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进入21世纪,水电站金属结构制造企业再度面临何去何从的选择。国内水电开发进入"后水电时代",建设规模将逐步下滑,这对水电站金属结构制造企业将造成深远影响,因此必须向更广阔的市场延伸转型发展。 关键词:后水电时代;水电站;金属结构制造企业;转型发展 随着我国水电开发的快速推进,进入"后水电时代"是一种必然趋势。"后水电时代"的特点之一就是水能资源开发程度比较高,水电开发的难度及移民、环保压力越来越大,水电增长速度开始下降,在建规模逐步缩小,这对水电产业链上的各个市场主体(包括业主、设计、施工、设备制造等企业)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水电站金属结构制造企业最重要的市场主体。为此,中国水电开发企业和金属结构制造企业都应未雨绸缪,积极应对"后水电时代"可能带来的系统性风险,立足现在,着眼长远,通过转型赢得更为广阔的市场,确保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后水电时代水电站金属结构企业转型缘由 我国绝大部分水电站金属结构企业于20世纪50年代成立,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实现了从小到大的蜕变,也顺利完成了大量的水电设备设计、安装任务,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城乡面貌和人民居住条件的不断改善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水电可开发资源的逐年减少,导致各类金属结构制造企业抢占资源,行业竞争呈现白热化,加之业务内容雷同、业务模式同质化,导致抗风险、抵御环境变化及参与市场竞争获得项目的能力欠缺。尤其是在"后水电时代",水电建设规模已经达到阶段性顶峰,市场容量有限,水电建设市场周期性的‘春天终将过去,这对水电站金属结构制造企业将造成深远影响,我国水电建设企业有可能因此陷入无事可做的尴尬境地。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水电站金属结构企业该如何应对?因此,水电站金属结构制造企业必须认识到企业转型、市场转型和业务转型已绝不是"锦上添花"的工作,而是企业持续发展的需要,甚至是生存的需要。 二、后水电时代水电站金属结构企业转型发展思路 (一)解放思想,突破发展瓶颈 在水电站的设备组成中,金属结构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可以说,水电站金属结构制造企业是水电建设企业的主力军,它对于我国水电市场的就业问题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是促进水电市场就业、实现社会和谐的有效途径,是水电市场技术创新的主体,在优化水电市场结构,提高社会融资效率中发挥了较大作用。但是,面临"后水电时代"的到来,不少水电站金属结构制造企业由于对企业的转型目的、转型作用和意义认识不清,不能给予其转型发展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严重阻碍了企业的转型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要解放思想,使之认识到快速发展的紧迫感和重要性,坚定信心和决心,为企业的顺利发展提供最基本保障。 (二)加大市场开拓力度,筑牢发展基础 面对经济全球和激烈竞争的市场。市场营销是企业发展的"生命工程"、"核心命脉"。企业必须努力以保订单、保市场、保发展为目标,认真研究市场,开拓市场,抓住机遇,捕捉商机,促进发展。在巩固国内水利水电建筑市场的龙头地位的同时,进一步开拓国内非水电建筑市场,积极进军铁路、公路、基础工程和桥梁、市政、民用建筑等行业市场,同时利用自身的机械设备、工程技术力量在满足自身施工需求的情况下进行设备租赁、技术咨询指导和服务,开启产业多元化发展时代。在市场布局上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形成国内、国外"双向拓展"格局。 (三)纵横联合,聚合优势资源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受规模、资金不足等的限制,水电站金属结构制造企业呈单枪匹马,后劲不足,缺乏竞争力,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状态,因而要及时扩大企业规模,调整战略和结构。与同行业内的其他企业( 如设计、咨询公司等) 联合或同行业外的企业( 如民用建筑、建材、商业、餐饮等) 联合或投身于大型水电站金属结构制造企业的怀抱等多种方式,组建企业集团,搞好纵横联合,实现人员、技术、设备、资金等优势互补,从而使企业的规模、技术力量都得到增强,可以使企业形成具有勘察、设计、施工、加工制作、监理等综合能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或具有独立开发、经营能力的大型水电工程总承包商,以规模优势进入其他行业市场或国际水电工程市场。 (四)科技创新,凸显品牌优势 企业要想生存,必须要在"科技兴企"战略的基础上,要以"技术先行"为指导,逐步建立和健全科技创新的体系和工作机制、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对科技工作的管理,夯实各项基础。倡导"鼓励创新、包容失败"的理念,制定科技成果奖励办法,鼓励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工程技术研究。持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每年从各大院校引进数百名技术人才,为各领域施工和科研提供新鲜血液。并积极通过送出学习、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进行科研攻关等手段,不断提升企业科技水平。 三、结语 面对我国经济结构与发展方式的调整转型及水电开发日益萎缩的局面,水电金属结构制造企业必将面临更为艰巨的挑战,企业的转型问题已从过去的前瞻性谋划转变为当前企业发展的基本要求。为使水电站金属结构制造企业顺利实现转型发展,在业务模式的选择上必须审时度势,结合企业实际,加紧培养和提升企业能力,如此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