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信息流与现金贷新版的绝地求生


  几天前,ofo更新了app,然而不同于以往的版本更新, 这次的更新的内容让人大跌眼镜。
  简单来说就是ofo也开始做信息流了。
  此次推出的信息流产品为ofo app四大板块中的"看看"模块,里面设置了"看点""图片""视频""财经"等共八个分类子频道,乍一眼看上去还以为ofo里内嵌了一个今日头条。
  和主流新闻类信息流产品相比,"看看"的信息量和来源就要单薄得多,主要还是直接抓取新华网的文章和央视网的视频,无论从立场还是版权来看,都是相当安全保险的试水。虽然这样看上去更像是个摆设。
  除了信息流之外,ofo还上线了另一类让人大跌眼镜的产品,现金贷业务——"钱包"有现金贷、办信用卡和ofo商城,现金贷里接入了"玖富万卡""人人贷"等互联网金融产品,甚至还包括办理信用卡的服务——ofo可能是有史以来首个在出行工具里集合了互联网金融和电商的产品。
  相比下来,ofo商城里那些运动商品就存在感很弱了。
  至此,ofo应用程序里已经偏离,哦不,承载了太多超出共享出行服务本身的功能。
  说白了还是钱的原因
  外界对改版的很多猜测都指向了一个地方,那就是ofo的资金链。
  ofo新上线的功能,不管是信息流还是现金贷,虽然跟主营业务严重脱节,但都是可以快速创造营收的业务,说白了也就是来钱快。
  毕竟关于ofo资金链紧张的消息盛行不只一两天了。根据今年1月腾讯《一线》报道,ofo公司账户上的可用资金仅剩下不到6亿人民币,且ofo还欠供应商约25亿元人民币,亏空押金总额约30亿。此前,《财新周刊》也曾报道ofo用超过30亿元的用户押金支付了供应商货款,截止2017年12月1日,ofo账面包括押金在内的可动用现金仅剩下3.5亿元。
  虽然ofo否认资金紧张,但随后的表现又增加了质疑:今年2月ofo通过动产抵押方式,先后两次将共享单车作为质押物,换取阿里巴巴共计17.7亿元的借款;其后ofo又以股权+债权的方式,获得阿里领投、蚂蚁金服等跟投的55亿元人民币的融资。
  其中一种声音是,夹在阿里和滴滴两大股东中间的ofo,先是拒绝了滴滴收购的要求,现在又拒绝了阿里的收购的要求,两大股东希望通过这种方式逼迫戴威签字,将公司像饿了么一样卖给阿里。
  如此来看,信息流和现金贷成了戴威绝地求生的最后稻草。
  实际上今年以来ofo已经推出了好几个增收的举措,比如B2B广告——包括车身广告和APP线上广告,车身广告包括品牌定制车、局部广告位等,线上广告则主要分为效果广告跟品牌广告,分别采取CPC和CPM方式计费。
  前不久ofo又宣布已上线新一代信用积分体系,在20城市取消芝麻信用免押金政策,要求用户充值95元余额或直接缴199元押金。为了营收,不惜在共享单车免押金模式渐为行业主流的背景下逆势而行。
  为了探索多元化的盈利模式,ofo甚至还在入局区块链、骑车挖矿上做了初步尝试。
  所谓病急乱投医,虽然说站着说话不腰疼,但眼下ofo也找不到更好的办法了。
  冷眼看信息流+现金贷业务的组合,对于ofo的现金流有多大改善
  比起广告业务,推出信息流产品和现金贷等金融服务,看上去更像是背水一战的戴威病急乱投医的表现,毕竟需求和功能的场景相当不匹配。但这真的就毫无合理性吗?也并非如此。
  根据国内权威移动大数据机构QuestMobile近日发布的《2018中国移动互联网春季报告》,ofo在3月的APP活跃用户数达到2620.6万。
  退万一步说,擅长烧钱的ofo,至少烧出了一个月活千万的app。
  扫码用车是高频刚需,改版后照样还是会打开ofo扫码用车,扫完该退出退出,不看信息流也没关系。ofo并不会因为多了这些新的产品功能影响到核心功能的体验。但反过来,一旦有人看,或者带来一部分用户心理预期的转变,这就是多出来的收益和收入,就是救命稻草的一部分,也是后续商业化道路的有益尝试。
  现金贷的逻辑就更合理了,ofo的用户群体主要是一线城市18-35岁之间的人群,有很强的消费意愿但又并非高收入的车主群体,而现金贷的主流用户群体也是集中在20-39岁,收入不算高且不太稳定,两者的目标用户有一定的重合度。况且ofo也并不是第一个推出信贷服务的出行产品,在这之前百度地图也推出了百度自己的信贷服务——有钱花,可见在出行工具类产品的变现模式探索中,金融服务是一条比较被认可的道路。
  所以ofo推出信息流和金融信贷服务虽然很奇葩,但从逻辑上看确有合理性可言,后续的效果也有待观望。但可以非常肯定的是,ofo只能通过不断的自救尝试,找到自给自足的商业化道路,才有望脱身于受多方牵制的泥淖。而在这个关键时期,每一次被赋予期待的试探,都是戴威的绝地反击。
  ofo逆境求生 道阻且长
  从资本凛冬资金链紧张,到被传大规模裁员、解散海外事业部等,ofo频频遭唱空,此时更是身处内忧外患之境。
  除了缺钱,竞争对手的挤压、阿里的强势收购、和股东关系的不和、政府对行业的监管和限制、负面的公共舆论、戴威自身的管理能力和决策智慧等等因素都有可能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而迫在眉睫的就是尽快实现自我造血,不然就只能向资本屈服而生,或者悲壮死亡。据报道,戴威在5月14日的一次内部会议上发起了一项名为"胜利"的计划,其目标是让ofo的利润达到1元人民币。该计划借用了丘吉尔的标志性手势"V",意指获得胜利。
  《至暗时刻》里的丘吉尔,在回到议会发表那篇著名的演讲之前,去伦敦地铁里和普通民众聊了聊,而如今决定"战斗至最后"的戴威能否逆风翻盘向阳而生,只能说前方道路险阻,祝君好运了。
网站目录投稿:语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