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如何释放教育榜样的力量


  榜样教育是道德教育的常用方法,树立先进典型,发挥其榜样示范作用,带动群体道德素养的提升,进而形成良好的风尚,是时下中小学道德教育的重要举措。
  然而,树典型的榜样教育却引起一些教育人的质疑:榜样就是力量吗?榜样教育的含金量到底有多大?我认为,要回答这一问题,还是要回到榜样的原点来考量。
  榜样是具有示范作用的样板。小学语文课本中曾编过一篇题为《丰碑》的课文,写的是红军长征途中,一个老红军的牺牲和奉献故事。故事很短,不过千字,结尾戛然而止,然而,一个为革命事业而勇于牺牲的老红军形象丰碑却矗立在读者面前,让人肃然起敬。这正是那个年代无数革命先烈的生动写照,也是"榜样就是力量"的魅力所在。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先进榜样,如大公无私的雷锋,一句"学习雷锋好榜样"经久不衰地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不断前行;再如见义勇为的徐洪刚,一度作为祛邪扶正的时代标杆,带给无数中华儿女弘扬正义的勇气;还有身残志坚的张海迪、魂归雪域的孔繁森……这些彪炳史册的时代典型无不彰显着榜样的力量。
  中小学教育中,榜样的作用也不可忽视。比如小学一二年级,老师的一句话"你看,某某同学坐得多端正。"全班学生会立刻齐刷刷端坐,瞬时成为一道风景。当中学生有了一定的辨别力和个人主见时,教师的口头表扬难以奏效,但评选"学习标兵"等仍能让他们心悦诚服,滋生见贤思齐的内在动力。即便在竞争激烈的高三阶段,学校每次表彰学科竞赛获奖者,都会在不少学生心中激起千重浪,化为刻苦学习的无穷力量。
  但也有一些榜样并未起到示范引领作用,甚至适得其反。比如,有的教育专家,在外地声名大噪,被奉若上宾,在本地却未得到认可,甚至声名狼藉,沦为笑柄,这种"墙内开花墙外香"的"榜样专家"不要也罢。再比如,某学生给班里扣了分,便使用"苦肉计",自编自演一出"拾金不昧"的好戏,赢得学校表扬,这种"假榜样"最终引发的只是同学的讥笑。可见,在打了折扣、掺了水分的榜样面前,榜样教育的价值不能不让人怀疑。
  榜样的力量在于其价值观的引领,在于其潜在的内生力。发自内心的核心价值观才会产生广泛的价值认同和文化自觉,才会化为无穷的道德共振的力量。没有内在的核心价值观引领,仅靠外在的强力打造,榜样教育难以产生无穷的力量,成为标榜的旗帜。
  美国心理学家杜威认为:"道德教育的实质是一种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不是某种固定的观念和习惯;道德教育的核心是培养批评性探究的能力而不是机械的品格训练。"榜样教育也是如此,通过培养学生的道德审辨能力,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道德生活中通过沟通、对话展开心灵重塑,在怀疑、讨论、认同中实现道德的提升,这才是榜样教育的正途。
网站目录投稿:梦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