个月拍一次X线片;如果经济条件允许也可做磁共振或ECT检查,以较早判断愈合,可使用腋下双拐辅助步行,分担身体重量。 长期观察病情 股骨颈骨折后,短期内难以确认股骨头是否坏死,至少需观察1年。如果1年后没有任何不良症状,说明恢复情况良好。在此期间,患者始终不宜过度负重锻炼。为安全起见,最好观察3年以上。 中老年人骨折原因及特点 中老年人是骨折的高危人群,我从临床上总结了几点关于中老年人发生骨折的原因及特点: 1、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钙质的不断流失,容易患上骨质疏松,其是中老年人突发骨折的罪魁祸首。这也是为什么中老年骨折多在髋关节的原因。 2、随着中老年的身体各项机能下降,会使肌肉的力量、柔韧性大幅下降,导致身体平衡性、协调性不稳,在运动、活动、行走、坐立时,对外界反应迟钝稍有不慎便重心不稳,造成摔倒、扭伤、跌倒导致骨折的发生。 3、中老年人发生骨折,此时全身的各体系循环相对缓慢,这对骨折的愈合影响很大,在加上有些老人情绪低落、不配合治疗也很影响骨折愈合。同时由于中老年骨质疏松、营养不良、愈合缓慢、循环代谢差也是造成骨折不愈合的重要原因。 4、中老年骨折后长期卧床,若护理不精心,还要造成其他疾病的发生。如:肌肉萎缩、皮肤弹性差、晤疮、肺部呼吸不畅。 过半中老年人患骨质疏松症 女性更应注意预防 广州逾半中老年人患骨质疏松症,其中男性为39.1%,女性为65.6%。记者昨日从广州市科协获悉,广州对1024位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的骨密度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显示,广州男女中老年人患骨质疏松症的比例比10年前分别增加了33.2%和46%。研究人员提醒,广州八成老年女性患骨质疏松症,绝经后及老年女性应注意早期骨密度筛查。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整个病程很漫长,在刚刚发病时人体很难感觉到,故骨质疏松又被称为"无声的疾病"。 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症状之一是骨骼疼痛,有时是周身疼痛,更突出的是腰骨痛;症状之二是腰弯、背驼,身材缩短;症状之三是骨折,这也是骨质疏松的最大危害,实际上身材缩短就是多次发生脊椎椎体骨折的结果。虽然大多数骨折并不直接引起死亡,但却有很高的致残性,特别是髋部骨折。 老年人骨密度分布以髋部变化最显着 研究人员介绍,我国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患病人数已达9000多万人,骨质疏松症的患病趋势不容忽视。目前,我国已有研究天津、上海、长沙、成都、青岛等地区正常人骨密度水平及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特点,但尚无确切的全国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尤其是广州地区同类研究不多,中老年人群的研究少见。 研究人员对广州地区1024例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的骨密度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显示,男性的腰椎骨密度没有随增龄持续降低,但髋部骨密度随着增龄逐渐降低;而女性的腰椎及髋部骨密度都随着年龄的增加呈明显降低趋势。而且,从60岁开始,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髋部的骨密度都显着低于腰椎。"这说明老年人骨密度分布以髋部变化最显着。" 研究人员提醒,对中老年人骨密度测量有诊断意义的部位应该首选髋部。 广州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53.7% 研究结果显示,广州地区的中老年人骨量减少症总患病率约为33.1%,其中男性为43.7%,女性为24.5%。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总患病率为53.7%,男性为39.1%,女性为65.6%。而10年前的一份根据1160例40岁以上广州市内及郊区乡村居住20年以上的男女性人群的调查显示,广州地区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患病率,男性为5.9%,女性为19.6%。因此,目前,广州地区中老年人患有骨质疏松症的男性和女性分别增加了3.3成和4.6成。 研究人员提醒,老年骨质疏松的患病率远高于普通人群,防治骨质疏松症与骨折的发生是整个社会必须关注的公共健康问题。 中老年女性 骨质疏松症患病率高达80.8% 数据显示,中老年女性总骨质疏松症患病率约为65.6%,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则高达80.8%,明显高于男性。女性在50~59岁组骨密度值开始下降明显,60~69岁组骨密度值出现明显的骨质疏松改变,而此时正为女性绝经后5~10年阶段,与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有直接关系。 女性进入老年初期的累积骨丢失量约占终生骨量丢失的72%,女性50岁以上大多数已绝经。绝经后雌激素水平迅速下降,破骨细胞活性明显增强,骨转换增高,骨量丢失加速,结果导致绝经后及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高。研究人员还发现,骨量减少在女性40~49岁和50~59岁年龄组较高,分别为41.4%和37.5%,随着年龄增长迅速下降,骨质疏松患病率迅速增高,因此,女性应注意早期进行50岁绝经前后女性骨密度测定筛查工作,积极防治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症,可以有效地减少骨质疏松与骨折的发生。 研究人员提醒,绝经后及老年女性,应注重早期骨密度筛查,防治骨质疏松症与骨折的发生。 中老年男性 骨折后致残率死亡率高女性4倍多 同时,报告指出,广州地区中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39.1%,骨量减少症患病率为43.7%,在骨质疏松及骨量减少人群中占一定比例。 报告指出,大多数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在骨量低的人群。从50岁开始,男性骨量减少症患病率高于女性,而且,男性发生骨质疏松症性骨折后的致残率、死亡率高于女性4倍多。 研究还表明,男性在70~79岁组髋部骨密度值出现明显下降,表现为骨质疏松改变。其可能原因与性激素水平下降、体力活动缺乏、日照时间减少,饮食中钙、维生素D缺乏等环境因素有关,遗传因素也是重要的患病因素。 研究人员提醒,男性骨质疏松往往被人忽视,中老年男性骨量减少症及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均不低,随着寿命的延长,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病率逐年增高,因此,中老年男性应从50岁开始重视骨质疏松症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